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教师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手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教师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手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体育教师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手段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成为了目前体育教学的重心之一,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因为创新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也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和创新的体育教学手段的研究,希望可以给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一些帮助,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师;现代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教学手段

1体育教师的特点

体育教师和其他课程的教师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在教室里讲解体育理论常识知识,还要在室外教授身体的技术技能,对技术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而且动作的示范和讲解是同时进行的。体育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技术技能动作的规范运用。体育教师需要有综合性很强的教育素养。

2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摒弃旧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弊端,切实落实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育的综合水平,并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的体育教学中,还会存在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完全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只是被动的跟随教师的安排,没有主动性。这样的教学形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主体能动性。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又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性主体。因此,要求教学过程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的主体性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则是我国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全面发展教育是和谐发展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教育完整性的表现。新时期高校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心工作。体育教育不应仅是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播,还应包括体育技能教学、健康知识的传递、思想美德教育等内容。人的“德智体美劳”在体育课中全面体现。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审美。高校体育教育是要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变革的新型、全面型人才。

2.3树立个性化创新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级评价、降低评估难度,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和信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自愿、自觉并且热爱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体育观念,塑造健全人格、独立个性、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新型人才。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思路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学生需要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发挥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从“教”与“学”2个方面来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优化进步。

2.4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教育理念

新时期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拥有大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还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新时期高校体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的素质教育理念需要使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下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新时期全面人才的需求。这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随着体育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之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相通,都是培养创新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2.5终身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想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理念,优化教育观念。在实际教学中,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能力,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信念,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生活中开展体育锻炼,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也能够利用空闲时间来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不断提升体能,真正实现终身受益。终身与体育为伴,终身享受体育。

3创新体育教学手段

创新的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也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离不开新科技软件的支撑。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大量应用,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络等现代化“互动技术”激活学习环境,可以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拓展到网络空间加以进行,还可以对学生的及时学习需要作出理智的适应性反应。

3.1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了解多媒体的优势,并要合理利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身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和课堂教学优势。传统的体育教学缺乏多变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一些高难度动作时,很难真正掌握动作要领。这就要求对课堂教学手段进行创新,适时引用多媒体技术。其中动画视频的应用最为常见,比如武术中的腾空飞脚动作,在教学中它是一个难度动作,如果光凭教师来做动作示范进行教学,腾空过程中的动作要领很难示范讲解,而且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运用视频播放专业运动员的规范动作,可以选择慢放、停止或回放,画面定格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动作,更有利于教学动作掌握。

3.2微课

在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更加有的放矢,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和现代技术更加丰富,微课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微课可用于解决与学习相关的问题,由于其碎片化的学习特点,更擅长解决某一个专门突出的问题,而不是等同于传统课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问题。微课不像传统的体育课堂,需要在90min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它只利用短短的5~8min的时间集中讲解清楚一个问题,目的更加明确和清晰,学生更容易掌握重点和难点,学习效率更好,而且制作好的微课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有效保存。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互联网自主学习的时间多集中在假期和课余时间,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专门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掌握技术技能也更有效果。

3.3录音录像技术融入体育课堂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团体合作的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如足球、篮球和排球。球类运动在技术动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比赛特别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比赛给学生实战讲解比赛规则。在比赛的过程中运用录音录像技术,可以通过录像更及时、直观地给学生边看比赛边纠错和讲解规则,提高课上的学习效果。个人项目也同样受益,例如武术的单个动作——云手,这个动作很容易出现错误,为了更直观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动作,就可以用录像把学生错误动作拍下来给学生看,并讲解错误的原因,这样的纠错过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快速地改正动作,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4创新游戏融入到体育课堂

传统的体育教学对课堂中游戏的运用比较缺乏或者运用起来较为单一,尤其是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到高校体育课中的甚少。人们往往会认为高校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游戏未免感觉比较幼稚,其实不然,在体育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创新游戏不但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对教学中的专门性技术动作进行强化练习,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达到了学生锻炼的效果,又起到了辅助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例如:射艺课程中,练习瞄准把心,就可以先采用5m手掷箭进竹筒的游戏练习,采用教学比赛的形式,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涨,还对射艺中的“定心状态”得到专门性的练习。创新的游戏对体育教学中专门的技术技能学习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并可以达到提高教学乐趣调节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5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养成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新时期体育人文和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越来越被重视,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古人处世哲学、价值观的主要体现载体,推崇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宽容与和谐的优良品质。而体育教学也是通过技术技能的学习培养人的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体育人文精神。因此,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体育人文精神,更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传统武术、射艺、茶文化和中医等。互通有无,相辅相成。

4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个性化创新教育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观念来指导学生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时期体育课的教学也不再是枯燥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创新的多媒体和录音录像技术等网络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学习习惯,并终身受用,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玫瑾,黄黛黛.体育教育信息化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4):80-84,89.

[2]张剑威,汤卫东.基于MOOC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1):72-78.

[3]徐晓玉.终身体育思想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7,69.

[4]苏文明,王政书,奉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异化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5(1):75-77.

[5]唐绪明.茶文化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福建茶叶,2018,40(4):327.

[6]王凯,杨健,宋金庄.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体育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7-8,94.

作者:盛颖 万梨 单位: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体育健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