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触媒作用下现代工业建筑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触媒作用下现代工业建筑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触媒作用下现代工业建筑浅析

摘要:具有良性作用的触媒,能对建筑及其所在区域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由它引发的一系列设计活动,将塑造出蕴含生命力的空间。以福州民天食品工业园设计为例,通过作用于建筑及环境的触媒入手,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实现了设计的同质性,用内涵赋予设计更高的精神特性。

关键词:触媒;百年老缸;触媒效应;设计的同质性

0引言

在设计领域,最早提出触媒理论的是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干。他们提出了城市设计触媒的概念:“在城市中应有一系列有限但可及的理想,而彼此都能相互刺激,起协调作用,这就是都市触媒作用”[1],他们认为,激发与维系城市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是一间旅馆,一座购物区或一个交通中心;它也可能是博物馆、戏院或设计过的开放空间;或是小规模的、特别的实体,像是一列柱廊或喷水池。”[1]不论触媒的功能、空间、大小或属性不同,触媒反应的目标都是为了激起其他作用的力量,实现新、旧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未来形式的影响。触媒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运用,在我国,常用在古村落、历史街区、综合体、公共空间、城市开发区、景观片区等项目的决策和规划设计上,对比规划所属的宏观领域,建筑设计显得微观许多。而更微观且直接作用于建筑设计的触媒,曾被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形容为:“通常的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2]这里的它,是真实的物质存在,用以感知与体验历史、精神或文脉,为设计引入新的功能、活动和意义,并且,引入设计时的维度在未来也具有相对的历史性[3]。的确,在当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一个具有良性作用的触媒,能对建筑及其所在区域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由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设计活动,将塑造出蕴含生命力的空间。带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福州民天食品工业园项目的设计上,设计师通过寻找作用于建筑及环境的触媒,作为设计的灵魂所在,贯穿于整体的建筑组织形式,用建筑化的语言诠释了民天新厂区的历史和未来。

1触媒的探索及触媒立意的确定

1.1项目背景及设计思路定位

福州民天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隶属于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由1931年创办的民天食品厂发展而来,是国家商务部第一批确认的“中华老字号”国有企业,主要经营酱油、鱼露、醋、黄酒等调味品的生产销售。原厂地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后由于政府规划及生产发展需要,迁至福州闽清县白中镇白金工业园二期建设新厂。这是一个跨地建设工业项目,如何在设计构思上主动把握新厂区与老厂区的对话,在操作层面上,如何继承和体现一个有着80年历史,主打传统酿造工艺的食品调味品厂的薪火相传?在充分了解民天的企业历史、文化、生产环境、生产工艺,以及生产需求和发展目标后,尊重其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并对该载体进行复兴和重释,以载体为触媒,引入新建厂区,通过触媒衍生的所有元素协调运作,力求实现基于传统但又不囿于传统的设计模式,实现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同质性。

1.2载体→触媒的探寻

“日晒夜露”,是我们祖先在三千多年前采用的最原始的酿造方法[4]。民天自创厂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传统酿造工艺。无论是醋和黄酒的发酵,还是酱油或鱼露的晾晒,都离不开缸这个载体,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工厂的发展,而最早投入使用并留存至今的老缸,已有百年历史。它是民天发展的反映,是连接新、旧厂区的纽带,也是民天人最想带到新厂区的传承。因此,在民天食品工业园项目的设计中,这些百年老缸成为了最早引入设计场地并参与了设计全过程的实体触媒。

1.3触媒的历史、价值及对设计的指引

每个工厂企业都有其独有的工业精神。它的形成是一代代工人的劳作积淀,同时也是历史、工艺、技术、人文等多方面的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对民天而言,这些精神和过程都浓缩进了这些百年老缸里。工厂留存至今的百年缸,多源于清代,解放后,被民天收购用于酱油鱼露的晾晒载体,使用至今只剩下三四十口缸,且缸身上补丁累累,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它们见证了民天人对传统酿造工艺和产品品质的坚守和追求,也寄托着民天人在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迈向百年企业的期望和决心。因此,当决定将百年老缸这一个本身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触媒体引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发挥其本体功能之外,寻求其对设计的延展性,为设计提供设计策略[5]。其次,触媒文化的融入,及其在设计语言上的运用,可以使设计变得更加灵动和富有感染力。最后,具有传统文化的触媒,和现代化的工业建筑设计,两者的碰撞和交融,形成的触媒效应,应该对其所在区域形成正面的推动作用。

