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融媒体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融媒体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融媒体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

【摘要】国内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艺术课程是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对于唤醒学生艺术意识和提升高校学生艺术鉴赏力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艺术课堂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成为艺术教育之路的绊脚石,应该结合当前网络媒体平台在艺术上的促进作用进行改革,进一步孕育符合当前时代和社会的大学生应有的审美趣味。本文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给出建议,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索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担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以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需要国内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来助力,构建出全民族的艺术学习氛围,使艺术之花在中国的土地上盛放。现实表明,我国的艺术教育之路仍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尤其在融媒体时代下更应该紧密结合现状,将艺术与媒体共融作为提高国内高校艺术水平的跳板,促进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进步和高级艺术人才的培养。

一、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我国开展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创造力为目的,从而使我国在美育教育上有所提升。公共艺术发端于艺术教育,特指普通高校对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普通艺术素质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1]。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还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的责任,将艺术审美与人生价值相统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培育模式下,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本专业的技能和特长,还需要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净化,并将其融入专业中创造价值。同时,艺术来源于生活,能够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成为“美”。高校大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素养后,也能造就其更高的精神追求,塑造起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笔者所在的中国药科大学为例,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美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克服在校生规模较小、缺乏文科专业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等困难,在行业特色型的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中探索出新的路径。学校成立了西洋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曲艺团等多个学生艺术团,对学生参团实施政策导向与激励。同时,学校扎根实际,以“药剧贯通”为育人理念,依托沸点话剧团,挖掘校本文化,研究校本文化育人价值,例如:根据校史编创话剧《国药西迁路》;根据校友徐国钧院士先进事迹编创情景剧《点亮一盏灯》;根据张扬先生小说改编校友爱国科研故事《第二次握手》。通过艺术作品反映育人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此外,中国药科大学以“药舞相融”为主题,依托红叶舞蹈团、街舞社等团体,坚持以舞育人、以文化人,让浸染浓浓药香的、新颖生动的舞蹈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努力培养既能站实验台,也能上舞台,既能研制普济良药造福于民,也能通晓高雅艺术陶冶心灵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融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社会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快速性让大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和更不一样的资讯,学习资源也更为丰富。伴随着丰富的社会素材,大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需求也更盛,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艺术学习中不断发掘和表现,从中找寻精神的寄托。

(一)定位偏差与教育失衡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项目,受重视程度不如专业文化教育,导致普通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不能达到合格的水平,也是由于当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以国内发达地区及重点大学为重,导致一般地方高校对于学生的艺术培养有所缺失[2]。诚然,现代社会提倡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艺术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也说明培养不能光以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还要讲求综合培育,最终落实到做人和奉献社会之中去。我国现代教育之路不长,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人才教育的步伐也未能及时跟上,所以也导致当代大学生素质屡受诟病。要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应该忽视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开发,而培养只通晓专业知识的“工具人”。

(二)人才缺失与课程僵硬当前我国艺术领域的教育人才明显落后于主流文化人才,不仅是因为国内高校在思想观念上认为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如专业技能教育,更不愿将人力物力花费在公共艺术课程上,使得资源不能涌入艺术教育领域,无法为我国广大普通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服务。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事业在教师层面存在人才流动性大、教师储备不稳定的现象,而人才缺乏使得致力于研究和探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力量缺少,仍然延续往年僵硬无趣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毫无艺术性可言,缺乏一定的艺术介质作为实体性艺术的授课模式,无法引起在现代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共鸣以及吸引其对艺术类课程的兴趣,最终导致国内高校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水平提升困难。

三、融媒体时代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提高路径

(一)改革课程设置,提升艺术教育重视理念当前高校普遍的艺术课程设置倾向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课程设置则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中华文化门类繁多,如何使高校既能满足学生自身对于中国艺术文化的学习需求,又能让高校具备传授中国艺术文化的水平和力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首先要从多样化角度出发,为低年级学生介绍我国的艺术史,让学生自主选修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艺术课程。课堂上,艺术课程与多媒体的结合能够让音形色贯穿全程,不出课室也能感受到艺术风采。以媒体作为媒介让学生展示艺术才华,更能引发学生民对于艺术的兴趣的热情,使艺术热潮从高校进入社会,提升全社会对国民艺术教育的关注,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言有着积极意义。在融媒体时代,教师可以使用云课堂教学,通过“设置问答和弹幕”等方法,确保教学顺畅;同时积极开展线下的讨论,使课堂上的“知识难点”在课后得到及时的解决。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明白,不是教学方式适应你,而是你的教学方式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二)创新教育体系,拓展艺术教育发展形式高校艺术教学中未能建立起完整的普适性的教育体系,导致艺术教育发展滞后。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校在重建艺术教育体系时应将融媒体考虑进去,发挥媒体教学对于艺术教育的优势,让网络教学弥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届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的评分机制也要得到相应的更新,通过提高教学体系中的艺术课程学分比例或将某些艺术课程设为必修课程,以此提升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学生在艺术教育课程学习之余进行的一些艺术活动,如举办艺术作品展、加入校园艺术团、交流多元文化等,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需要艺术教育来提升,虽然加大了学生综合能力评定的难度,却也使学生的水平得到了真实的提高[3]。将艺术教育纳入人才考核评定的类别中,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肺炎疫情期间,中国药科大学乐团充分运用融媒体的优势,使每个团员都能做到“停课不停学”:团员们居家按计划打卡,器乐练习不间断;定期录制云合奏视频作为课程考核,保证了乐团练习不中断。利用云端课堂授课,流量可以是百万级别的,其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不失为未来课堂教学的一个特色补充。

(三)把握艺术人才,延续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师资流动性大,缺乏从一而终的艺术教育者为高校课程开发和创新做贡献;其次是艺术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很少,能同时将艺术素养和教育素质高度结合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高校必须尽力抓住本校中的艺术教学力量,同时积极引入校外的教育资源,使其为高校学生进行引领和指导[4]。这就要求本校要建立专门的艺术门类教研部,做好本校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教学工作。针对当前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可以聘用专业的艺术老师担任本校公共艺术课的开山工程,对学校公共艺术课的培养目标和教材选择等方面工作做出指导。另外,基于高校共建计划,多所高校可以共用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和教材方面可以进行高度整合,齐聚力量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这项工作,由此可以避免某个高校的艺术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以及艺术教育失衡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融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模式,特别是受2020年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线上教学,这对艺术类课程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综上所述,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找出一条适合国内文化艺术生长环境的教育路径。在这期间,需要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国内外艺术领军人才不断“开花结果”,尤其需要国内艺术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积极地为我国开辟出艺术教育之路,使艺术教育成为大众化的一门学科,让祖国和人民在传承传统艺术和创新现代艺术的氛围中将中华文化重新推向顶峰。

参考文献:

[1]马宝琳.浅谈云南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可操作性策略[J].民族音乐,2018,(05):90-93.

[2]赵以保.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提升机制[J].大众文艺,2018,(01):211-212.

[3]许孟巍.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创新之路[J].大众文艺,2017,(09):261.

[4]胡智锋,樊小敏.从国家发展战略到人才培养模式——当代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论析[J].艺术百家,2019,35,(03):40-45.

作者:严岩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