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探析

摘要:本研究以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当地乡村音乐教育为对象,发挥高校和乡村各自的音乐教育资源优势,建构以“转化”为目标的实践范式,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特色的联动模式,探索解决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乡村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学;乡村音乐教育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本研究基于此项政府工作重点,阐述了笔者由近五年的乡村支教实践所思考出的理论成果,以期对乡村美育的振兴提供借鉴。

一、建构地方高校与乡村教育的联动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教育公平任务的使命

《中国教育报》刊发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七问》一文中指出,高校转型的成效用“五个度”来评价,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我国“十四五”时期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义务教育在校生1.45亿人,其中乡村及乡镇学生人数为9505万人,占义务教育总人数的65%;义务教育学校数量为321901所,其中乡村镇共280660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7.2%;到2030年,中国乡村依然会有约1700万小学在校生,400万初中在校生。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直观地看出,乡村学生是中国义务教育的主体,乡村学校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基础。虽然乡村学生在逐渐减少,但乡村学校至少在10年内还不会消失。目前,在国家、政府的体制改革、政策倾斜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下,乡村音乐教育虽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国家“十四五”任务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还很远,离教育公平还很远。因此,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不仅是地方高校的时代责任,也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的有效途径,能够解决乡村音乐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二、乡村音乐教育师资问题与地方高校音乐学人才培养问题的一致性

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料和调查显示,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没有落实,学生缺乏对教育的职业情怀和时代的历史担当;二是理论与实践存在屏障,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职业能力较弱;三是创新能力较弱,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动力、能力不足。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音乐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缺乏,很多乡村音乐师资是“无”;即使“有”也“留不住”;即使“留得住”也“教不好”。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音乐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去工作,即使暂时留下,也是被动工作,缺乏对工作的热爱和教育理想;二是音乐综合实践能力较弱,毕业生只掌握一种音乐技能,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多维目标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需要,理论和实践存在屏障,无法快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三是缺乏学习和教学研究动力,音乐教育教学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发展。从2001年我国开始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音乐课程所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量”的要求、“必修课”的要求和“三维课程目标”的“质”的要求,在乡村音乐教育中仍无法实现。乡村音乐教育“量”和“质”的需求只能向它的源头———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来追溯。

三、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在资源上可优势互补

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如果将它们各自的优势结合互补,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高校和乡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还能产生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具有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理念上。从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平台来看,它不仅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而且包括很大比重的通识教育课和实践实训课,这些课程为培养合格师资奠定了基础;其次,体现在具有充足的科研、教师和学生资源上。教师不仅具有一线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研究水平,承担着关于地方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具有将国内外学科前沿与新时代结合,并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能力。乡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优势体现在充足的民间艺人的人力资源上,如非遗传承人、戏曲演唱者和艺术团体等。同时,乡村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胜古迹、民俗活动等,活态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最后,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作为教育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打造地方特色课程。

四、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模式

我国实行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多地出现了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但是,在这些支持和合作中,专业研究者和课题专家参与较多、高校师范生参与较少。另外,这些行动计划和教育改革,都是从乡村音乐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没有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反观和思考。笔者通过五年的乡村支教实践得出以下联动的模式:

(一)建设完善的音乐课程规划、实施、保障、考核、辅导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首先,选择能实现每周实施教学的联动中小学。其次,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学段目标,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保障教育教学的连续性、衔接性和科学性。最后,在机构建制、人员组织、实施等方面要有制度保障,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建设以“转化”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实践范式

实践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的唯一路径。高校教师要以“转化”为目标,指导学生在乡村进行音乐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要怎么做”,而且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可用的、活态的职业技能。

(三)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反思,整理归纳问题类型,然后在实践和研究中探索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教学与科研交互的专业习惯。

(四)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师可以利用乡村教育资源优势,在国家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地将有文化底蕴、艺术价值、美育功能的资源挖掘出来,建设成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满足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和繁荣的需要。

(五)建设常态化的艺术活动,改善乡村音乐教育生态,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承担着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应该承担起改变乡村文化氛围、服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乡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文化水平的责任。五、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的预期效能

(一)可实现互为源头和结果的优质人才输送

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为地方高校音乐学提供优质的生源。同时,优质的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为基础音乐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

(二)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教育联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的情怀和时代担当,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会在实际行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可解决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在实践中实现。乡村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地方高校将为乡村的教育环境整体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这种联动模式不仅解决了乡村音乐教师极度缺乏的紧迫问题,满足了乡村音乐教师“量”的需求,而且也保障了乡村音乐教育“质”的要求。

(五)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有利于宣传、学习、传承和发展当地的音乐文化,为当地的音乐文化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本研究提出的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从地方高校的角度来讲,是在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下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学生是参与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主体,是系统地、深入地参与乡村音乐教育的实践者。这种联动旨在使乡村音乐教育成为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实践沃土,使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孩子接受公平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发布[EB/OL].(2019-01-15).

[2]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严先元.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樊霄英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