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网站优化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论文写作与发表是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总结,有助于提高其写作水平和及时总结教学中的优秀经验。但由于我区中小学教师对渠道和相关信息掌握较少,常常出现难、遭遇投稿陷阱、论文录用率低等问题。据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所学知识为我区中小学教师发表教育类论文提供一些指导,从提供正确可信任的渠道建议、提高的成功率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区广大教师顺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渠道;投稿网站;写作技巧;论文选材
一、难
(一)论文产出少
我区农牧区学校采取的寄宿制管理形式,工作的繁忙使得中小学教师进行论文写作的时间少,论文的产量低;其次他们对论文写作的作用存在误区,认为进行论文写作无益于教学和管理工作,写论文是为评职称服务的,因此并未对教学和管理工作作深入思考。由于缺乏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论文写作上花费心力较少,导致写出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呈现双低趋势,投稿时往往被拒。
(二)发表渠道单一
西藏地广人稀,各地区之间相距较远,消息流通相对闭塞。广大村镇学校的教师收到外界的消息不够及时,渠道较单一。除了学校订阅的包括《西藏教育》在内的少数教育类期刊外,对多数业界较为知名的教育类期刊、设置教育类栏目的其他期刊了解不多。由于投稿渠道单一,除了从这些纸质版期刊上找到投稿方式外,朋友之间也会相互获知投稿方式,再者就是从网络上寻找投稿渠道,但这种方式风险大,容易遭遇投稿陷阱。
摘要官方网站是期刊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是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交流的主要平台。文章调研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药学类期刊官网的建设情况,并从期刊基本信息、在线审投稿系统及投稿服务、论文资源及开放存取、扩展内容和用户服务等方面进行调研。结合《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网站改版的经验,分析国内药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1)提升开放存取比例,加强在线预出版建设;2)增强内容服务,强化互动交流;3)加强英文网站建设;4)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媒体融合出版等4个方面加强网站建设。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应坚持质量优先,内容为王。药学类科技期刊官网应进一步加强用户服务,提升期刊影响力,助力学术传播。
关键词科技期刊;药学;官方网站;新媒体;媒体融合
2015年4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作为展示科技学术成果的文化阵地,科技期刊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也是科技期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出版浪潮滚滚而来,近10年间,科技期刊着力加强新兴媒体融合出版,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的数量、质量均显著提升[2-3]。官方网站是期刊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是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人交流的主要平台,是期刊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围绕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分析与研讨也越来越多,如就期刊网站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2],或者就某区域内或专业领域内期刊网站的不同侧面进行相关研究[4]。本文拟调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药学类期刊网站建设情况,并分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网站的改版情况,提出药学类期刊网站建设的优化策略。
1药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调研
1.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药学类期刊,共47本。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期刊名,搜寻其官网,并识别其官网是否属于官方认证。调研时间为2020年12月,调研内容包括,是否有官网、服务商、网站类型、期刊基本信息、在线投稿系统及投稿服务、论文资源及开放获取、扩展内容和用户服务等。
1.2基本情况
摘要:随着网络出版的发展,网络传播影响力已成为评价体育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在自主型网站建设方面,多数体育学术期刊经历了从创建链接网页到自主型网站建设的发展过程。而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作者QQ群等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体育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从中国知网和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2个角度分析了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现状。分析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的主要困境: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有待完善;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有待加强;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信息更新与制作岗位配置不足。提出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策略:加强网络出版和重点论文的“两微一端”推送;充分发挥融媒体的网络传播作用;完善数字文献资源的开放存取途径;借鉴国外体育学术期刊扩大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影响力;媒介融合;开放存取;两微一端;微信公众平台;自主型网站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成为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网络传播影响力反映的是学术期刊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网络学术影响力则是学术期刊在网络传播时,学术期刊载文被下载量和引用频次,其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指标之一。网络传播影响力常用评价指标有web即年下载率、web总下载量、web上网文献数、web浏览数、web访问量、web影响因子、web扩散系数等量化指标[1],也有通过文献计量法研究期刊官方网站建设水平[2]、网络传播、网络出版[3]、版权贸易[4-5]等来扩大纸版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通过对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作者及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创新纸本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工作,建构纸本学术期刊在融媒体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纸本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学术影响力,重塑其竞争力和发展策略。