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有效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有效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有效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方法

一、开学伊始,介绍自我,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首先,教师明确告知学生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这第一堂课,我们用来相互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在众人中,能让老师更容易得记住自己。其次,师生商定出发言的顺序,可以是“指定式”:由科代表第一个发言,之后由科代表指定第二个发言人,第二个人再指定第三个发言人,以此类推;也可以是“游戏式”:比如以含3及其倍数由“我”替换来报数,出现错误者即为发言人。再次,教师提出给学生一个思考准备的时间,并随机指派一名学生计时,时间一到,由这名学生发出指令,活动开始。在学生相继介绍自己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随时奖励一些权利给发言人,比如,由他们推选班内“XX”来发言。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间的距离感大大缩短,为学生“亲其师”,从而为“信其道”奠定了基础。以往上课时学生处于被动受教的藩篱一下子被打破了,学生胸中那一盏盏跃跃欲试的心灯也被点燃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有了争当主角的机会,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地主动参与,而教师也将能够更好地履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职责。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一个情境,如果能将学生所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融合在一个事件中,从而激发出对所要学的知识的求知欲、探索欲,并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学效果就肯定会显而易见。在“认识人体的结构”补充内容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借助时光隧道,我们穿越到了人们还不认识自身结构的时代,尽管已经能够用狗做实验,打开狗的体腔,观察各种器官和了解系统的组成,但人体的解剖还是不被允许的,有些敢为人先的人,特别想了解人体究竟是怎样构成的,就用尸体做研究。现在这里有一具可供解剖的尸体(展示人体躯干模型),有没有谁愿意尝试一下,来帮我们指认人体有哪些器官,以及它们是怎样构成人体,成为天下第一人的?”由此教具变成了学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保证。

三、提供舞台,让学生尽显风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在“植物激素”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活动一:小组协作学习。课前,教师提出8个小课题:菠萝与乙烯利、芦苇与赤霉素、啤酒—大麦—赤霉素、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致癌、法规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说明书、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导致损失、植物生长调节剂指标不合格引起贸易纠纷,由组长通过抽签得到各自的研究任务。然后,各组利用教材、自己手中的教辅资料、互联网等资源媒介搜集相关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课上,每组由一名发言人汇报学习结果。活动二:角色扮演。设定4个角色:研发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工程师、使用生长调节剂的农民、销售水果的商贩、购买水果的消费者。由组长抽签得到各自要扮演的角色,通过辩论的方式,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方面面做出说明解释或提出质询。“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节中,教材编排了通过体温测定活动来了解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我校的学生大多数寄宿在学校,我把教材中对家庭成员的调查改为对同一宿舍的学生进行早起床、中午时、晚睡前的体温调查。我提前设计好表格,由科代表负责选定男女生各两个宿舍为调查样本,记录两天的体温测量数据。我补充那两天天气的温度记录。上课时针对原始数据,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性别、年龄来比较体温差异,从个人体温日变化与外界气温日变化相比较,来认识人体温变化特点。这将空泛的结论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如孔子说过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愉悦的课堂,在课堂上,都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四、严格要求,每个人都受益,强化教学的普惠性

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在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改变,学习方法的掌握,思维方式的发展,是教师所不能越俎代庖的。有一位数学家说道:“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时,我利用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只是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蒲公英的数量?好好想想,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方法,不仅有逐个计数法,类似教材中的取样估算法,更是出现了等分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更使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挥。

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活动,扩展有效教学的成果

在教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学”的结果还包括“习”的反馈。练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项重要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处理练习题的传统做法是教师将批阅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讲解,貌似解决了全部问题,实际上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水平及个性特征等存在着差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采用大而统的方法,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的做法是:先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在小组内部解决一些问题,既促进了优秀生的学习,又省去了简单重复性的表述。然后各小组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公布在黑板上,组间能互相解答的,教师仍不干涉,尽可能地成就学生的发展。最后,教师来处理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符合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又满足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益得以真正的提高。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有效教学。这些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我自己的满意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将怀着无限的希望,试着不同的措施,快乐地行走在这条教改大路上。

作者:邓泽莉 单位: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