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实践共同体是人们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实践共同体中成员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相同的目标。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习和课程设计的特征决定了构建实践共同体对该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该校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和就业方向,提出建构相应实践共同体的类型、原则和实施策略,从而为实践共同体的研究及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教育技术学;原则;策略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学习中这句话也是适用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难题和困惑,这时学习伙伴往往能够给予很大的帮助。为了学习者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本文以桂林师范高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为例,针对该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实践共同体建构模式的研究。本文把重点放在提出实践共同体的类型、原则以及实施的策略。实施实践共同体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与该专业教学想结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培养学习者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的品质。
一、实践共同体内涵
在学校、公司企业以及各行各业中会出现这样一些人群:组成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解决一系列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学习、交流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这一群人组成的团体我们称之为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这个术语是1991年由莱夫和温格共同提出的。他们对实践共同体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共同体并不必然意味着一起出现,有一个明确界定身份小组,或者存在可以看见的社会界限。它意味这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在这个活动系统中,对于他们在干什么,这在他们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共同体意味着什么,参与者有着共同的理解。”同时他们认为实践共同体具有以下特点:(1)共同的文化历史传统,包括共同的目标、实践;(2)相互依赖的系统,实践共同体是依赖于社会的,因此成员们依赖相同的资源和学习场所等;(3)再生产循环,通过循环,新来者成为老手,而共同体也因此得以维持。根据实践共同体所处的社会角色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例如:公司和企业中共同体一般有比较严格的地位差别,分工非常的细致;而在学校学生之间组成的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高职高专各种专业是根据国家建设需要、社会需要和学校性质等相关要求开设的。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因此在某一专业中学习者有着相差不大的目标;由于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学习者的实践基本也是相同的;同时学习者享有的资源和教师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大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学习者们可以采用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方式更好的学习交流,发展自我。
二、实践共同体与小组学习的异同
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协作学习形式,其中小组学习是目前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实践共同体和学习小组是协作学习的不同形式,以下文字针对目前两种形式实施现状的异同加以说明。1.相同点。1.1有具体的目标。在小组学习和实践共同体组织活动时,活动目的都是具体可行的。如小组学习完成一节课信息技术课程的备课和课堂讲课。组员们所做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1.2活动过程中强调成员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组织活动时,成员们地位都是平等的,成员有想法和见解应该表达出来,活动中应该有一些“碰撞”(对事不对人),通过交流更好的解决问题。1.3目标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学校中的小组学习和实践共同体都是针对课程和人才培养提出,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和专业紧密联系。这样也符合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初衷。2.不同点。2.1实践共同体中目标由社会需求决定,小组学习目标通常是教师根据课程决定。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而开设的,因此教师确定的目标理应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但由于教育相对的滞后性和该专业的涉及到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以及高等教育中不同课程由不同教师担任,课程之间往往很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实践共同体实施的过程中成员们根据社会的需求选择活动目标是及其重要的。2.2实践共同体成员有共同爱好和追求,小组学习往往只是出于完成教师给出的任务临时组成。2.3实践共同体目标比较复杂,长远,往往包含一系列活动;小组学习目标相对较小。实践共同体存在时间往往超过一个学期,小组学习存在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实践共同体是对某一具体的领域的知识系统学习和实践,从基础知识到复杂、综合知识,会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过程。2.4实践共同体强调再生产循环,老成员会给予新成员相当大的帮助;在课程学习中的学习小组一般不会对后面的学习者帮来多少帮助。
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计算机教育应用原理和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方法;对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和远程网络教育有较深入的了解;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包括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各级电教馆、高校、普教的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技术人员。就业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多媒体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电视台、传媒公司等相关行业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工作。根据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下面的能力:(1)学习者应该深入的了解专业相关理论,从而为更深一步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毕业生有下列方面的能力要求:首先是课堂教学能力,其次是计算机网站维护以及网站开发能力,再者就是校园网络硬件维护能力。(3)公司企业范围较广,要求的能力千差万别,有句俗语:“企业是用人的地方,不是培养人的地方。”因此企业要求毕业生在某写方面的能力突出。