因此,在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研究是对以往的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学术评价的重要补充。对期刊发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宏观上,是找准定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办刊方向的重要途径;在微观上,可为选题策划、发现高被引论文作者和把握学科研究趋势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在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现状,为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1网络传播影响力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衡量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指标在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和武汉大学版《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价(RCCSE)》中均有所体现。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中,web即年下载率、web总下载量是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2个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6]的A刊评价报告中主要从吸引力、管理力与影响力3个一级指标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在综合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中,均包含关于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开放获取、下载量、网站建设、线上投稿系统、微信公众号、网络显示度等三级指标可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情况。武汉大学版的《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价(RCCSE)》也已将Web即年下载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可见,网络传播影响力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见表1。由表1可见,随着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方式的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媒介融合发展渐成学术期刊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被部分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先后采用,作为衡量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
2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互联网传播现状
在体育学术期刊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和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体育学术期刊信息化程度加深,作者的投稿方式、体育学术期刊审稿方式、读者检索和阅读文献的方式在转变,体育学术期刊通过数字化出版和网络传播、自主型网站建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实现了纸本期刊出版与网络传播的融合发展,形成了融媒体网络传播模式。
摘要:精准推送对于提高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精准推送的优化策略:推送时间上实现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前置化;推送内容和界面上注重灵活性和交互性;推送途径上重视期刊网站精推功能的开发;推送实施主体方面关注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期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分析,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精准服务水平,进而促进期刊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精准传播;邮件推送;智能算法;优化方案
智能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延伸了人们接收信息的触角,使得人们的信息接收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所以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的一种传播媒体,其传播能力的提升也应受到重视。我国科技期刊以往的数字传播主要依托自建网站和大型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这2种方式均为被动式传播,传播效率较低。相关数据公司和部分科技期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初级的精准推送方式随之面世,如将当期目录通过邮件批量发送至已建的作者、专家和编委群。虽然该方式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即信息找人)的跨越,但推送的内容不够“精”,推送的对象也不够“准”,致使很多推送的邮件被用户设为“垃圾邮件”,推送效果不好。高层次的精准推送是将所推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或加工,并将其通过有效的方式推送给经过专业细分的用户的行为。张慧敏等[1]调查表明:97.57%的读者希望获得专业期刊信息的精准推送。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选取了50种高水平科技期刊,开展了“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试点项目”[2],这说明精准推送已经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业内学者也从内容的精细化加工、推送对象的精准化定位以及推送方式的精心选择方面对精准推送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简称《SCPMA》)通过邮件向与文章相关领域的小同行和专家推送单篇文章、专题或虚拟专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提升[3];《计算机工程》基于语义分析和智能分词等技术,将读者—文章—标准关键词进行匹配,通过邮件为潜在读者精准推送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4];《应用生态学报》通过运用大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科技期刊单篇论文推送客体指标体系,通过邮件对读者进行单篇精准推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5];《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构建了微博、微信、邮件等多渠道精准传播体系[6]。这些都是值得同行借鉴的案例。然而,目前我国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的科技期刊数量仍较少,且已有的精推措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与同行交流学习。
