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音乐教育研究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音乐教育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音乐教育研究3篇

乡村音乐教育篇1

摘要:作为美育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面向学生开展高质量音乐教育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文章基于乡村音乐教育创新的意义,分析了乡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瓶颈,并提出了乡村音乐教育的创新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音乐教育;现实瓶颈;对策研究.

0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的比例逐渐增加。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主要的推进形式,尽管近些年音乐教育受到党中央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将美育引进教育方针和大纲当中,促使音乐教育事业实现飞速发展。但在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发展仍然较为缓慢,普遍存在教育意识薄弱、教育内容陈旧以及设备建设不足等问题。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导致乡村地区学校难以推进音乐新课程标准,使得乡村音乐教育和国家强调的音乐教育观念脱离。对此,明确乡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瓶颈,探索解决对策,对乡村音乐教育发展及学生成长有着现实意义[1]。

1乡村音乐教育创新的意义

近几年,国家方面相继颁布了关于教育规划等诸多重要方针政策,并致力于构建能在最大限度上全面覆盖乡村的教育服务体系。然而,因为国内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给部分乡村地区音乐教育程度带来反向影响。并且,由于教育资金的短缺,多数乡村地区学生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程度和水平的音乐教育,而这也在较大限度上对乡村音乐教育长效发展造成阻碍。所以,唯有将因地制宜思想贯彻落实,针对传统乡村音乐教育实施合理、全面的改革创新,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音乐教育观念,借助创新性与先进性教育手段,提高乡村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这对乡村音乐教改和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乡村音乐课堂教学展开改革创新,也可以切实帮助学生们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且有助于农村学生享受与城市学生相同程度和水平的音乐教育,进而充分激发学生音乐潜能。

2乡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瓶颈

2.1音乐教育意识相对薄弱

现阶段,音乐教育意识相对薄弱是乡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瓶颈之一。具体来说,一方面,对于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认知偏差。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是人道教育,更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灵魂学科。并且,音乐教育具备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娱乐及审美等功能,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下陶冶情操。但是,实际上无论是学校和教师还是家长,都将音乐教育视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的普通课程,将其简单地视作并未列入考试范畴的副科,忽视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培养人和完善人这一功能。另一方面,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正确认知。现如今,多数人针对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展开了激烈探讨,并有部分人表示教育工作只有以情感为基准发展广大学生群体理智才能获得较佳成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既要提高其知识水平与能力,也要涵盖人格与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一层面,音乐教育发挥着不可代替的关键性作用。但是,现如今多数教育管理者与家长对此并未达成共识,对音乐教育课程人才培育目标缺乏正确与深刻的认知,忽视学生情感与理性的协调发展,导致乡村音乐教育难以实现良性发展[2]。

2.2音乐教育内容较为陈旧

我国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内容陈旧与空洞,是当前乡村音乐教育实现长效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据研究证实,目前国内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内容以民歌演唱为主导,其中红歌与民族特色歌曲占据比例较大。因为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达到成熟状态,还处在活泼好动及对于外界事物具有较强好奇心的成长阶段。同时,对于国家历史发展历程的了解和积淀较为浅薄,难以深度理解红歌和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教师在开展系统化教学过程中,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课程知识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生成抵触心理,进而给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及审美能力提高带来反向影响[3]。

2.3音乐教育设备建设不足

音乐教育设备建设不足是限制乡村教育质量有效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众所周知,教育设备设施作为音乐课程有效开展与进行的主要保障,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乐器来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喜爱程度。然而,现阶段乡村地区音乐教育相关设备建设不足,在较大程度上给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参与音乐课的兴趣。部分学校在音乐教育设备建设层面相对匮乏,更甚至部分学校所选用的音乐课程辅导教材并未达到相应标准和要求,也有部分学校并未针对音乐教育配备钢琴、架子鼓与电子琴等乐器,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是利用音乐教材传播知识。另外,学校部分教辅资料亦未得以及时普及。伴随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与创新,教育部门逐渐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针对其展开一系列优化和改革。在此环境下,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材资料、信息化教育设备与影像资源等并未在教育实践中进行配套应用,加之音乐教育设备建设不足,导致乡村地区音乐教育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乡村音乐教育的创新对策

3.1转变固化教育理念,正确认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固化教育理念,正确认知音乐教育陶冶、熏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的重要价值。音乐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确立音乐课程教育目标,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面向学生潜移默化地开展音乐教育。例如,借助乐器教学,培育学生音乐特长与学科核心素养;借助鉴赏教学开阔学生眼界,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活动,验证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上述举措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群体对于音乐知识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转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兴趣和自学能力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音乐潜质,持续提升其学习能力,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作为学生天生的个性,音乐教师应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不断探索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和喜爱音乐[4]。

