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下的农村民生问题困境突围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全面小康社会将如期建成,而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振兴刚刚启航。正确研判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民生问题内涵与逻辑构成,梳理其表征和制约因素,构建“表里如一”四个向度哲学逻辑关系。突围困境之路选择:合力打通政策障碍释放对接产业培育;着力搭建平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培养乡村文明与打造文化铸魂工程;建构振兴农村治理能力生态系统。
关键词:主要矛盾;乡村振兴;科技健脑;自生能力;市场竞合
一、引言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推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更好水平小康社会成为党和国家生活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起五年免除农业税等战略攻势,标志着农业哺育工业的时代终结,开启“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代。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最后1000万贫困人口将如期脱贫进入小康。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农村总体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落后于城市和工业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相反,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4.0的深入,农业农村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和更加突出。统筹区域经济、城乡发展,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加快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才能彻底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问题内涵解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农村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缘由。这一学理逻辑关系由农村落后的生产力和发展疲软竞争能所决定的。其主要表征如:①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农村受教育水平低下。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总人口的86.37%,城市则基本实现高中教育。②人口结构失调,精壮劳动力季节性城市迁移。我国有2.6亿以上农民工每年进城务工10月以上,农村老弱病残留守儿童和妇女现象普遍,农村发展项目缺乏青壮劳力。③思想意识落后,难以自立自强。农村贫困人口习惯于享受国家扶贫项目实施的“给”,自立性较差。④已有项目实施不连贯不协调。近年来,有些基础设施项目局部超前,一些扶贫项目对接力度不够,无法进行协调部署,难以形成产业链优势。后续政策红利有限,无法吸引人才,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愿返乡投入新农村建设。归结起来:优质教育资源不均,人口结构失调,自生能力较差和振兴项目乏力四大维度是制约农村发展表征。
(二)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新时代农村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全面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2018年2月,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时,振兴乡村战略也是报告七大战略的首个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构成乡村振兴的战略的基本内涵。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因地制宜聚合要素,产业化培育乡村产业,使之具有旺盛的表象和强劲的内生动力。生态宜居就是按照节约环保的理念,遵循生态和自然规律,发展绿色健康产业,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乡风文明就是开展地方文明和传统文化活动,培育健康向上、尚用善为、团结友爱、爱家报国的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就是针对振兴乡村的伟大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治理生态。生活富裕的刚性指标也是农村农民最受实惠的表征之所在。战略分三个阶段,从2018年——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民生问题的困境
(一)民生核心问题未能精确定位“两不愁”即将终结的时代,要精准解析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民生核心问题内涵。以满足农村农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物质文明的提升和丰富;全方位立体化综合保障;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与获取上升通道;文化精神生活质量提升、产业振兴与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而这些要素的挖掘与表述各地情况不一,目前尚未形成精准的描述与定位,因而乡村振兴治理的路线图也不明朗,2.6亿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动力不足。近年来,在农村贫困人口不断消除的情况下,贫困代际传递的势能加剧,教育、疾病、养老、住房、婚嫁的返贫致贫要素权重加剧,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的理解和措施实施满意度提升较慢。
(二)战略贯彻细化水平较低与势能释放较浅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障碍仍然未能打通,市场和资源的难以高效、公平的流通交换,振兴乡村的大战略文件精神较多地停留在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高楼里。从政策红利全部释放、从研究到落地生根,还需要较长的路走。各级政府要推动搭建平台,聚合多元要素,形成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势能。民间力量与国家融合发展的路径狭窄,基础设施、物流战略、产销联通、人才培育、产业扶持、技术支撑等对接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动能相当薄弱。
四、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民生问题突围路径
(一)学理表述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系统性工程,应统筹协调考虑,分层推进。基于上述新时代农村农业的分析研判,从学理角度上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民生总思路可表述为“表里如一”四个向度。1.夯实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多元产品系统开发筑牢振兴之“表”,这个向度涵盖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的具体表征,而且在探索中还将继续的释放,产生新的表征。2.文化铸魂和科技健脑筑牢自强自信之魂其“里”。里是外在表征的精神内化和文化引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工程不仅涵盖了党和国家的政策之魂,各级政府、科研院所的研究培育之魂,而且包含民间社会机构聚合要素形成的要素之魂,还包括针整个振兴乡村战略过程聚合形成农村健康文明之魂。3.链接外界、放眼世界,筑牢知与行、内与外之“如”。“如”聚“万象之和”。包括“表”与“里”内涵外延以及所涉及的全要素、全文明的竞合已经构成的“大和”。4.人与自然、眼前与长远、个体与集体、局部与国家和谐一致,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之“一”。在乡村振兴视阈下,表里如一的“一”既含有竞合的意思,是“战略与路径”“精神与方法”“数量与质量”“实践与空间”“起始与永远”等矛盾对立“统一体”。“表里如一”超越了自身的赐予含义,而是哲学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深度耦合。
(二)突围路径1.合力打通政策释放与产业培育。地方政府要把打通战略对接各地农村发展的中间环节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思想路线。联合科研院所的研究把国家政策指导精神与地方政府、乡村实际、乡情、世情、国情等结合起来,不断把“战略”细化落实到当地的“产业培育”中,改变过去等靠要思想,遵循当地实际,又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展开调研、分析、论证,千方百计为农村产业的长线培育打通政策天花板限定。2.着力搭建平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考虑现有“村村通”“户户通”公路和无线网络建成实际,利用当地电力、灌溉、技术、气候、工业、服务业等基础优势,尽心研判,着力提升政策驾驭和产业部署研究和实战能力。努力打造平台,集聚多种要素,吸收民间力量、联合区域交叉势能,部署提升公共基础设施,避免重复、高消耗、低利用率的基础设施,打造绿色、环保、共享、赋能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驾护航,培育特色乡村、生态乡村、时尚乡村、养生乡村。3.培养乡村文明与打造文化铸魂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抵制迷信、拜金、赌博等低俗文化。特别是培育新兴产业是一定要坚持提升地方特色。主要方法:(1)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消除文化致贫代际传递,文化育人;(2)选择推广自强、经典、健康、高尚先进文明,教诲人心;(3)坚持创新文化宣传手段,凝聚人心。(4)挖掘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共育人心;(5)坚持实践导向,加深认同创造文化,激励人心。4.建构振兴农村治理能力生态系统。振兴农村突围的最终也是高级路径就是政府主导建构振兴农村治理能力生态系统。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战略为我国推行农村治理、发展农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家把振兴乡村全面发展、启动特色农村建设等项目作为重点,积极探索破除政策层层障碍,搭建平台、拓宽视野。未来,国家启动更深度地“乡村振兴战略”,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分赴农村。以知识青年为主导的振兴乡村工程必将多元聚集各方要素,开发多元产业,形成多元产业链,形成振兴农村治理能力生态系统之法宝,驱动农村农业不断进步。
五、结束语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民生问题实际上是全年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环节,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升级版。本文所判断的乡村振兴是基于国家战略在采样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形成对其困境的论证,找出关键问题并创新构建“表里如一”的哲学逻辑论证表述。未来还需要通过论证修改宪法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65-7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B/OL].
[3]张丽新,空间治理与城乡空间关系重构:逻辑•诉求•路径[J].改革,2019(5):2-5.
[4]张晓冬.石径溪,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8):24-26.
[5]徐美银.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9(12):3-5.
作者:韦美膛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