1推送时间: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前置化
目前,多数期刊实行的精准推送多在刊后进行,即刊出一期或几期后的集中推送。笔者认为,精准推送应分散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中,而不只是某一时段的集中体现。作者在投稿到的整个过程中,与编辑部的联系最直接和频繁,此过程中的推送目标明确、反馈直接、效应明显,所以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应前置化。前置化精准推送不仅对提升作者写作水平有极大帮助,而且对提升编辑服务形象有积极作用。编辑可在作者投稿后或退修时精准推送与其投稿内容相关的文献:投稿后的推送对象可以为论文署名的全部作者,推送的文献以专题为主,且专题主要为近2年内质量较高的文献,作者出于对稿件能否录用的探知心理会存在较强的比较阅读欲望;退修时的推送对象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推送内容作为修改论文的参考,应以高质量单篇文献为主。前置精准推送的方式有2种:一是编辑自主推送,可以在发送收稿回执(针对投稿后)或退修邮件(针对退修时)时附上精推文献。该方式虽然耗费精力,但推送对象更具针对性,推送内容更精准,易被作者接受。二是依托数据公司。该方式比较省心省力,如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开发出了针对作者投稿的前置精准推送服务,其利用精准推荐算法自动向投稿后的作者推送过去3年内与作者投稿最相关的文章。但是,数据公司的推送偏模式化,且相关文献量有时较多,实际推送效果有待考证。此外,即使基于智能算法的精准推送也需要编辑的积极参与和摸索,通过对推送模式的考查、细分算法的检验和推送效果的反馈提出更合理的精准推送方案,在数据公司的辅助下达到有效推送的目的。
2推送内容和界面:注重灵活性和交互性
为解决科技期刊推送内容被“垃圾化”问题,编辑需特别注意推送内容的灵活性和界面的交互性。
摘要:【目的】探讨世界一流医学期刊网络传播平台的特征及可借鉴的建设思路。【方法】在COVID-19疫情暴发背景下,收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和《柳叶刀》网络传播平台COVID-19专题报道内容,以中华医学期刊网“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为对照,从高关注度论文特征、版式设计及内容安排、科学信息的应急共享3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网络平台特征。【结果】世界一流医学期刊在网络传播平台设计中贯穿“头条”理念,重视对高水平原创成果的展示及推荐;科学传播渠道立体,新闻联动模式成熟;多维度拓展资源,服务前沿信息交流;突显总编领军作用,品牌建设协同平台建设;语言国际化程度参差,应急共享机制完善。【结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重视网络传播平台的建设,注重数字化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融合,协同期刊品牌建设,提高出版语言、传播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以此为切入点加强中文期刊国际推广。
关键词:世界一流期刊;科技期刊;网络传播平台;专题报道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核心要素是电子平台、旗舰刊物和开放合作视野[1]。《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提出,“加强中文高端学术期刊及论文国际推广,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网络传播平台是中文期刊国际推广的主场。国内学者已对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必要性和路径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刘飚等[2]和王敏等[3]认为期刊网站的建设可扩大文献信息传播和服务的范围及深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马双双等[4]认为我国科技期刊网站在内容形式、内容展示、内容分享、内容推送、发文时效性及特色服务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栾奇等[5]调查了国外期刊网站建设情况,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在网站设计、网站功能、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应学习借鉴国外著名出版商和一流期刊的先进经验。吴涛等[6]认为我国医学期刊网站建设需加强内容资源的增值开发、新媒体及多媒体技术融合、与国际化接轨。遗憾的是,既往研究中缺乏基于相同选题的一流期刊网络平台特征分析。2020年初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全球医学期刊纷纷针对COVID-19相关科研成果策划网络专题,这为我们分析一流科技期刊网络传播平台特征,并归纳可借鉴的建设思路提供了具体案例。经过对世界一流综合类(四大著名顶尖医学期刊)及传染病类、呼吸类(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LungCancer、Chest等)专业性医学期刊官网的初步调研,综合类期刊除《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MedicalJournal,BMJ)相关信息整合于旗下信息产品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美国医学会杂志》(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和《柳叶刀》(TheLancet)均在官网设置COVID-19专题,专业性期刊中仅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在官网设置专题,但仅包含论文链接,未体现出平台建设的“内功”和设计理念。目前,综合类期刊及子刊仍为全球顶尖首发学术成果的聚集平台,而专业性期刊可能仅涉及某一学科层面的研究,不宜一同比较,因此未将其纳入研究范围。针对COVID-19专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广泛征集论文,2020年1月29日,中华医学期刊网———病毒肺炎防控和诊治专栏了首篇COVID-19相关研究论文,之后该专栏升级为由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共建的“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以下简称“CMJNetwork平台”)。平台内容综合性强,聚集国内COVID-19各领域科研进展及首发成果,以中文期刊为主。由于辐射受众范围不同,本研究仅以该平台作为对照,探讨一流期刊网络平台的特征。
1国内外医学期刊网络传播平台专题报道基本情况
国内外医学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均采用网络优先出版,全球免费开放阅读形式。专题报道入口均为杂志官网,NEJM、JAMA、TheLancet均在官网首页显著位置展示精选论文的题目和/或图片。截至2020年3月10日,三刊专题报道中新发的原创论文数量分别为16篇、19篇和30篇,栏目类型见表1。CMJNetwork平台依托期刊集群优势,汇集96种医学期刊的论文资源,新发原创论文535篇。与三刊相比,CMJNetwork平台的栏目增加了指南共识,语言以中文为主。本研究所有数据的检索日期为2020年3月10日。
2国外一流医学期刊网络传播平台专题报道情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科技期刊网络平台的建设成果直接体现于其对高关注度论文的吸引能力、内容展现效果及科学信息应急共享举措,本研究以此为分析框架。由于论文时间较近,本研究主要介绍首发、高浏览量/社交媒体热度论文的时间、阅读指标及主题。科学信息的应急共享主要通过论文中文化、科普化及紧急投稿规范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