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地区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地区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与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地区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与发展

【摘要】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要实现高中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并彰显地域优势,这就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的运用教育资源,全面增强教师整体素质。高中舞蹈特长生的专业教育与文化类学科的综合教育不应失衡,而是应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齐头并进,逐渐变得相对平衡。与此同时,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要适当渗入教学模式之中,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以便高中舞蹈特长生的教育与发展更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民族地区的舞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民族艺术之花绽放在家乡,传向世界各地。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与发展

现今高中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可以说是属于舞蹈教育中的初级教育阶段,缺乏针对性和完整性。尤其是西南边疆地区普通高中舞蹈特长生的舞蹈教育现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从教材和师资层面来看:舞蹈艺术课程未纳入小、初、高中教学教材,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当地舞蹈艺术的普及缺乏经济、时间及师资的支撑。其次,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舞蹈教育涵盖内容广泛,但为升学而设立的高中舞蹈特长生的教育模式属于突击式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却缺乏舞蹈艺术的完整性。再次,特长生培养方式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单纯性,存在一种较为刻板而固定的体系。在当今高速度、多元化的时代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高中舞蹈教育中所呈现的问题在我国普通高中舞蹈教育中最为突出,以其为研究对象有较强针对性。普通高中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及相关人士所关切的热点问题。高中舞蹈教育模式在新时代应更加开放、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法领悟舞蹈的深层文化内涵、培养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侧重学生的全面修养,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完善,更是意识、思维、综合知识层面的逐渐润色。使舞蹈变得更加凝练升华,也成为了当下舞蹈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舞蹈教育以特有的艺术手段和教育功能与作用成为素质教育中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之一,因此处理好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是高中教育中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就目前教育现状而言,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模式仍存在普通高中舞蹈教育的共性问题,并且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个性问题。针对现阶段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艺术特长生的教学现状,笔者将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利与弊,结合自身专业及所学知识,对其作客观的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望可以为改进、完善普通高中舞蹈艺术特长生的教育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的教学现状

(一)舞蹈特长生的发展现状德宏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主要以傣族,景颇族世居为主,丰厚的文化资源、悠久的舞蹈历史成为民族文化重要的呈现方式,并以活态的传承形式流传至今。虽说如此,但从全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西南边疆地区的普通高中与沿海发达城市的高中对比无疑是相对落后的。以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的发展为例,据调查,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的教学现状严重失衡,首先,在教学环境方面,缺乏优质的教学环境,舞蹈教室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学校仅有一间70平米左右的练功房提供给高中学段的所有特长生,与之相应的舞蹈教学理论书籍、教学道具、师资配备紧张短缺,无法适应现代化舞蹈教学发展的形势,以满足特长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文化课与特长课的设置比例不对等,从整体上看,学校的特长课少于文化课,如高一高二特长生的舞蹈课在周一周三的晚上,高三特长生的舞蹈课在周二周四的晚上,三个年级段于周二至周四下午的第四节课共用舞蹈教室。再者,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舞蹈师资奇缺,现今仅有一个专业教师负责全校舞蹈特长生的课程教学,偶尔会有少数的应届实习生前来助教,辅助舞蹈教学工作。站在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工作量大,难以考虑到个体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吃不饱、吃不好”的学习状态愈发明显。最后,常规教学与艺考的冲突。特长课的常规教学以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其他训练为辅助。依赖艺考前三个月突击式高强度的集训来获得升学率,这本身不符合舞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升学而设立的舞蹈教育模式必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二)舞蹈特长生当前的教学模式依据实地考察,当前的舞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高一高二均由本校教师教育培养,高三统一输送到舞蹈艺考培训机构,由机构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考前冲刺。在校期间大部分的特长课都是以解决软开为重点,并渗入了能力训练的元素于其中。每天下午的特长课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入舞蹈房练软度或顺动作,而晚自习的布局较为合理,第一节为基本功的系统训练,老师会粗略地检查同学们的功底,并采取搬、压、撕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期,第二节则是体能训练,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学生集中练习,极少穿插技巧辅导和剧目排练的因素。每逢寒暑假会布置一项作业:选自己感兴趣的剧目或组合熟练学习,开学第一课检查,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据在校学生描述,学校承接了许多大型节目的演出,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排练啦啦操、民族民间舞以及流行舞曲等节目,如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五四青年节和迎新晚会等。而校外演出由州级和市级举办的大型民族节日活动,在校教师组织学生排演地方性舞蹈,是对地区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的促进。活动的参与旨在锻炼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增强学生舞台表现力和临场发挥的处理。临近艺考的高三学子在集训前教师统一科普系统知识,而高一高二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多数学生都是零基础、刚起步,从未系统学习舞蹈,导致后期高强度训练中学生普遍出现学习兴趣减弱,学校教学质量偏底的状况。