3.2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新与丰富音乐教育内容

在现阶段乡村教育问题层面,不仅要求教师转变固化教育理念,还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推动音乐教育长效发展,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以社会转型阶段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为基准建设教育体系。首先,借助对于乡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广泛调研,明确教育信息化目标定位。音乐教师应掌握乡村音乐教育基本状况,测试学生们音乐基础和能力,明确学生水平与层次,便于以音乐学科特征及乡村社会生活情况为着眼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音乐教育内容。其次,以乡村学生综合发展目标为依托,在传统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改革,以音乐信息化教育和职业能力为基准重新设计信息化音乐教育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信息化环境和网络教育平台作为基本媒介,选择适宜乡村音乐教育现状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切实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与表演能力。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改革乡村音乐教育形式,促进教育过程实质性的飞跃。乡村音乐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任务驱动模式与微信教育模式等,在音乐教育中引进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师生互相渗透与协同发展,促进乡村音乐教育实现全面转变和创新。

3.3引进先进教育设备,促进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

当前,乡村音乐教育改革作为系统性工程,具有系统复杂和难度较大的特点。而若想引进先进教育设备,实现信息化音乐教育,需要软件和硬件建设工作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乡村音乐教育改革创新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应针对乡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瓶颈着重完成下述任务。首先,把信息技术真正运用于乡村地区音乐教育,打破以往音乐教育模式桎梏,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积极思考与主动学习,全面落实线上资源和线下教育内容的共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专业化的多轨音频软件工具,对于选派的音乐曲目及录制的声音进行混音与剪辑处理,便于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音乐活动。其次,在乡村地区音乐教育中运用打谱软件工具,借助键盘演奏写谱最大化减轻教师教育压力,并实现师生双方共同识谱和读谱,切实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同步录播设备,使乡村地区学生可以学习音乐剧表演、音乐律动与舞台歌曲演唱等专业技巧,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4结束语

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正面临较大挑战和机遇,乡村地区音乐教育若想实现可持续和良性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固化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持续提升教育能力,改善音乐教育面貌。同时,学校方面亦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视角,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引进更多先进的教育设备,促进乡村音乐教育不断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作者:潘超 单位:福州大学 至诚学院

乡村音乐教育篇2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提高少年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促进智力开发等诸方面所显示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作为实施音乐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音乐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惟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音、体、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音乐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的中学和!(’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音乐教师,在全部音乐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音乐教师总数的!%’,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音乐只是兼教。如此指导思想,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1.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置于柜子里如同文物展览。

2.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关于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见:孔子的“六艺”,“乐”居第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开启人类心灵的三把钥匙,音乐为其中之一。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音乐在塑造人的品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当今,城市中的许多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接受歌唱、舞蹈、乐器、美术等艺术训练,同时又有非常出色的文化课成绩。要改变当前乡村的音乐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音乐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加强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智力、增强道德观念、提高审美能力的启迪良友,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音、体、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教育部体卫艺教司的主要工作要点中即包括“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这说明国家已开始将乡村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问题列入工作日程。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浸泡在鸟语花香和民歌民谣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也更为深切。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城市学生所不及。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都曾受过乡村音乐的熏陶。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根据广大农村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音乐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音乐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重响歌声、乐器声,使学生切身感受到音乐之美。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打击乐、竹笛、二胡等)。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考试成绩也可逐渐列入升学总分内,使得音乐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音乐学习境地而努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已出台,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至成为一句空话。

作者:马磊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乡村音乐教育篇3

由于音乐是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受优良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何等重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音乐教育更是素质教育重要推进形式之一。虽然新时代发展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乡村音乐教育发展依然缓慢。我们浙江,素来重视文化课,乡村地区的大部分学校音乐课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整个校园没有任何艺术氛围。乡村音乐教育的滞后,使得乡村学校很难开展音乐新课标,导致乡村音乐教育与国家提倡的音乐教育理念存在两张皮现象,我们必须加强乡村音乐教育建设与发展。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它不仅是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为了感染人、教育人。在当前学校教育中,音乐课可与其它学科互相融合、共同促进,尤其有利于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近些年来,浙江地区的音乐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多乡村地区,音乐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乡村音乐教育仍然是一个棘手问题。因此,针对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发展乡村音乐教育,提升乡村校园文化的品味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应呼吁全社会关注乡村音乐教育,关注乡村音乐教师,给乡村孩子们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生涯。

一、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音乐教育依然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导致了这些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匮乏,缺少艺术气息。例如在浙江地区的一些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再加上音乐课不被校领导重视,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音乐课虽然出现在课表上,那也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经常会被主科所替代。除此之外,家长、学校及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只要上好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就行了,学习音乐那只是一种负担,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以致歧视艺术生的现象频频出现。由于在我们浙江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深刻,这对乡村音乐教育造成了严重的侵蚀。笔者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前往浙江的一些乡村学校进行采风,发现浙江地区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

