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教育下教师专业化特征及实现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现代教育背景的内涵
关于现代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主要有三因素说、四因素说、六因素说和七因素说四个分类。其中三因素说是以社会现代化的三层面为蓝本,即教育的现代化就是物质、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四因素说则是在三因素的基础上加了知识层面的现代化;而六因素说和七因素说都是江苏省教委所提出来的,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七因素说是在六因素说的基础之上加了社区教育的现代化。这么说可能过于笼统,那么我们不妨再细致化一点,从具体操作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来讨论现代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从外部因素着手,可以把现代教育看作是“适合现代体系”的教育活动,而所谓的现代体系,即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办学条件、社区教育等外部条件,也包括现代生产体系、文化体系、科学体系、社会生活方式概念体系等一切可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外部因素。举个例子来说,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全球化、一体化、地球村思想时代的到来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也日益剧增,全球国际化社会这一外部因素无论对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育会随着这一变化逐渐加强。而从内部因素着手,又可以把现代化教育归结为“教育的大生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即受教育者社会化后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化所进行的一切人类的活动,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师风”的建设或是学生“德育均衡”的教育建设。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虽然现代化教育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社会不同阶段进程的发展都可以影响到现代化教育,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现代教育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天下为公”的方向也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从狭义上来讲,教师专业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训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的一路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向专业化职业进步的过程。其中教师专业化被真正提出和受到人们关注是在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上,该会议率先研讨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那么,什么叫做教师的专业化呢?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教师的专业化包含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两大部分的内容,结合这两大部分的内容,笔者认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科知识的动态性
教师专业化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从非专业转变成专业的过程。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成熟教师,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首要前提。笔者认为,教师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显性知识”体系和“隐性知识”体系。其中,显性知识体系指的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比如教数学的老师应该拥有专业的数学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的学科发展,而隐性知识体系指的是除了学科知识外教师还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在现代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无论是显性知识能力,还是隐性知识能力,都随着社会的改变在改变,所以,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学科专业化呈现出动态性特征。
2.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社会性的前提是拥有社会身份,即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在社会中获得认同的符号。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事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事业最初开始的时候,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向贫瘠,人才极度缺乏,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人也可以从事教师工作,甚至是初中毕业就可以教小学,高中毕业就可以教初中,基本到了人人可做教师的地步。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的教师从业人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全日制、正式、专一独特性。单从教师的任职资格来看,依靠文凭、证书、职称等制度对教师的身份有了一定的限制,使得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点。
3.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教师的专业化不仅表现在学科的专业性上,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教育专业性指的是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师德风范,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及人格魅力。这就奠定了教师的专业化特征不仅表现在独立的知识体系,有转化和传递知识的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育人能力。这些能力的要求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必定是复杂的,不可控的。教师的工作活动范畴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即具备复杂的多样性。
4.具有长久的发展性
一个方面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教师专业的发展几乎贯穿了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同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届的学生依旧需要重复备课,也正说明了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久发展性。要使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就必须与时代接轨,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才能保证教学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不被淘汰。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校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发展是不会停止的,永远是正在进行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相应的,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也是教师从业者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内容。
5.具有高度的集体自律性
教师是需要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职业。责任感源自职业本身赋予的内涵,传道、授业、解惑;也源自民众对教师的希望,希望学生在学校能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更源自国家的重托,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需要教师夯实基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长期的职业熏陶使得教师集体具有集体自律性。自律性体现在,一是政治觉悟高,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二是自我要求严,作风正派、治学严谨,三是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诚信友善。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师的现代化背景内涵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教师的现代化专业特征呈现出学科动态性、时代社会性、复杂多样性、长久发展性和集体自律性的特点。因此,笔者通过结合以上两点,最终得出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专业氛围,扫除观点障碍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宽阔的学术视野,要求教师走在学术发展的前沿,还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明白怎么教、教什么,合理开发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潜力,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导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故而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应被重视起来,打破以往人们对于教师的认识,即仅仅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过大力宣传,使得社会各界乃至教师本人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激励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专业化发展理想。
2.制度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认真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可见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对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国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从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保障医疗、住房、养老等各方面做出改进。在这种背景前提下,学校更应该把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教师提出要求。
3.师德建设,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诱因
首先,我们须明确的一点是,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师德教育研究都是必要的且意义重大的。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退进,故教师之责任甚大。”而加里宁更是指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新人,即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可见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教师”,更是“人民的教师”。教育兴,则国家兴。本着这一原则,师德非但不是个人的品德问题,更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所关心的问题。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如果热爱学生,敢于奉献,这种职业信念就会持续性地对教师产生激励效果,诱导教师积极加强自身学习。
4.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校本教研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把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长久的、持续性的,是教师与学校及学生之间的多向发展的过程。而校本教研,无疑是实践这一原则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因而笔者认为,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首先要把教研作为一种制度来完成,以单个学校为研究主体,在这个组织中,每个人的观点、意见、态度都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把教研作为一种制度来规范执行是实现校本教研的基础。其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调动教师的主观积极性,引导教师把校本教研作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来执行,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融为一体。最后,为了防止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单一重复的校本教研模式把教研变得机械化、平庸化和形式主义化,应该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的学术品味和职业素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5.发展性评价制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工作和提高素质,而不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奖惩,更不是为了进行筛选或是对比。因此,在制定发展性评价体系时,我们须注重评价对于教师的作用,强调评价的真实性,这样才有利于找出教师的优势所在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弊病,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领导、同事、学生三个层面上的多方位评价,减少以偏概全的可能性,做到公平和统一。古德森曾经指出:“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笔者认为,这同样也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坚持的原则。教师要想具备专业性,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的态度,尊敬教师这个职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备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在教师职业中发现人生的意义。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背景的现代化,同样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现代化,它要求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对传统教育进行革新超越及转化,无论是从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提高到世界化的先进水平,只有这样,教师这一行业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着专业化特征,展现出专业化风采,并取得长久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罗平西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思政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