四、构建实践共同体的类型及实施原则
根据对该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所要求的能力的了解。本文提出在该校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下列两大类、六项具体实践共同体:1.基础实践共同体。1.1教育技术理论实践共同体;1.2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共同体;1.3计算机网页技术实践共同体;1.4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实践共同体。2.综合实践共同体。2.1课堂教学实践共同体。2.2教育资源设计开发实践共同体。课堂教学实践共同体是依据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页技术三个实践共同体综合提出,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实践共同体成员界限往往不是很明显。但到教育实习期间,学习者依据先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媒体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教育资源设计开发实践共同体是文章第五部分提到的实践共同体初始阶段将要实施的共同体,并在实践共同体后续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实践共同体。它为教育技术学实践共同体提供了学习资源上传、下载服务。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怎样去实施呢?下文将对实践共同体实施原则进行论述。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教育技术学学习者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如:快乐充实的学习,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文提到的实践共同体所涉及的领域都是与该专业毕业生今后发展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是为了今后的发展而做准备。或许这有悖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为今后生活做准备。”观点,但就业压力的现实就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在某一实践共同体实施之前要向学习者说明这一领域的知识对于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学习者才会有意愿(虽然这种意愿带着压力)去学。学习者有意愿时,行动的持续时间和行动的方式方法决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人生的高度。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这部分大学生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导致这样的情况通常会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成功经验,学习者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学习方法、自己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原因,学习者并没有掌握好相应的知识。二是无知,对某一领域不了解,因此不知道从哪入手学习。为了使学习者有意向去学习相先关领域的知识,本文提出在实施实践共同体时要遵循下面三条原则。每一届共同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下列三点:1.新加入的实践共同体成员了解某一具体领域。做法一:教师设计课后学习活动并提供支持和监督。现代教育存在这样的普遍现象: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教材的教学上。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说的多,如果教师不是经常提问,学习者往往就作为一名听众,很少在思想上参与。加之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严入宽出的现象;学习者听了课,再在考试前两个星期复习复习,考试就可以通过了。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样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课后学习者往往不会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学习者没有爱好,没有监督,他们大部分人会做什么——睡觉、游戏。因此教师要在课程教学时注意留下思考、学习的相关问题和学习资源,并说明对日后就业的帮助,并且一定要做检查。目的在于激发渴望学习的一部分学习者利用自由支配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对于那些应付过关的班级成员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做法二:树立起有形的榜样。实践共同体老成员,(也可以邀请其他相关人员)述说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和共同体的现状。目的在于使新成员知道差距或者说是给新成员树立一个现实、有形的榜样。2.帮助新成员获得成功的经验。要想较为深入去掌握一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会产生一种抵制的情绪。因此实践共同体成立初期,共同体组织的活动要培养成员们学习信心,活动的设计要从简单到复杂。老成员也要注意新成员在成功经验的获得。新成员知道自己离“楼顶”还很远,同时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接近中。这就是实践共同体魅力所在;培养苦中作乐心态的较好方法。(我们都说要快乐学习,谁都愿意做自己喜欢做得事情,但如果要去做一件不得不去做,自己又不喜欢做得事呢?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上文所说的快乐学习——要有苦中作乐的心态。)3.保证学习持续时间是实践共同体成功的关键。“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这里所说的功夫就是持续时间。没有一个较为长期的学习过程,没有学习时间的保障,一切都是空谈。文章前面提出的两个原则以及本文所强调的实践共同体学习组织形式恰恰是保证学习持续时间的条件和前提。大学生活中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了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学习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管是八点上课还是十点半上课,要养成七点半之前起床的习惯;不管是十点下课还是十二点下课,应该十二点才回宿舍;午休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晚上十二点之前上床睡觉。
五、教育技术学实践共同体实施过程
