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持续加快,特别是教育行业,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逐渐渗透下,其教学水平与质量也有了显著性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单位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此背景下,教育单位还需要去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师教学模式,以此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要求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和媒体为中心以及双主型这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阐述,并对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发现双主型教学模式可以作为新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教学模式的主导。
【关键字】新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学模式;探究
在新现代教育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重视合理思维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只有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挥出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才可以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善,还可以切实提高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单位的后续发展。对此,相应的教学单位以及教师必须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改善教师教学模式,通过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发挥教学本质的作用。
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模式
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辅助工具组成的一个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确保每一个部分都发挥着他本职的作用,才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教学流程,这个教学流程也被称为教学模式。在教育初期,大部分教育单位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来对教学任务与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知识的传递者与拥有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按照教师的安排与要求来进行学习,学生只能通过做笔记、做试题等方式来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榜样。但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去自我探索知识,所接触的教学设备也知识简单的教学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对学生的后续自我发展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也会阻碍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流行的以学生、媒体为中心的教师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教育单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开始引入各项新时代教育技术,一系列多媒体设备被应用于课堂上,一种以学生、媒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流行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媒体逐渐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被削弱,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自主选择自己所要学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可以利用复读机、学习机等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在这种以学生、媒体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受到社会大众推崇的同时,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言论,例如学生可以没有教师、也可以不需要学校等言论,很多人认为有了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自主在家里进行学习,这种言论忽视了教师在讲解知识外的其他能力,也忽视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以学生、媒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过度强化了多媒体与学生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培养是不能用电子产品来代替的,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这对学生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运用多媒体设备、电子产品等是难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学生在面对一系列的难题时,往往需要教师来积极进行引导,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另外,以学生、媒体为主导的教师教学模式对教育单位的要求也较高,教育单位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环境,从而使这种教学模式得以推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教育单位的运行压力,也不利于教育单位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最后,这种教师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讲是难以满足现今教育发展要求的,其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突出多媒体设备与电子产品的作用,也会对学生后续的成长与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学生会过度依赖这些电子产品,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最终养成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在此背景下,相应的教育单位必须要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创新,对现今的教学现状进行改良,对教师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面分析,在保留传统合理的教学指导理念下,有效利用新时代教育技术,在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式,规避不良教学模式的影响,以此来推动教育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现代的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
在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教育单位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必须要在以往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续探究出高效、合理的现代教师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研究,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产生了,这种模式是在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进行创新的,其不仅结合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与技术,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重视新时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其有利于我国教育单位的稳定、持续性发展。现代的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现阶段,很多教育单位开始采用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变多,而且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一定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在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但为学生讲解知识、以身作则的作用依然存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与思想,这才可以给予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在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下,教师还需要积极学习新时代教育技术,对各类多媒体设备以及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以此才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面扩大,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多方面汲取知识,这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情境中得到提升,这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让教师掌握更多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在双主型教学模式下,不仅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得到增强。这主要是由于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设备以及电子产品来获取知识,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跳出教材的束缚,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难懂知识点的理解,更好地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此外,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中,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记录,从而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3.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近些年,在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获得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绝大部分教育单位的办学规模都得到了不断扩大,学校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环境的建设,投入更多资金在新时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学校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较为充足,基本都具备多媒体教室与信息教室等,教师也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可以熟练使用现代网络技术,这使得教育单位内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可以在满足教师教学要求的同时,保证教育单位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此外,通过一系列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多样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不仅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型人才,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育单位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必然阶段,教育单位也需要合理利用新时代教育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双主型教师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单位后续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宝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研究[J].小说月刊月刊,2016(2):189-190.
[2]于凌云,吴建新.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
[3]姜强.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5,(1):85-92.
[4]赵平.传统教学模式下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词汇呈现方式之比较[J].Foreignlaugugeworld,2007,(6):53-58.
[5]蔡基刚.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2-7.
[6]吴刚.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教育策略与实践[J].南京社会科学,2015,7):104-110.
作者:郭九霆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