2触媒在设计中的运用

“触媒作用意味着引介一个新元素来修改其他的元素”[1],从触媒体的确定,到对其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并使所有元素可以协调运作,相互增强,是民天新厂区的设计策略。通过触媒体的场所特性被重新定义,以及提炼其元素,层层推导,力求实现建筑形状不同,功能不同,空间不同,在多元的基础上寻求设计的同质性。

2.1建筑形体的同质

不论是供晾晒的缸,还是作为发酵使用的罐,按伊·沙里宁描述的做法,将它们置入建筑中时,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生产物质属性及工艺流程,物流动线、功能分区等因素已发挥作用,结合厂区规划红线,场地地形,场地外的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当地的常年主导风向等影响因素,决定了每一栋建筑在总平环境中的相应位置,如图1所示。不同于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工业建筑更加注重内部空间对工艺流线布置的影响及内部功能的使用,尤其是工艺流线的严格要求和复杂性,常常影响着空间和结构形式。因此,工业建筑形体倾向于用基本的形式来表达。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写道:“立方体、圆锥体、球体、圆柱或者金字塔式棱锥体,都是伟大的基本形式。”其中,方体是规则的典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面向四方,便于相互联接,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6]。基于方体的种种优点,以及它的规则和长向延长性,满足了工艺流程的并行、串行或串并行布置,是最适合民天工业建筑应用的一种形式。由此,民天工业园的建筑形体以方体为主,根据功能及工艺要求往长向发展,或相互衔接。形式鲜明,形体简明实在,符合基本数学规律,便于内部空间的布置和合理利用。垂直的转角与外部空间产生的形体表达,体现了建筑规则、肯定和稳重的特点。因此,以容纳触媒的建筑为出发点,结合功能、流线、空间、结构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找到了民天工业园区建筑形体的同质表达。虽然每栋建筑的形状尺寸不同,却在形体的形式和轮廓上实现了统一。

2.2建筑立面的同质

以方体为形体同质设计指导目标的民天工业园区建筑,当每一栋建筑融入园区环境时,建筑与周围环境便产生了一种相互共存的关系,而共存于同一区域环境的建筑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协调关系。虽然,协调并不是只求形式表面的相同或相近,但不可否认,在色彩、形态、风格等相同或相近的表面下,更能引起建筑的协调与共鸣。而设计的追求,往往是寻找引发这些共鸣的深层制造机制或因素,从而实现设计的精神性。民天设计的精神性,很大部分来源于现存的百年老缸。它们不仅发挥着本体的实际功能,其内部蕴含的历史背景和传统属性,更为设计带来延展性和文化增量。当它们作为触媒影响着建筑立面设计时,往往需要提炼其元素,通过点、线、面、体的方式,与建筑各组成部分进行组合,在充实建筑本身的同时,实现触媒体与建筑间的元素互通。在对仅存的几十口老缸进行观察,发现这些做工精湛,花样精美的缸体,虽缸身贴花图案多样,但所有缸身表皮均布有竖向纹理,贯穿于缸体本身,又隐于图案背后,体现了相同的背景肌理。当发现和捕捉到这一元素时,这些线性肌理如同连接历史的纽带,促使设计者将其提取和转化,运用到建筑的立面组织,化为立面肌理,作为建筑语言符号向传统工艺致敬。通过缸的竖向纹理这一要素作为切入点,提取、解析为竖向线性元素,结合建筑外立面的门、窗等构件,作为功能性细部设计元素,形成竖向分割线条。分割形成的墙体块面和外凸结构柱分别用黄色和白色真石漆饰面,与“均釉”缸体和贯穿于缸身的竖向肌理相呼应。独立于柱与柱间的分割墙体上的门窗,以竖向排布为主,加强立面竖向构成体现,如图2所示。办公建筑不同于生产建筑,由于其公建属性,立面除竖向功能性细部设计外,还增加了竖向构造柱作为装饰性细部设计构件,结合建筑的窗户、阳台、空调板等进行布置,形成较密集的竖向分割块面。同时,实体的竖向构造柱与内凹的玻璃门窗形成虚实对比,突出了几何形体的竖向之美。因此,无论是竖向的建筑功能性细部还是装饰性细部,在此都被赋予了两重象征意义,第一重象征了历史意义,建筑立面的竖向表现和百年老缸的竖向肌理,在同一环境空间下,赋予了彼此不同的亲密感,如同血缘的纽带,连接了历史和建筑。而第二重意义,在于塑造建筑立面同质的同时,完成了对厂区文化和历史的追溯,引发使用者的共鸣,如图3所示。