二、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育现状利与弊的分析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舞蹈特长生的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关键,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需适当地超前发展。面对新需求,普通高校的教育更应注重素质教育。从单纯的应付升学考试、提高升学率来看,首先,基本功训练中软开是基础也是关键,它为后来的技术技巧和舞蹈剧目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经过多年的积淀,芒市第一中学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能力素质方面不及专业艺校的中专生,所以在起点不同的条件下扎实打牢基础,艺考集训之时腾出时间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和技能。其次,为弥补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临场经验不足,学校创造更多的机会让特长生参演校内外大型活动,客观上锻炼个人胆量,积累舞台经验,处理舞台的突发情况,的确益于学生心理成长。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利与弊同在,其教学模式的弊端实属明显,仅靠单一元素的训练外加机会不多的演出,没有深入到全方位的系统学习,这其实不利于学生舞蹈素养的全面提升和拓展,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在舞蹈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上,更显单薄;尤其是组合编创与编导,不够新颖,中规中矩,这与高中学段的舞蹈“窄教学”有关。另外特长课的完整性不足,学生步入大学迈进深层次学习更显吃力,许多课程未接触也未曾听说,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甚至诱发排斥心理。比如当初笔者参加艺考那年,因为很多知识在高中阶段不曾接触所以很陌生,艺考培训机构的老师大多一带而过,致使常出现不清楚动作要领,记不住组合顺序,忘记动作的现象,久而久之兴趣就大减了。不考试就不重视的后遗症一直延续到大学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程,学起来不仅吃力还跟不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的文化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共同探讨,将这一优势打造成特色的教学措施,例如把当地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孔雀舞”和景颇族的“目瑙”纳入常规课堂教学,除此之外合理有效的筛选、提取傈僳族、德昂族、阿昌族极具代表性的动作元素,加以升华、美化成训练性组合。将不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舞蹈动作予以剔除,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又能锻炼学生舞姿舞感的技巧贯穿于教学之中。打破当前固定而刻板的训练模式,添加民族文化元素活跃气氛,不仅增强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能对传承和推广边疆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形成普通高中舞蹈教育教学特色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教学模式愿景

(一)原有教学模式的分析针对上文学校现存教学模式的分析,笔者就所陈列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愿景。望学校能实现文化课与特长课朝着一个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师资力量、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至少在步入大学时不会一无所知,这易让学生诱发自卑心理。作为传播知识的殿堂,校方不应只关注学生文化成绩的高低,应给予特长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并不是所有的特长生都因成绩不佳、靠文化分考不上大学才被迫选择学习特长,因为兴趣爱好又何尝不是呢?教师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于什么是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要有明确的目标,在什么阶段学生应达到何种预期效果,重软开的同时也要注重能力,不仅着眼于短期的艺考成绩、特长生的过线率,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意志、道德品格的培养,带着长远的眼光理性思考,笔者认为会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起点不同、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历经长期的累积与探索,不断总结分析,规划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除了舞蹈课以外,还应增添舞蹈欣赏、舞蹈理论和音乐素质的相关课程,光对舞蹈素质的掌握远远不够,先有理论学习的铺垫,实践操作才能获得更深刻的领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对舞蹈知识真正的掌握。音乐与舞蹈不分家,学习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虽开设音乐课,但面向的是全校学生,教学内容主要以学习校歌、合唱比赛为主。音乐基本知识的匮乏,诱使特长生不能深刻理解舞蹈作品中音乐的表达以及节奏的处理,在这方面教学上是有所欠缺的。

(二)输入模式与输出模式新时代下的普通高校,不仅是传播教育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有效直接地向学生传递本土文化。民族地区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政治、社会的多维因素,尤其是学校中的舞蹈教育。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学校不能封闭的关起门,而要顺应时展新趋势,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艺术特长生的教育质量。自身的创新和外来优质资源的补给与舞蹈特长生的舞蹈教育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了解他校特长生的培养方式,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拘一格地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力争更多的机遇组织老师和学生前往省内外名校相互交流和学习十分重要。具体而言,一是向省内优秀学校学习,其目的在于获得先进经验,并借鉴相邻城市、地州的自主教学理念,二是直接向沿海发达城市学习和借鉴,以引进舞蹈特长生教育系统的优质资源。芒市第一中学在文化课的设置上采取省外远程教学的模式,舞蹈特长课可借鉴同样的方法,取长补短,多开展相互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从省内外寻觅既值得学习又可借鉴的样板,参照舞蹈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找出自身的差距和短板,进一步确立发展的目标。此外,也可以采用“结对子”的方式与教育发达地区先进学校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多样性的交流与沟通,在共赢式的发展中实现学校自身的发展。

四、结论

民族地区高中舞蹈特长生的教育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携手努力,把不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做适当调整,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边疆地区已有的民族舞蹈文化资源,融入特长生舞蹈教学的课堂。本文就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舞蹈特长生教学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更加深刻的认知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中特长生的舞蹈教育,从传统模式与现代需求、当前教学与未来愿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舞蹈特长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云霞.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曾金华.民族舞蹈文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5]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6]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陈奕宏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