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三年级过渡性课题的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三年级过渡性课题的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如何让学生从建筑设计学习良好的过渡到规划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尽快转换角色,尽早领会城乡规划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河北工程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教师团队进行了过渡性题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过渡性课题,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部分以建筑学为背景的高校基本上采用的是“基础课—专业课”的经典教学顺序;即一、二年级进行基础设计训练和建筑单体的设计。三年级才开始城乡规划专业课的教学,往往到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才进行核心专业课及设计课的教学。因此,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三年级是一个转折期,是整个学习城乡规划专业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学年里,学生面临着从建筑设计到城乡规划设计学习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学习方法上的转换,还应该是思想上的转换。本校对于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的应对这一转折期,使得学生在三年级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模式的不适应,三年以前所学的建筑设计一般是几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建筑单体设计,而初接触到的规划设计就是一个十几公顷的居住小区设计,这从几千平方米到几十公顷可以说是近百倍的尺度的转换,从当初需要考虑的设计要素从较单一的建筑要素转换到综合性极强的城乡规划要素,学生一时根本转换不过来。2)无法将所学到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体现在规划设计上,规划理论可以说与建筑学理论差别非常的大,建筑理论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规划理论非常的宽泛,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很多知识,用学生的话来说很空,很泛,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规划设计上。3)建筑设计兴趣不减,规划设计兴趣毫无。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规划学生在三年级之后,对规划设计通过两年半的学习根本毫无兴趣,一心还是在建筑设计上。这说明,在三年的规划设计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而没有调动起来的根本性原因是城市规划设计所遵循的是相关规范和设计条件,学生觉得自己可以发挥的余地不是很大,不如建筑设计创造性更强,成就感强,所以学生一时无法找到设计的乐趣。

2思考与认识

如何解决或者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减少学生在转折期出现的学习问题,能够有效的从微观的思维方式向宏观思维方式的转换,促使学生能够调整好心态,领会城乡规划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如何达成从建筑设计教学到规乡规划设计教学的良性过渡,是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规划设计教学团队需要应对及克服的困难。河北工程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改革:1)“规划思维”和“规划方法”等的渗透与培养。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尽快从“建筑思维模式”转换过来,这就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设计的分析方法,比如城乡规划设计的程序、步骤和基本方法;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不断的渗透一些城乡规划专业中常用的术语,比如目标、原则、方法、结构、系统、观念等;最后可以涉及到“规划意识”“规划观”等重大问题。由此在大一的规划设计课程中,由以往的建筑初步改为了规划初步,课程由规划教师授课,课程作业由以前的建筑基础的联系偏向规划设计一些。2)前置城乡规划的核心理论课。将城乡规划的核心理论课较改革以前提前一学期开设,让学生尽早接触到规划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尽可能的做到理论课程教学先于设计教学。3)本专业三年级的设计课程为4部分内容,应该理顺了4个环节之间的承接关系,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教改之前三年级的4个设计作业按时间顺序依次为“建筑设计”“多层住宅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校园设计”。改革后的4个设计作业按时间顺序依次为“过渡性课题设计”“居住小区设计”“校园设计”“城市综合公园规划设计”。也就是将原来三年级的第一个设计课题———建筑设计课题调整为“过渡性课题设计”,过渡性课题的设置,可以结合每届学生的特点及当前规划教育领域的变革来灵活的进行调整,也使得课程能够很好的延续原建筑设计层面的训练内容,又加入城乡规划设计内容,增强了教学研究和实践。

3三年级过渡性课题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3.1过渡性课题的内涵

教学团队认为所谓的过渡性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设计思维方式的过渡。建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这两个专业在思维本质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别,建筑学专业的思维偏“微观”,重理,城乡规划专业偏“宏观”,重情。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训练的是学生的形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方式,而城乡规划设计训练的则是学生的综合整体性思维、理性思维及宏观思维。所以说两个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如何转变,如何过渡,老师就要从两者的结合点出发,也就是从区位分析及基地分析入手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于任何物质形态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2)课程设计对象的过渡。三年级的第一个设计就要求教师考虑到一个学生最难把握的内容:规模和尺度。所设计的内容既要有建筑设计的要素也要有规划设计要素,但是又不能太复杂,应该是学生能接受和把握的规模和尺度。因此,教学团队就将设计的对象定位为3hm2左右的地块设计。3)授课及学习方法的过渡。建筑设计往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对于团队要求不高,但是规划则不然,要求很高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规划设计的前期要求学生对规划地块周边乃至更大的区域进行调研,由于调研内容较多,就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调研,分析该地块及设计条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设计对象的确定

教学团队通过分析讨论,最终将过渡性课题的设计对象确定为“多层住宅及组团设计”,这个课题在进行任务书编制时重点考虑了两个环节,一个是学生对于住宅建筑单体的设计,另外一个是学生对于多层住宅组团的设计,这两环节的设计旨在由规划的老师将学生从建筑思维向规划思维的转变,以及规划设计理念、方式、方法的介入。并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重视规划的前期分析,能够从城市认知感知、城市特色和当前居住存在的社会问题等角度来对地块进行分析。学生的设计构思必须建立在对基地地块的区位分析、对基地周边环境分析、对基地的现状分析和对居住当前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过渡性课题的选择还应该能够体现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此外,该课题的设置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地块的选择(3hm2~5hm2左右用地)可以选择老师给定的地形,也可以自行选择熟悉城市的某一地块,这样的方式就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更能够促使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去进行设计。

3.3设计要求与内容

1)设计要求。通过本课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城乡规划的思维方法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建筑单体与规划地块的关系,掌握住宅与组团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内容及其相关图纸的绘制,为下一步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其他详细规划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2)设计内容包括了户型设计、住宅建筑单体设计、组团设计3个方面。这三个环节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说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学生从建筑设计向规划设计转换的关键,是学生从微观思维向宏观思维转换的核心。那么最终体现在图纸上的,就不像建筑设计那样仅仅要求学生表达出具体的设计方案,还要求学生提供方案的一系列的分析图纸,比如说区位分析图,周边环境分析图、现状分析图、概念构思图、方案设计图的表现表达出其理性思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关键。

3.4教学方法与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上设计课之前,该班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理论课程的学习,那么怎样将理论课的学习运用到设计课上,理论如何指导实践,那么启发式教学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设计课程的教学最为难以把控的是怎么样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执行下去,教师如何不将自己的主观喜好影响到学生。那么启发式教学方法就能通过质疑、启示或者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坚韧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求解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讨论式教学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安排下,学生通过方案交流,以讨论方式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项目设计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前期场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形成调研报告,并让每位同学在课堂黑板上讲解。此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多做方案评析,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讲解汇报自己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方案鉴赏能力,锻炼了学生表达、写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体会到了创新和被认可的乐趣。

4结语

我们学校从2015年开始实践改革,改革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团队比较了改革前后学生作业的情况,可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及理性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中有一些不足,比如说学生最终作业的评析,没有一个总结性的师生交流与学习机会等等。这些都还需要我们团队继续努力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阎瑾,赵红红.浅议工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重点及方法[J].规划师,2005(3):70-80.

[2]唐子来.不断变革中的城市规划教育[J].国外城市规划汇刊,2003(3):126-127.

[3]刘博敏.城市规翅教育改革: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J].规划师,2004(4):99-100.

作者:韩海娟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