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陌生人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反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玛克辛•格林(MaxineGreene)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提出“教师陌生人”的思想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存疑和冒险精神。虽然这些理论并没有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实践,但启发了我们很多思考。教师和学生在自己的角色扮演中似乎都被忘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人”的存在,出现严重教师疲于教,学生倦于学的现象,当教师放空自己以“陌生人”的状态回归于教学,将有益于现代课程改革的践行。整个社会和家长群体也需要以“陌生人”状态审视教师,给予教师在教学中以自由且高效发挥的机会,继而形成教师、家长、社会间的合作并非对立关系。
关键词教师陌生人全面觉醒教育
一、教师陌生人相关理论
玛克辛•格林(MaxineGreene)在《教师作为陌生人:当代教育哲学》中提出“教师陌生人”的观点。受存在主义影响的她,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帮助一个自由的人成为自己,而不是沦为被控制和被摆弄的客体,是促进人格的完成而并非是知识的掌握。存在主义家们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是以“存在”为基础的,只有了人的存在才会对外界的事物做出解释和说明。在20世纪60年代教师被作为“一般从业人员”或者是“一般技能人员”被人们熟知,而在进入到80年代后在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研究领域“教师作为教师”成了更多的教师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人”的存在仍然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中。而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教师作为陌生人”的哲学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陌生人”是具有存疑和冒险精神的,当面对不熟知的场景时,自己是具有批判与客观思维的,其次是拥有全新陌生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教师作为陌生人要如同“返乡游子”,他们的重新返乡区别于久住的居民,看到他们看不到的事物,甚至是在看到相同事物的身上找到不同的闪光点。格林认为在很多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容易产生倦怠感、并且对于很多个体遭受无力感与无意义,在个体需求不被满足并且遭到普遍的忽视情况下教育者就放弃了可以有效改变社会现状的举动,是因为教师群体们缺乏“全面觉醒”的意识。全面觉醒是需要“全面觉醒态度”看待问题的知觉方式。它是不同于我们在普通生活中自然而然态度的,在自然状态下的我们总是以原始、朴素缺乏判断与反思的态度看待生活。而全面觉醒则相反,需要的就是“特别关注”的审视生活。因而“教师作为陌生人”要具有“全面觉醒”的意识基础来面对教学生活。格林认为要实现教师陌生人,艺术与想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认为艺术能使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听到更多的东西。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不仅可以被一些熟知和习以为常的东西打动,我们还可能忽然间发现一种可能性,由此带来了新的开始。例如在看到毕加索《哭泣的女人》时,通过对艺术的体验我们希望反抗画中的恐怖斗争并形成建立较好社会秩序的理念,在较好的社会秩序中不会出现令人类哭泣的战争。这就是格林所强调教师陌生人的必由之路。
二、关于教师陌生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启示
欧用生先生曾指出,现在很多教师教学的状态大多是以刻板的方式,将相同知识点以多年不变同样的方式教授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将教学定型,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就像司机一样陷入僵化模式的生活,缺乏教学生活的敏感性,将一切的视为理所应当,带来许多教学方面的不良影响。格林所提倡的教师陌生人理论则为我们针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反思。
(一)教师与学生都忘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教师,总是拥有非常多的看似赞美的头衔。初期的教师仅仅被作为“一般的技能人员”存在,是专门传授知识的“技工”。但是也是一个身兼数种模范的技师,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具有道德模范的标榜,无论什么样的场合都要保持伦理典范。而在2008年,“范跑跑”事件将教师这一职业的探讨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只是在关键时刻没有做得更好,就受到社会各界的舆论谴责,可见,教师这一行业被附加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通讯手段极大的便利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于是教师职业又陷入没有私人空间的困惑中。教师压力的与日俱增带来教师不断增加的焦虑、倦怠,降低了职业幸福感与满意度。教师没有了作为“个体人”的存在,当大部分的需求不被满足且被忽视,教师职业渐渐失去吸引力时,教师们很容易放弃有效改变社会的做法,在这个职业中充当疲惫司机的角色。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教师辛勤工作的对象。学生是个代名词,是一个群体的象征,在现代教育过程中个体往往被忽视独立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的堆砌,就业率、升学率、考研率等等。大学毕业生往往是作为“人才”进入社会,我们在培养的过程中一直被描述为“人力资源”来打造,每一个学生个体似乎是知识浩瀚星空中的一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数量众多,成为“失业大军”拖垮就业率之时,社会各界又开始将矛头指向学校的“所学非所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被放置在“个体人”的状态中,教师疲于教,学生倦于学。而在这种状态下格林提出的“陌生人”理论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无法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改变自己。要摆脱日常生活的藩篱,用陌生的态度应对日常的教学生活。教师常年面对同一批学生,尤其是班主任,长期的相处似乎对于学生了如指掌,因而对有特点的孩子给予刻板印象,好学生永远什么都好,后进生则永远表现的不好。此刻就需要教师具有全面唤醒的意识,用不一样的目光观察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置身在陌生人的状态中,同样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学生而言,需要重视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来开发更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与艺术的碰撞让格林知道教育就是努力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东西,那么除了教师全年觉醒的看到不一样的视角以外就是让学生从艺术中的更多角度体味生活。
