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偏远地区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偏远地区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偏远地区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博物馆,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看,不论是对公众开放的公益性博物馆,还是私人博物馆,它的存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教育。博物馆教育形式多种多样,面向全社会,面向不同人群。然而对于偏远地区,“博物馆”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享受博物馆教育是一种奢望。因此,普及偏远地区的博物馆教育,让它成为偏远地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的第二课堂,对教育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更是博物馆教育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教育者;5G时代

梁启超曾写道:“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中小学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教育是使他们拥有智慧、信念的保证。我国中小学生教育问题常年备受关注,偏远地区更是国家教育改革之重。随着社会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教育中的博物馆教育在城市与偏远地区的发展截然不同。新时期下,博物馆个性化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内展藏设计、活动设计、科普设计等均以可到达馆内的观众进行策划探讨。对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无法“走出去”“走进来”去接触那些珍贵藏品,无法参与活动,更谈不上体验、学习。好的博物馆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如何将博物馆教育带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如何让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正确打开”博物馆,如何真正做到偏远地区幼有所学,学有所教,在这些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问题背后,是博物馆人共同的社会责任。

1偏远山区博物馆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

每一座博物馆内方寸间便可一览千年文化。曾在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中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馆是“文化中枢”,博物馆教育是“博物馆枢要”,偏远地区博物馆教育是当下教育中关注度最高的话题。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但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有着复杂的因素。博物馆教育属于社会教育范畴,它的现代化、科学化,可灵活地融入到教学中,这对于偏远地区的现代化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指引偏远地区中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博物馆内讲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每一瞬间,还有对人生未来的美好创造。博物馆教育不仅仅是对中小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藏品价值的思考,还有对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指引。在耳濡目染的博物馆文化熏陶下,在潜移默化的博物馆文化教育下,引导他们对文化的保护、对责任的传承、对未来的憧憬。让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丰富的价值观。

1.2培养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爱上博物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国家在大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博物馆教育在城市、部分农村地区大力宣传,努力做到普及,但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仍无法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是神秘的,历史、价值、时代、人类文明未曾到过的地方……孕育着这些好奇种子,让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去实现“文化传承”到“文化传播”,让他们成为博物馆未来的忠实观众,爱上博物馆,成为新教育时代下的最大受益者。

1.3成为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的重要课堂

《博物馆条例》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走进偏远地区学校进行联合教研活动是最终目标。现如今,博物馆教育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着,独特的学习模式,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特点,与课堂内单调死板的书本形成鲜明的对比。寓教于乐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持久,足以弥补偏远地区教育的局限,成为偏远地区校内、校外教育的重要课堂。

2偏远地区的博物馆教育工作

《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指南》指出,收藏是博物馆的历史使命,而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现实使命。相信博物馆进学校、学校进博物馆,每一场的教育都会给偏远地区中小学生带来无限可能。不同的博物馆教育场地,同样的教育活动,不同的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博物馆教育覆盖到偏远地区中小学校,是社教的延伸,是教育的目的。

2.1提高偏远地区在校教师水平刻不容缓

2015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旨在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机制,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里的中小学生包含了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在该指导意见中提到:要求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设计研发丰富多彩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偏远地区中小学校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开发博物馆课程,推动博物馆教育却走进了瓶颈。在校期间两学期的下乡支教和毕业后五年农村任教(特岗教师)的经历,深深体会到中国乡村、偏远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困境。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改革确立了很多政策,更加重视农村教育,然而缺乏优秀教师,教师流动性大、流失量严重、师资质量弱仍是如今偏远地区教育的现状。培养优秀教师服务偏远地区,增强教师对博物馆资源的了解,运用现代化设备,将博物馆教育与现有教学平台相融合,真正做到平等、均化,使每一个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在校内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博物馆内每一件藏品的价值。

