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音乐教师定向人才培养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音乐教师定向人才培养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音乐教师定向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2016年2月江苏省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启动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同年9月,江苏省承担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任务的7所高校迎来了首届定向师范生。这一政策虽然解决了部分师范生的未来求职需求,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本文通过对培养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的调查、对选点性乡村学校的采访以及对首批音乐定向师范生的调查这三个方面去研究目前乡村学校对音乐方面人才的需求是否与定向人才培养的院校的培养方案接轨。

关键词:定向人才;培养方案;乡村学校;接轨

一、关于培养院校的培养方案———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

首先对培养院校的培养方案进行文字方面的调查整理,然后对2016级即首届音乐定向师范生进行关于院校培养方案设置的采访调查,最后总结出培养院校的培养方案所出现的问题。

(一)培养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一个专业的前提下具备本专业的多个能力,这是乡村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这些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从事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树立正确教育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此外,学校在各类课程上均设置了不同比例的学分,以确保每个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够促进地方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首届定向师范生对学院培养方案设置的调查

本人通过采访法了解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第一批乡村定向人才培养的学生已经在南京本地进行了多次的见习和实习,他们认为南京市区的学校和原籍地的乡村小学的差别是巨大的,比如南京学校的音乐知识的教育普及的、渗透的,教学环境是先进的、齐全的,教师资源是雄厚的、顶尖的,学生生源是优质的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条件,但乡村定向培养的这群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在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基础、热情饱满的志气去胜任乡村学校的各种工作。此外,我本人也是一名乡村定向培养人才,我觉得未来作为教师回到地方学校能够根据地方学校特色培养学生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个想法起源于一次南京市小市中心小学的见习,小学的葛校长有一句话让本人记忆犹新,她说:“一个学校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创造出办学特色,并坚持下去,我们小市中心小学的特色就是弦乐团。”由此可见,对于乡村定向人才培养的方案中在南京本地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们把所见所闻整理成实践经验带回到自己家乡的学校中去。

(三)通过以上类似的访问调查,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培养人才的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培养的是音乐专业的“一专多能”的人才。2.培养人才的学校制定的实习方案,时间上十分紧凑,存在大四上学期还有课程没有完成需要继续花时间学习的问题。3.乡村定向培养的人才对未来回到原籍对就业方向不明确感到不安。4.乡村定向培养的人才中存在一些城市化、功利化性格特点的人,不利于回到原籍地担任乡村定向教师。

二、生源地即当地乡村学校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师

在暑假的七、八月,我们团队一行人分别来到了盱眙县实验小学第三分校和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嘶马小学。在了解当地的实情之后我们发现,虽然现在的乡村小学和以往的乡村学校相比已经在各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比如校园环境、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等,但这些和城镇的学校、和大城市的学校相比还是相差甚远,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访问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出现的问题。1.缺少“全科化”老师,即“需要上什么课,就能够上什么课”的老师。2.乡村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学科老师,既要管理班级又要引导学生学习,当前年轻教师单一的学科和专业背景,难以满足乡村小学教师工作需求。3.年轻的乡村教师缺少乡村生活经历,难以适应乡村生活,也难以适应乡村学校工作。4.少数勉强被派到乡村小学的教师抱怨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时刻惦记转行或进城,工作不安心,教学态度不够专注。5.教学环境和设施的不齐全,例如音乐教室的数量远远不够上课而导致只能在班级中上课,使学生没有良好的音乐体验感。6.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比较低,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7.学校不重视音乐素质的培养,社团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三、定向生未来面临的发展问题

通过采访调查,本人发现许多定向师范生对于未来的发展存在许多疑惑和担忧等问题。例如对于毕业后的师范定向生,原籍地教育局持有怎样的态度。其实,这一点也是影响乡村教师是否“留得住”的问题所在,一方面工资与生活待遇、编制、职称评定等经济层面是政府给予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毕业后专业技能知识和教师素养是否能够经得住当地教育局的考察至关重要。2020年第一批定向生毕业,即本人所在的这一届学生将进行第一轮的回生源地教学,对于自身而言,虽然对于如何上课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但还是对未来有些茫然,准确来说是对于生源地的当地教育局对于定向生有怎样的要求处于一个未知的状态。当地的教育局是把定向生与应届考编制的学生放在一起比较还是对其另有要求,本人觉得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要求,让定向生能够在大学里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否则就会造成培养人才和乡村音乐教育不接轨的严重问题。再就是教育局对定向生未来学校的分配类型,未来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学这一点尤为重要,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要求也不一样,如果能够给出明确方向,那么培养师范生的学校也就能够以此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方案。

四、结语

通过对培养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的调查、对选点性乡村学校的采访以及对首批音乐定向师范生的调查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本人发现乡村音乐教师定向人才培养与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接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培养院校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专多能”而非“全能型”的问题;生源地的乡村学校存在缺乏“万金油”教师等问题;接受培养的定向师范生对政策缺乏深入了解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分别对培养院校、生源地乡村学校和受教育的定向师范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并进行整合。此外,对于这三方应该织布起一个可以使他们相互能够紧密联系的关系网,便于相互之间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才能够渐渐解决乡村音乐教师定向人才培养与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接轨问题。

作者:金琛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