2.3建筑景观的同质

工业建筑的绿化景观往往集中在厂前区进行大块面布置,其余厂区地段常常呈线性或点状布置,围绕着那些外形简约,体块规整的生产性建筑进行点缀。民天工业园区的主入口大门与园区主干道呈轴线布置,厂前区广场被该轴线一分为二。左侧为中心景观区,位于办公建筑入口前方;右侧为物流装卸广场,与物流包装车间紧密衔接。作为园区入口处的形象区,中心景观区结合办公入口分设成3块布置。其中,在建筑入口中轴延长线上布置有民天创始人王贤镇先生的铜像,左右两侧绿地分别以缸为造型元素,布置企业宣传墙。其中,左侧造型墙结合传统民居飞檐、窗格、月洞窗、灰瓦白墙形成装饰宣传布景墙,印有中华老字号,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企业始终遵循古法酿造的坚守和追求,如图4所示。右侧绿地宣传墙以百年老缸形体为基调,雕刻民天的创厂年份及生产品类。缸体用翅膀状丝带环绕,刻有习总书记对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如图5所示。中心创始人雕像及左右宣传造型墙周边结合绿植、灌木点缀,绿地周边用百年老缸间隔环绕一圈。这些满身补丁,却周身花样精美的老缸又回到了它们最早的庭院布景功能。缸内盛水养鱼,睡莲浮萍飘于水面之上,周边建筑的倒影掩映于水面之下,与缸身竖向纹理在阳光下交相呼应。同时,这些百年老缸沿着厂区建筑周边绿地以线性排列,局部以集中点状,辅以绿植重点装饰布景,看似朴实无华,却处处透着民天人的情怀,企业的酿造文化和精神特性。

3结语

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文化,它们在触媒效应的作用下,产生了碰撞和交融。无论是触媒本身还是对其元素的提取、运用,民天食品工业园用百年老缸作为建筑设计的触媒体,实现了整体园区建筑功能不同、形状不同、空间不同时的设计同质性。同时,回归触媒的原始功能,结合绿化景观的布置,实现了园区环境的同质。这些同质的背后,体现了民天新、旧厂区的血脉相连,记录了历代工人的辛勤劳作,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肩负着民天人的情怀和对民天文化的传承,更体现了民天人对传统酿造工艺的坚守和决心。这些,也是民天食品工业园的设计初心。

参考文献

[1]韦恩·奥图WayneAttoe,唐·洛干DonnLogan.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M].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2]赵春水,闫程程.做城市视角下的建筑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12(10):240.

[3]冯正功,吕彬,陈婷.基于历史文脉视角的城市秩序与公共空间重塑[J].当代建筑,2021(04):13.

[4]朱史齐.为发扬我国酱油酿造传统工艺提供资料和看法(下)[J].中国调味品,2007(05):16.

[5]郝赤彪,张景国.文化触媒引导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影·巷电影博物馆设计为例[J].中国名城,2018(10):77.

[6]边颖.建筑外立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6-57.

作者:罗莉雯 单位: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