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儒家文化对现代教学方式的启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儒家文化对现代教学方式的启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儒家文化对现代教学方式的启发

儒家文化是人类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儒家崇尚师道、尊师重教,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到教学过程的大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教学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雏形是从孔子开始的,他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即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他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爱好、智力等方面的不同,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1]。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在《论语》中出现了66次,却没有完全相同的解释。对同样一个“何为仁”的问题,孔子根据学生的资质和性情给予不同的回答。对颜渊这个得意门生问“仁”,他答:“克己复礼为仁”,并解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仲弓也是孔子心中的好学生,他鞭策仲弓要掌握“仁”的精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力求“邦”“家”“无怨”(《论语•颜渊》)。对于樊迟这个朴实之人,孔子答“仁”时仅说“爱人”(《论语•颜渊》),“居则恭,执事敬,与人忠。”[2]因材施教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要因人而异。因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多种:遗传、环境、教育,等等,所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能力是有区别的,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措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健康发展。即使对学生进行批评也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例如对调皮捣蛋的男生批评时可以采用刚柔结合、直接批评的方式;但对容易羞涩的女生进行批评时就要含蓄委婉一些,既起到批评的效果又没伤害到其自尊。

二、循序渐进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学记》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主张“学不躐等”,指出:“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思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要注重学习的顺序。这一教学思想为宋代教学育朱熹提出的“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至精”所发展。之后他的学生根据朱熹对他们的指导概括为“循序渐进”[3]。循序渐进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学习和工作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去进行、深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要按照学科教材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对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具有良好品德,爱祖国、爱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时的孩子们也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品德、什么是社会主义事业,目前老师能告诉孩子们的最好是他们自己能明白的、自己能做到的事,如:尊敬长辈、不能乱扔垃圾,爱护自己的桌椅,不说脏话,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等。让孩子们从简单的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慢慢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知行统一

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者将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结合起来,强调道德认知和道德践行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意志在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践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知行统一论[4]。儒家的知行统一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理论要和实际相联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把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能力。学生不能只是高谈修养、道德而在生活中却不能践行自己行为的理论主义者;也不能成为书本知识满分而实践动手能力零分的高分低能“人才”。所以,在校期间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要做到知行统一,避免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四、有教无类

孔子所主张的“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他打破了贵族、贫富、种族之间的界限,坚持“有教无类”的全面平民教育。曾有人问孔门弟子何以如此混杂,子贡回答说:君子端正自己的品行以待四方求教之士,愿意来的不拒绝,愿意走的不制止,正如良医门前病人多,良工之旁弯木多一样。虽然孔门弟子众多,但孔子兼容并蓄,爱之则教之,并没有等差[5]。有教无类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要打破戴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的观念。虽然现在的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有些教师评价观念落后,认为成绩好的孩子一切都好,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会被老师否定掉全部,即使这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其它方面很优秀。“爱满天下”是当年陶行知先生倡导过的一句座右铭。他曾告诫别人时说:“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6]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特别是班主任更要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等生的成长。教师往往关注优等生,鼓励差等生,而忽略中等生,把中等生遗忘在角落。除此之外,对父母离异的学生也要倍加关注,给予心灵关怀,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关注与温暖。

五、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的意思是说从一件事情能够类推出许多其它事情。比喻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融会贯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受教育者独立思考和感悟的习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注意学科之间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的联系性,做到融会贯通,由此及彼。在教育教学中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方法通常和启发式教学联系在一起运用。

六、启发式教学

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7]。启发式教学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教育和现成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要让受教育者在学习中自己感悟、领会,真正实现新课改倡导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教学相长

《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孔颖达的注疏大意是:虽然有美食,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滋味。虽然有至极的大道,不学习就不明白它好在哪里。所以说,不断地学习才会知道自己学问上的短处,教育他人才会知道自己在学问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的短处,才会从自己那里寻找原因;知道自己的困惑,才会坚持下去。所以说,教学和学习相互增进。就像《说命》里说的,教育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各占一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8]。教学相长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重视遇到的困惑并及时学习,不断提高,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领悟速度快的同学帮助相对较差的同学,可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

八、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换句话说就是榜样示范法。儒家文化很重视教师者的榜样作用,为人师者,要注意自身修养,强调“正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孟子在《尽心下》中强调了:“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也就是说,施教者必须率先垂范,否则虽是自己亲人也不具备施教的条件[2]。榜样示范法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教育者可以借助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优秀品质来教育、感染受教育者,同时教育者本身的言行举止对受教育者有直接的榜样示范作用。特别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的重任,其言行、举止、仪态、作风、为人处世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学生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通常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很自然地会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效法的楷模。榜样示范法对学生来说既有一种激励作用,又有一种调节作用。除此之外,榜样示范法通过榜样的言行把枯燥、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从而增强德育的效果。

先秦儒家的这些教育教学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和验证的,为我们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代的教育者应该继承并发展,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做到传统理论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祖国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