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观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把高职教育当作地方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保持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
职业教育是一个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教育层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共生共荣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高职教育融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让高职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当地经济的土壤之中,并保持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
1、以有效的服务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定》指出,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高职院校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必须让地方政府觉得这种支持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说,要让地方政府充分感受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价值,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融人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决策者,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从办学理念、管理思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履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责,探索各种途径,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除培养地方经济所需要的各类技能人才外,高职院校在农村可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服务“三农”,参与地方的科技扶贫和科技开发。在城市里可与企业联合办学,互利互惠,开展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开展各项职业技能鉴定等,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教育带动、人才带动、技术带动的职教“龙头”作用。只有这样的高职教育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真正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共生共荣,协调共进。
2、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充足的地方生源
高职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高职教育是一种“本土教育”。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范围,但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以本地生源为主。而高职教育的本土生源状态是与高职院校在当地社会中的形象和在本地经济中的影响力紧密相关的。当某个院校在地方经济中影响力大了,它的社会知名度就会提高,它在市场上就有生命力,在社会上就会有感召力,生源自然就会充足。实践证明,脱离地方经济的发展的高职教育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协调的,是没有前途的。在“生源就是财源”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要发展,特别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建设,这种形象不仅仅体现在校容校貌的建设上,更重要是体现在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上。只有高质量才能创造好的形象,好的形象就可以带来好的生源,生源足则财力旺,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一个与地方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3、以优秀的人才质量确保稳定的就业市场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就业前教育,就业率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硬性指标。高职院校的本土化特征决定了它必须依靠当地的就业市场来确保就业率。犹如企业需要好的产品来确保市场份额一样,要确保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特别是在当地的就业率,就必须依靠优质的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在当地的就业率也是体现它与当地经济密合程度的指针。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方向往往忽视本地就业市场,而是过份倾向外地就业,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因为本地的高职院校为外地培养“打工者”,有违地方办高职的初衷。同时,外地就业市场会受到的来自多方面的就业压力的“冲击”,变数难以掌控,如果以外地就业为主,高职教育将会更加难以应对。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必须研究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构,研究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及其变化,同时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人才培养的规格、数量和质量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保持协调一致。“产品”对路了,自然就有了可靠的市场,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扎根本土,获得不竭的生命之源。个层次,保持高职教育与其它层次教育的协调。
二、把高职教育当作教育体系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保持高职教育与其它层次教育的协调
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社会的发展赋予了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的社会功能,使它们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但是不同的教育层次又是相互联系的。作为高职教育的领导者应该研究这种相对独立性和相互联系性,从而使高职教育与其它层次的教育保持协调发展。这种协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连续性
如果把教育层次看作一步步台阶,高职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级,它与上一级与下一级都保持着连续性。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中职教育之间,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之间既有上下承接的纵向联系,也有与同层次其他高职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基础教育、中职教育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规模和生源质量。而与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连续性影响着高职学生升学深造的前途。在与其他同层次的高职院校的连续性中主要表现为共同生存的竞争性和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因此,我们要把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规划放到整个教育系统中去设计,促进这种连续性的协调,这是体现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观的一个侧面。
2、互补性
高职教育与其它层次的教育形式要和谐发展,就必须既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与其它层次的教育保持互补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不能一味求高,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争天地;在专业设置不能一味求全,样样都有必然样样都不精不专;在教学要求上不要一味求深,要突出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高职教育既不能与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串位,也不能不切实际片面追求“专升本”。高职教育应明白自身定位,认真履行高职教育层次的社会职责,立足自身实际,突出自身优势,创出自身特色,与其它层次的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才有可能在教育这块蛋糕中占足自己的市场份额。
3、竞争性
高职教育与其它层次的教育形式之间既共生共荣,又时时伴随着竞争。生源的竞争、就业市场的竞争是表面的、直接的竞争,潜在的竞争还有形象的竞争、社会支持度的竞争、发展潜能的竞争等。这些竞争是保持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协调存在的杠杆,没有这种竞争就不可能有协调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既要足够的危机感,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协调发展,增强竞争力就是增强控制这个杠杆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着力打造充分体现自身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例如为了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充分显现自身的优势,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校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强在这些教育层次中的宣传,既可以从这些教育形式中吸引优秀的办学经验,又可以通过自身形象的宣传,培育充分的后备生源。
总之,作为高职教育的领导者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高职教育与其它教育层次以及同一次层次的其它院校之间的种种联系,就不可能有全面协调的发展观。
三、把职业教育当作市场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保持高职教育与市场供求体系的协调
高职院校作为人力资源的培养基地,通过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两个渠道与市场发生关系,一方面从市场获得必需的教育资源,如资金、设施、人才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市场提供必需的智力资源,因此,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与市场的协调。高职教育与市场发展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市场获取最合理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发展,总是在最追求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即从市场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中来选择学院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组合,如教育所需的资金、人才、设施等从而使学院最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又如采用各种方式充分吸收社会资本进行校园建设,面向社会进行招聘人才,实行社会化的后勤服务管理等,都是高职院校寻求市场资源的表现。二是为社会提供最优化的智力资源,包括人才、技术及产品,在市场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市场的需要,这是高职教育对社会的回馈,也是高职教育获得市场支持的前提条件。三是建立学校与市场最理想的衔接机制。高职院校与市场发展的协调性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来实现的。如开放性的办学理念,灵活的管理制度如人才聘用制度、招商引资制度、后勤社会化制度、校内外联合办学制度等。这一系列的管理和具体的工作措施形成了高职院校与市场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纽带。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必须把高职院校的发展置于市场经济架构之中,达到上述三个方面的最大协调,高职院校才能真正融人市场,形成与市场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教育、市场三大系统的密切联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扎根本土,有机地融人这三大系统,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必须从思想观念到领导方式都要勇于创新,突破片面狭隘的高职发展观念,拓展思维空间,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体系完整、市场经济规律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走向,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协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