音乐教学设施是学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方法改进及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中国大部分乡村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很多乡村学校,只有几间很简陋的教室,教学硬件缺乏,教学环境薄弱,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与教室,从而使得音乐教师无法正常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失和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这与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理念完全背道相驰。

(二)音乐教师的素质层次不齐

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少在广大乡村小学出现,即便有想配套的音乐教师,这些老师身上会身兼数门课,音乐课也只是挪用来上语文、数学等主课。很多音乐教师没有经过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培训,没有专业知识,所谓的乐理、乐器、创作等都不懂,在教唱歌曲时只是简单示范唱一遍,具体学唱方法没怎么教,缺少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方法。即便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是在这样的学校氛围影响下,再加上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学校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也没有与各学校进行专业交流,因此无法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更是学生的启蒙教育。这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家长潜移默化教育中形成的,家长对音乐教育认识的偏失,只是把音乐放在一种副科的层面上,认为学习音乐是学习中的一种负担,尽量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上。再加上很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这些学生家长更是不愿意把金钱投入到音乐上,而是把金钱投入到考高分目标上。家长都是以一切为了高考为信条,把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

(四)学生重视音乐及实践操作的意识不够

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普遍认为教育目标就是考高分,从而导致学生也不愿意去上音乐课。甚至把音乐课当作一种课外活动,在课堂上没有一点上课的样子,毫无纪律可言。很多学生内心还是喜欢音乐,但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学生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大家一味在做自己的事,一点也不顾及音乐教师的内心感受。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音乐兴趣小组活动中,很少有学生自愿参加,除非是老师严加疏导并教育,通过与家长的紧密沟通,才能完成兴趣小组的各项任务。由此可见,学生们在学校、家长的无形灌输下,造成了对音乐教育认识的偏差,无形中也造成了音乐教育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理应积极地参与到发展乡村音乐教育的浪潮之中,为进一步实现我国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是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的灵魂,对教师教学行为起着导向性作用,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杆,教育过程要遵循并实施教育理念。中小学要提升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乡村学校更要灌输这种教育理念,把音乐放在与语文、数学、语文等主科同等重要地位上,不得随意剥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更是要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支持与鼓励广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音乐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主要依靠于广大一线教师的付诸实践,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有音乐教养的优秀青年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乡村音乐教师短缺问题,应聘请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到乡村教学,不断充实乡村音乐教师师资。同时也可以从社会中聘请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及音乐专才到乡村小学进行教学。为了合理调整城乡音乐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我们要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农村音乐教师参加成人高考函授学习,针对性进行音乐专业训练。学校也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聘重要指标依据。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校内外教育资源是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缺重要渠道,合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可以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保障。在中国广大乡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办学效益差等现象,为此,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育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广大音乐教师才华,为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前提条件。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开发课程资源,弥补教学器材与教学场地的不足,拓展音乐教育范围,进而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四)建立音乐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从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标准。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仅仅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音乐经费、音乐教学设备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建立符合乡村实际的音乐教育质量标准。同时,针对当前乡村音乐教育质量标准比较单一,我们要优化当前音乐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专门的音乐教育评估机构,从而加强对乡村音乐教育质量监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音乐教育发展困难比较多,需要广大优秀音乐教师和社会群众的大力支持,需要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前往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支教。那些奋斗在乡村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正孜孜不倦地将自己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之中。许多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正蒸蒸日上地发展着,它们已有了正常的音乐课,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及音乐设备,音乐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课外的音乐活动也陆续开展起来,引起了广大在校生的兴趣,如浙江某所乡村学校成立了星星火炬军鼓队、百灵鸟琴歌社等;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文艺演出,像元旦汇演、“六一”活动展演等。学生们从这些艺术活动中不仅学得了有关音乐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一些音乐技能,也收获了不少快乐。此外,不少乡村学校已有校歌进校园,建立了自己独有的音乐氛围。音乐溢满乡村,不仅让孩子们开心,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笔者迫切希望乡村的孩子们能够接受音乐的洗礼,坚信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能增强乡村孩子的自信,能为他们的学业增色,能让他们收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生活。“让音乐走进每一个乡村孩子的心里”,是全社会的热切期望,山间花园,不仅要溢满书香,同时,也要让美妙的歌声传遍,让乐声悠扬!

[参考文献]

[1]彭琰.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03:76-77.

[2]王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97-98.

[3]王楠淏.乡村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选择及效果分析[J].戏剧之家,2018,15:162-164.

[4]白俊卿.乡村音乐教育关键在教师[J].黄河之声,2006,08:23.

[5]王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六年制”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重构[J].江淮论坛,2017,04:186-189.

[6]刘勇,孙如林.金海观音乐教育理论探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3:94-100.

[7]吴春薇.美育视角下的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J].社会科学战线,2015,12:277-280.

作者:王静霞 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