前面阐述了实践共同体实施过程中要遵守的三条原则:新一届实践共同体成员了解某一具体领域,帮助新成员获得成功的经验,保证学习持续时间是实践共同体成功的关键。然而目前该校该专业并没有较为成型的实践共同体,为使该专业的实践共同体更好的形成,本文提出高师教育技术学实践共同体构建过程,过程中提出在实践共同体构建过需经历三个阶段:(1)实践共同体初始阶段;(2)共同体成型阶段;(3)共同体再生产阶段。1.实践共同体初始阶段。初始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习者形成实践共同体的观念;其次就是要建立一个资源集合平台,为共同体成员提供学习资源上传和下载服务。使学习者意识到实践共同体的作用,需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最直接简要的方式就是学习者、专业教师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专业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组织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教师给学习者介绍实践共同体的内涵和理论、呈现某一领域实践共同体的优秀案例。这样能使学习者对实践共同体有一个有型的认识。共同体要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或者提供资源获得途径等。为了今后的发展,在初始阶段,要建立一个网络资源平台。这也是教育资源设计开发实践共同体的任务。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为以后的学习和共同体的再生产循环提供了保证。(网络平台是一个的网站,由计算机网页技术实践共同体成员管理,它的作用是为六个专业实践共同体提供上传资源的服务,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较为容易的获得相应资源)共同体成员除了开展活动和面对面的交流外,利用QQ等现代通信工具进行交流也是很好的选择。2.实践共同体成型阶段。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共同体构建的提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该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因此实践共同体开展的活动要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对接。文章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介绍”部分对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做出了简要的阐述。实践共同体成型阶段,作为共同体中的学习主体,学习者在总体把握教育技术学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入到相应的实践共同体。由于这是实践共同体第一轮实施,培养目标只是几句空洞的文字,如何去达到这个目标?这是共同体成型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1)专业相关教师向相应的共同体成员提出具体可行的目标,同时提出达到该目标的步骤,在共同体成员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2)共同体成员根据步骤进行学习,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互相讨论,查找资料,将解决问题的的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3)成员们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师的步骤进行改进,提出更加适合学习者的步骤,及时更新实践共同体的目标和实施步骤。(4)实践共同体与社会取得联系,提高该校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这里举计算机网页技术实践共同体为例:当共同体成员技能能胜任使用一种服务器语言制作一个中小型网站时,共同体成员应该为社会一些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技术服务(服务应该是有偿的),进而提高该校该专业的社会知名度。这个过程给成员带来的结果:共同体成员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成员在共同实践过程中思想得以交换,对其他成员产生了互相信任等很多积极的东西,对成员和实践共同体今后发展是很有益处的。3.共同体再生产阶段。实践共同体构建的成型阶段,共同体成员摸索的前行,实践共同体有了一轮较为成型的实践过程,成员们得到了发展,网络平台也有了一定的资源,专业培养目标有了来自学习者的理解。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活只有四年,这一批共同体成员势必是要离开校园,同时新的学习者又会不断进入,实践共同体的持续将促使该校该专业的实践共同体更加的成熟。根据现实情况,在具体的实践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共同体老成员要积极向该专业的“新人”(未加入共同体的学习者,新人以该专业学习者为主,但不局限于该专业)介绍实践共同体的特点和现状,吸引“新人”成为某一具体实践共同体新成员,由于具体的实践共同体需要考虑相关课程安排,新成员进入共同体的时间要针对该专业的课程安排进行具体考虑。例如:教育技术实践共同体在吸收“新人”的时间最好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开始。新成员和老成员以及相关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了实践共同体的主体。新成员加入初期,老成员要根据本文提出的实践共同体实施的三条原则培养新成员,随着新成员的成长,老成员也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新成员又成为老成员,这样周而复始,实践共同体得以传承。在实践共同体一轮又一轮的实践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的问题,可以调整共同体类型和学习的方向和深度。“新人”不要贪多,随着学习的深入,某一领域的学习会占用较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相应的共同体,如果学习者没有发现自己的爱好,可以多加入一些共同体,充实自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发展方向。
六、结语
本文提出在实践共同体开展活动中要注意三点原则:(1)新一届实践共同体成员了解某一具体领域,(2)帮助新成员获得成功的经验,(3)保证学习持续时间是实践共同体成功的关键。在做到这三点的同时以实践共同体的学习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使共同体成员在了解自己的差距的同时有信心学习。同时提出教育技术学实践共同体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循环的实施过程模型。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活动设计参考。实践共同体的实施能促进学习者学习知识,提高个体和集体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更能提高人们思想境界,改善人们的观念。放眼未来实践共同体应该可以提高人们对于社会道德、责任的理解,为实现理想社会提供一份依据。
参考文献:
[1]戴维•H•乔纳森著.郑太年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英彦.邹霞等.网络环境下实践学习共同体模型的构建.现代教育技术.2008.5.
[3]李明明.翻转课堂实现多维实践共同体成员的合法边缘性参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
[4]李萌.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软件工程职业实习模式.计算机教育.2014.24.
[5]张慈珍.网络实践共同体在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远程教育.2015.12下.
作者:王云勇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