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机务物资管理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结合标准化材料科创建和机务物资现场管理实际对标找差,对物资管理标准化创建进行了探讨,从物资管理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常态化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物资标准化管理的关键点。
关键词: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物资管理标准化
1引言
党的明确提出要加强铁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现新时代交通强国新目标。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提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下半年着力推进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机辆系统先行先试。物资管理工作对铁路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资管理工作要通过对标找差,创新管理,探索物资管理新模式,切实提升物资标准化管理水平,为运输生产提供优质的物资保障。
2机务物资管理标准化创建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管理科学化的切入点、着力点。近年来机务系统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对照目标要求和管理实际,反思物资标准化创建还存在很大差距。
2.1制度化管理不健全
部分物资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欠缺;对上级文件要求细化、分解不足,动态优化、更新不及时;部分基层站段缺乏覆盖物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体系,联储共享缺乏单位之间、专业之间的协同、互控、奖惩机制和工作流程,物资管理指标与执行车间的联责力度不足;对物资管理制度现场执行和落实情况不跟踪、不掌握,凭经验、凭习惯组织生产作业,制度办法未能有效转化成作业标准,现场职工不能把标准化贯穿到工作习惯中去,甚至出现虚假执行标准的现象。
2.2精细化管理不到位
管理人员缺乏“及时适量”“零库存”“最小成本”等精益思想,对照“事事有标准处处讲标准”的要求,物资管理还较为粗放,存在采购计划编制“粗打冒估”现象,物资资源配置统筹不足。物资消耗规律掌握不足,部分物资储备定量只是粗略地采用3年的平均消耗量,库存结构不合理,基层单位、跨局调剂实施不力。从库房到现场最后一公里配送不精准,物资管理绩效较低。
2.3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多年来机务系统围绕车、人、图三要素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过程监控,机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市场化跟进,物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求模型与物资管理流程脱节,服务器和终端设备重复配置;互联互通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难以形成数据链,数据的深度挖掘不足,与主机厂共建、共享的物资平台建设欠缺。
2.4常态化管理不彻底
很多考评标准制订得很细、很全,却执行不彻底,很重要的原因是标准化创建走过场,成为短期活动而不是常态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手册大而全,照抄照搬标准化统一格式和上级要求,以致之后束之高阁,其关键因素是管理制度未全部有效转化为考评标准,专业管理与标准化有机融合不足,考评标准与物资管理现场实际的有效链接不足,甚至与管理实际“两张皮”,以致职工执行意愿先期不足;对标不严格、一般管理人员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3解决措施
3.1强化制度管理
3.1.1制度科学可操作。制度管理的精髓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指导性,千万不能“牛栏关猫”。坚持问题导向,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等资源变化,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把科学有效、符合规律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方法转化为物资管理制度。既要促进站段物资管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体系,又要做到每一个物资管理环节都有完善的制度办法,各项管理制度具体、接地气、可操作,防止成为“空中楼阁”。要结合物资管理新要求和现场实际完善专业部门、生产部门、联储共享单位之间协同互控机制和工作流程,把物资管理量化指标与生产部门的经营效益挂钩考核,确保达到各专业、各协作单位的深度融合。3.1.2规章制度有效落实。专业人员要持续跟踪制度的现场落实,通过一线写实、暗查暗访、重点抽查、信息追踪等多种方式,检查验证规章制度是否可操作并有效执行,深度分析执行中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以现场问题倒逼制度设计,按照“制订必须落实”的原则动态修订物资管理制度。由于长期以来铁路对安全性的要求,职工对安全工作的敬畏感和危机感较强,而对生产辅助部门制定的物资管理制度相对安全管理制度先天执行力度欠缺,一线基层车间的执行力最关键但最脆弱。要切实培育团队执行文化,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限,刚性执行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奖惩,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拒绝“破窗效应”。
3.2实现精细管理
3.2.1铁路管理的精细要求。墨菲定律认为,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企业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大的灾难,只有对细节的坚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标准的力量。铁老大大手大脚的思想至今仍在部分职工中存在,而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铁路性质要求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全过程精密控制、全流程精准衔接。在各项物资管理工作中要准确定位、细化责任、量化考核,使组织管理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力求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让精细化覆盖物资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深挖细究、查缺补漏,在物资设备管理过程中追求零浪费、零库存、零缺陷、零停时。3.2.2深化物资精益管理。要在物资管理的时间和空间上精准服务,要深入挖掘上游采购、中游库管、下游配送等流程的精细化,大力推进准时制供应、供应商代储、社会化储备和精准计划配送,优化库存控制,切实降低物资综合成本,在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实现物流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要把计划准确率、供应及时率、库存周转率、配送精准度分解考核到各级管理人员,直至一线生产人员。目前部分审批人由于对现场不掌握,往往是签字了事。作为审批领导要深入一线现场写实,真正掌握现场物资需求和物资管理现状,让审批之笔下准确,出效益。在库房和生产现场之间建立贯穿生产过程的专用配送通道,以精确的消耗定额为支撑建立现场微库和供应商直达配送,彻底解决库房到现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3.3着力信息化建设
3.3.1信息化是标准化建设的保障和先导力量。要以解决标准化管理瓶颈为根本,着力构建先进成熟、科学完善、经济适用的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专业管理”为有效手段,让信息化与物资管理各环节深度融合,构建覆盖物资供应商、计划、采购、仓储、配送、控制、监督等全过程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物资配件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以信息系统固化管理标准化流程。3.3.2强化互通融合共享。以打通业务瓶颈为目标,优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输安全系统、机车大数据采集诊断系统和整备场管理系统等生产指挥系统的互联对接、深度融合和业务一体化集成,实时进行物资流动各个环节的实时控制和跟踪追溯,通过数据实时采集、共享和统计分析,实时盯控成本消耗,掌握物资消耗规律。加快建设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运用系统,探索与主机厂共建、共享的物资管理综合平台,实现物资管理部门与供应商、关联企业和生产部门的互联互通、在线协同和无缝对接,以获得更全面的供需关系数据,促进供应链向动态和柔性方向发展,以获得最优化、最科学的库存定额和物流配送方案。3.3.3系统思维,统一标准。要在中国铁路总公司、集团公司层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接口集中部署,建立统分结合、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研发应用规范格局,发挥资源集约化配置作用,从源头上消除信息孤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3.4坚持常态化推进
3.4.1由治病到强身的转变。标准化建设不是一场治病运动,而是一个长期、永续精进的强身工程,是自上而下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自觉响应的常态化管理。要做到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久久为功。杜绝表面化、形式化,防止以集中检查代替日常考评积累。3.4.2控制立标源头。要本着“系统通用标准+专业个性标准”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建设与物资专业管理有效融合,几上几下多层次论证,精准细化分解上级管理制度和专业管理要求,做到“科学实用、简洁高效、融合统筹”,切实保证标准化管理要求和考评标准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公正性,彻底解决标准化创建中的“肠梗阻”和“结合部”问题。3.4.3严格动态考评。要按照“分层管控、责任认领、对标评价、定期覆盖”的要求坚持从管理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对标进行评价分析,动态纠偏和预警防范。要把标准化等级评定和既有的分配制度相结合,综合统筹,形成覆盖各层级各岗位的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与工效挂钩、收入分配、晋级晋职、评先表彰等紧密结合,切实保证全员参与的常态动能管理,真正实现“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作者:解安玉 单位: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机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