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审美观下现代建筑创作策略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和重要表达。在当今强调历史传承、倡导文化艺术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并传承传统美学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主要研究传统美学文化以及现代建筑主义,探寻如何在当前建筑创作中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
关键词:文化传承;建筑创作;传统美学
中华传统美学对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这套完整的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反映传统主流审美的“中和之美”、传统宗教审美的“自然之美”及传统艺术审美的“意境之美”,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美”的持续、深入思考。在越来越多人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形式应如何与现代建筑相适应,如何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创作中进行应用,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今的设计师、建筑者迫切需要认识和重视的问题。
1中国传统审美观
1.1传统美学文化的概念
“美学”一词源自西方,十八世纪时鲍姆加登把美学视为哲学的一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人进一步完善了美学理论。中国哲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美学理论,但对于美的追求、美的本质、美的意识与感觉,在以儒家、道家为主导的哲学理论体系中屡见不鲜。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代表,诉诸“礼”,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中庸之道”,其本质在于对“和”的追求。《中庸》对“中和”做了充分的解释:“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到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最佳状态在于和谐自由地生发成长,甚至是那些截然相反的事物也可以找到折中的、恰当的处理方式。由此可见,可以把“中和”的最高境界理解为“和而不同”,即将不同事物和谐地糅合成一个整体,并保持着不同事物之间的多样性。“中和之美”呈现出一种婉转内敛、意味深长的艺术特征,一般很少表达愤怒或狂喜的情绪,李泽厚称之为“礼乐精神”[1]。
1.2传统美学文化的特点
1.2.1中和之美。相较于西方传统美学所需要欣赏的主题是“个体”和”局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学更多地强调“整体意识”,其具体的思想表达形式就是“以和为美”。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此种“整体意识”实际上完全建立在一种哲学整体观上。以“和”为美,就是说人们在对自己的审美创作和评估时,都必须有全面的认识,“和”而非“分”。譬如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充分体现。它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及建筑群具有明显的崇中尚正、均衡对仗的古典美学特征。就故宫建筑群而言,位于中轴线之上各建筑的屋顶样式随着等级的改变而不断改变,而主轴两边的建筑屋顶则保持着几近相同的样式,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群体美学特征。这恰恰与西方建筑在单体上讲求个性差异,在视觉上追求纯粹完整的审美心理截然不同。1.2.2自然之美。中国建筑师出于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接纳和喜爱,把“自然之美”作为建筑师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艺术追求是一种极为自然的“自然”现象。以物之本性唤起人之本情是“自然之美”的终极目标,在建筑创作中可理解为通过尊重材料与构造的本性、环境与空间的本性,来满足人类最原始、最根本、最真实的精神追求。1.2.3意境之美。传统美学所讲究和看重的一切主观心态和客观思想都是由其逻辑意象引导进行的。与此同时,却又省掉其逻辑推理的整个过程或者说是直觉和顿悟的一种逻辑思维模式,其具有丰富的灵感性、创造力,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尽量避免因过度追求精准性和严谨度而无法得到美的享受而采用的逻辑意象思维方式。通常人们认为建筑的“意境之美”往往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然而究其生成机制不外乎有限的空间意象与无限的象外意境充分契合,使欣赏者的自我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达到高度统一,进而通过对“象”的消解甚至留白而达到畅神的境界[2]。
2.1现代主义建筑的概念
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兴盛于二十世纪中叶,在二战后逐步成为西方艺术和建筑领域的主流思想。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更加注重简约、实用以及使用少许装饰或者不加装饰的建筑风格。在二十世纪中叶,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布局对称、平滑的屋顶、不同尺寸的窗户以及极少使用装饰。其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先生主张,建筑设计应该紧随现时代的潮流,摆脱来自于传统建筑风格样式的影响,大胆地创造一种与工业化社会相协调相适应的崭新风格的建筑,着重强调设计者应该更加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因而它既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被人们称为现代派建筑。
2.2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2.2.1功能性。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功能性,认为现代设计的出发点和中心是功能而非形式,主张以功能性为基础,讲究科学性,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利用新材料。新结构自身的特点使建造方便快捷,重视建筑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简洁性。2.2.2适应性。从各个国家的现代主义建筑可以看出,建筑物都是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相适应的。由此可见,现代主义建筑是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这是现代主义建筑独具的特色。2.2.3创新性。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紧随时展的步伐,在经济实用性的基础上追求建筑造型与风格的创新,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它产生于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坚决地摆脱过去建筑形式的桎梏,积极地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在空间、结构、色彩及材质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新的建筑美学。
3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3.1传统设计理念的应用
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传统的中国设计理念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3]。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从实用性出发,遵循“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过程中灵活处理,兼顾文化内涵、现代建筑技术以及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简约与实用,同时具有传统文化的婉约、典雅之美[4]。有些建筑既有现代主义特征,又体现了传统设计理念,如苏州博物馆,运用几何造型体现出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配色简洁,展现出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同时又延续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特色,体现出了传统的设计理念。
3.2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与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元素符号。这些符号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对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5]。建筑的发展过程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是没有生命力的,会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被遗弃。文化符号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汇集了许多文化信息。在现代建筑中恰当地运用文化符号,往往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出建筑设计的内涵。建筑师应将这些建筑文化符号进行整理、提炼,取其精华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从而使现代建筑既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能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4-5]。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就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了传统建筑符号,既运用了中轴线这种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方法,又充分借鉴了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同时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和材料,将传统建筑符号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不失传统之美,又有现代特色[6]。
3.3色彩搭配的运用
传统建筑设计比较重视对色彩的搭配运用,色彩受到等级制度的约束,有着不同的象征,在贵族中尤为明显[7]。传统建筑文化擅长将色彩元素融入建筑物中,强化建筑物给人的视觉冲击,又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展现出建筑自身的风格特点,这为现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的搭配运用提供了参考[5]。例如,白、青、赤、黄、黑这几种颜色在传统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如紫禁城的主色调是红色,红、黄、灰构成基本色。色彩的搭配运用在现代建筑中同样重要,建筑者通过对色彩的排列、搭配,将色彩元素融入现代建筑,强化建筑的风格特征,体现出建筑设计的艺术思路,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4结语
建筑是人类社会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遍布世界各个角落。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建筑,但各个建筑逐渐失去了文化特色。中国传统美学作为人生美学,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意义、价值及理想境界的追寻等问题,具有强大的普适性、现实性和生命力。当前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需要对蕴含在建筑中的传统审美进行再审视、再解释和再创造,让这些软传统在经历大变革后,得以超越时代、民族、地区、国家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建筑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郑炳东.解释学视域下中国建筑传统的当代诠释[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2]侯幼斌.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294-297.
[3]曾松.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1,17(23):95-96.
[4]刘雄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512.
[5]张文韬.浅议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1(10):17.
[6]谢始兴.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0):406.
[7]李颜红.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723-1724.
作者:许悦齐晓韵 单位: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