2.2提高博物馆教育者素质大势所趋

2014年2月,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2015年2月,在西安市博物院参观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在博物馆内,如何见证历史,如何传承文化,是博物馆内教育工作者存在的价值。如果说博物馆是3D教科书,那博物馆教育者则是行走在教科书内闪亮的发光者。在偏远地区的博物馆教育中,博物馆需引入特殊工作的教育人才,跟随流动博物馆走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发挥自身的优势,正向积极地引导,让更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同博物馆教育者的互动有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感动,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2019年5月底,山西地质博物馆将馆内正在展览的“飞向蓝天的恐龙”特展送入岢岚县中小学校园,并在岢岚中学、阳平乡寄宿制小学开展了科普讲座:《地球生命的演化乐章》《远古精灵——恐龙》。这样的活动,需要博物馆教育者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更需要有较高的素养,机智的临场应变能力。在特殊的环境中激发出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是每一个博物馆教育者教育的目的。当下,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是博物馆教育的关键,拥有一支高素质、有教养、高水平、精业务的人才队伍,是偏远地区博物馆教育的希望。

2.3活动策划不应墨守成规

随着博物馆角色的转变,博物馆教育重心的转换,博物馆教育目标定位的改变,博物馆内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将面临诸多问题。依据不同的年龄段,设计策划不同的教育活动,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当下,偏远地区博物馆教育属于探索阶段,每个博物馆经验较少,然可以借鉴。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对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开展调查、跟踪、分析,依据不同阶段,找到不同的主题去定位,策划出高质量有特色的活动,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科教活动,缩小偏远地区与城市中博物馆的距离,感受到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乐趣,不仅是对专业的知识了解,更是对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沉浸在活动情境中,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如:“博物馆奇妙夜”,一场特殊的夜宿活动,参加活动的大小朋友不仅可以欣赏到阳光照耀下的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夜色笼罩下博物馆朦胧的样子。趣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这样的活动走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暑期生活中,神秘的博物馆不再神秘,而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与向往。这样的社会教育,一定是博物馆教育的方向;这样的教育活动,一定是未来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35G+偏远地区+博物馆教育

2019年,是我国的5G元年。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宣告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5G的开启,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全新机遇,为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是惊天动地的变化,为博物馆建设赋予了全新的体系,更为偏远山区的博物馆教育迎来了春天。

3.15G时代,科学引领新技术,为文化创造奇迹

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移动携手,运用5G新技术,推进了乐•兵VR体验,5G智慧博物馆APP,360°全景直播等一系列5G的应用,其全馆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达到5G网络全覆盖。在平静又不平凡的2020春节,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同时在线观看的“云监工”网友最多时有5000万,万众瞩目的背后,主要是5G做的网络支撑。5G的实验成功,技术的进步速度,比你我想象得都快。运用5G技术,未来不久的博物馆会“动”起来,博物馆教育会“活”起来,偏远地区的博物馆教育更会“跑”起来。

3.25G的应用,让共存到共生

当城市博物馆在用5G技术如火如荼地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改变时,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想要浏览城市中的不同博物馆仍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偏远地区教育的差距使得博物馆教育内容与模式只是一个共存现象。5G的出现,它跨时空的惊艳出场,打破了传统的参观形式,虚拟的互动场景让参与者更有乐趣,让博物馆“活化”,让博物馆教育撑起一片天。在5G技术的支持下,将会孕育一个全新的创新体系,5G直播、新技术设备等通过流动博物馆的形式走进偏远地区,让更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享受文化体验,感受智慧神圣,汲取强大能力。颠覆博物馆教育真正的意义,来一次质的飞跃。总之,偏远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博物馆教育应有新的指引,将迈进新的征程,与新时代、新政策、新文化、新技术相结合,开创新视角、新思想、新局面。相信有党中央的支持,偏远地区与城市的“博物馆教育鸿沟”会缩小,博物馆教育工作会更上一层楼,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会真正“走进”博物馆,从追光者成为发光体。

参考文献:

[1]邱枫.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路径探析[J].企业导报,2015(6):192-159.

[2]王裕昌.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之设想[J].丝绸之路,2009(8):86-88.

[3]黄建国.美国“博物馆之友”内涵和职能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09.

[4]周继洋.5G时代的智慧博物馆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9):54-57.

[5]谢静辉.山区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探索——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例[J].客家文博,2017(4):45-50.

[6]田兆元.《世界博物馆导读》教育的新视野[N].社会科学报,1685.

作者:杨文燕 单位:山西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