(二)促进课程改革
我国在教育之路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在不停的尝试改革,而在中小学实施的新课程和课程变革之所以会有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教师。首先,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技能明显赶超不了学科的发展速度,而在知识爆炸的当下,教师们依然在使用长期积累下的教学方法。在他们的意识中拥有刻在脑海里的教案,不管社会怎么进步,都只有一种教法的观念是非常可怕的理念。其次,课程领域的改革出现过很多次的“昙花一现”,因而教师们就默认了自己老旧的教学体系,因为他们无法保证下一次又会拥有什么样的课程改革。他们以不变应万变。最后、教师们普遍对课程改革持有不关心的态度,因为他们不了解什么是课程改革,他们也不知道课程改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久而久之课程改革之路总是走向形式化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课程改革的不了了之都是教师一手造成的,综合分析以上的原因我们可以得知,“教师”角色在课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格林的陌生人理论认为,教师在课程层面的全面觉醒可以促进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首先,教师要在失位中重新定位,不将自己定位在某一个位置或疆域内,不固步自封、自我限制,发展无穷的可能性。唤起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丰富性、超越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教师要不停的将自己处于陌生的环境,拷问自己我是谁?我在教谁?要怎么教?在特殊的时代更要注重随时更新和替代。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时代链接需要通过“游子返乡”进行鞭策。其次,教师们惧怕课改的“昙花一现”,本质的原因也在于自身难以适应改变。多次的课改是因为我们正处于教育的探索发展阶段,每一次尝试带来不同的教学体验。而针对于课程改革具有的极强不稳定性和教师漠不关心的状态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到课改中。课程编制中包括课程改革和教学,因而提高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教师参与度是一种普遍的教育趋势。
(三)家长与社会对教师树立适当的“陌生人”意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家长与社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对于教师最完美的状态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在社会竞争压力还没有这么严重的时代,家长对于教师教学几乎不产生影响,是教师与家长处于分离的状态,而随着普及义务教育和社会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家长插手于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甚至可以说家长有时候不像是一个合作伙伴,而是令他们头疼的对象。家长其实是与教师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变得更好,但是家长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而教师是需要关注全部班级里的任何孩子。中国现在的现实情况是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班级人数较多,因而教师在去充分了解每个孩子和家庭情况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是应有的教学理念,但是家长不能因为此而过分要求教师,甚至在孩子成绩产生起伏状态之时去怀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如此长久状态下的教师极易产生焦虑状态,很明显教师焦虑也是教师倦怠感的浅层表现。家长会质疑教师教学能力很大原因在于家长存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哲学”,对于中国目前状态来说现代学校学生家长基本都有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经历,他们是在用属于他们年代的教学来衡量现代学校的教学。他们的“怀旧情怀”促使他们对于学校的教学产生质疑。因而教师不仅需要将自己置身于陌生人的状态,家长和社会也需要适当的“陌生人情怀”看待教师,看待进步的社会。在他们的视野中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固步自封,让教师在教学中用一定的发挥空间。家长着眼于当下,理解当下教育与自己时代的不同,对待教师也如同陌生的群体,抛去固有的偏见和思维定势,利用敏感性、批判性和客观性的目光审视教育、学校和教学。教师压力是现代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教师在生活中处处遭遇着压力,但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很多教师的压力并非都来自于教学任务,教师们每天都在忙,都在压力之中,但是这些压力并没有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指标,那么教师都在忙些什么呢?很多教师忙于人事工作、忙于应付无厘头的检查、忙于处理学校突发的各种学习活动。教师是教者,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这一点却没有被很好的诠释。面对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特殊需求,学校应赋予教师教学的重任,适当的将教学的权利放在教师的手中,让教师在宽松环境中以教学质量为重任。教师也应该自觉摒弃社会大众或者普遍真理虚幻代言人的角色,脚踏实地的向专业领域发展。
作者:马金龙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