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探究

摘要:在全球化大环境中现代主义及西方模式在我国盛行的背景下,如何复兴本土风格的设计引人深思。分析现代建筑与中国古典园林完美结合的典型条例,为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设计建造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建筑;古典与现代融合

0引言

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引领下,中国乃至全球都走上了“少就是多”的设计路线。园林景观大多方方正正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几乎被摒弃。尽管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开放性空间中有其局限性,但它是扎根于我国本土的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沉淀下来的艺术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适合中国本土的设计形式之一,需要传承发扬,与时俱进。

1传统与现代协同发展

对于现代景观与古典景观的对比,可以借鉴日本现代设计的方法,即双轨制。“二战”后的日本在园林设计上有一个重要策略: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分开进行,形成双轨并行制。面对国内市场,他们采用日本民族性、传统风、历史感并充满和煦气息的风格;针对国际市场,采用现代感、时尚风、发展性及国际状态的风格。该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同样适用,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及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不同效果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

1.1古典园林造园法——以云南省昆明市莲花池公园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的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共有的造园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有着独特的思想表现和处理手段,而且融合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表现出独到之处,如“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思想、模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诗情画意的人文意境表现手法、舒适宜人的微观环境处理、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位于云南昆明的莲花池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莲花池又称“龙池”“冷泉”,自古便是昆明胜境,明洪武时就跻身著名的“滇阳六景”。2006年,政府对莲花池地区进行改造。对于莲花池的重建,恢复其历史文化景观是首要的,即尊重历史、重现文化景观,因而运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法进行修筑较适宜。在这种历史文脉的地方建筑公园,一般以古典园林风格为首选。

1.2时尚的现代西方园林———以青岛的汇泉广场为例

西方的园林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出严谨性,一般以规则的几何图形进行构图,用数学思维表现景物之间的关系。“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因此,西方园林风格易与现代主义建筑融合,且西方园林的开阔性很较强,流通性较好,适合做中心广场之类的交流枢纽。汇泉广场地处青岛繁华地段,周边现代星级酒店、大型时尚购物中心、著名景点云集。因而,无论是现代建筑群的汇聚还是复杂的交通情况,在此地建造具有西方园林风格的景观非常合适。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较突出。从整个布局上看,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中的花木、草坪、花圃均被整理剪裁成几何图形。从功能分区上看,体积较大的建筑物(群)是园林主角,一般矗立于园林突出的位置,如中轴线起点之上;然后整个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参照,构成整座园林的中轴线,即主干道;在主干道上伸出几条副轴即辅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功能分区。西方园林中大多是宽敞笔直的道路,在两条或者几条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散点式分布,各种雕塑、水池和喷泉以及小型建筑物成为各个功能分区的中心。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是西方园林的设计信条。从汇泉广场建成后的实际应用来看,当时选用西方造园法建造这个广场公园是很明智的选择。总之,不能盲目崇拜一种风格,要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只有合适才是美。

2现代与经典完美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因而脱离高科技与现代去追求单纯的古典风格、经典设计是不合实际的。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立足本土的文化特征、风土人情,并学习吸收现代先进的知识、技术等,然后咀嚼消化,与时俱进,形成适合本土的设计风格。

2.1现代与古典有机融合———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博物馆新馆基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内,且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在现代高科技的前提下和历史文化氛围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既运用现代技术,又结合传统苏州的建筑风格,将带有江南建筑元素的现代博物馆建筑置于具有传统水乡风格的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这个期待已久的新馆似乎并不陌生(见图1)。它的空间形态与布局更接近于苏州古典园林的现代版本,新馆建筑的风格和元素体现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技术升华。新馆的主体建筑大量使用钢结构,寻求传统意境的现代表达,摆脱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使建筑风格精细典雅、轻灵质感、通透明快,同时又不失传统“苏味”。新轻型钢架和混凝土墙体以及随处可见的玻璃天棚,体现着贝氏建筑的艺术特色。几何屋顶设计是对传统的飞檐翘角坡顶风格的演变。“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新馆运用的玻璃天棚与石屋顶遥相辉映,让自然光进入展馆的活动区和展区,让参观者感受浑然天成的空间魅力。贝聿铭在“苏而新,中而新”方面花费很大精力,关键是如何做到“苏州味”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小小的“瓦片”有大大的思考。和石材相比,瓦片易碎又不易保养,因而,博物馆放弃了传统的瓦片而采用既易于护养维护,又与苏州传统建筑的粉墙黛瓦如出一辙的青色花岗石材。此外,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也是苏州古城的特点,新馆在设计上沿用这一特点。新馆建筑中的现代技术与传统元素创意为包裹它的中国古典园林变奏曲定下主旋律。如果说建筑是主体,园林则是新展馆的精气神。这是一座提取古典园林精华元素设计出的富有创意的古典园林。有铺满鹅卵石的小池塘、层峦叠起的片石假山、曲径通幽的直曲小桥以及八角凉亭、丝丝竹林等完美地组合,既不完全等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流露出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古典与现代融会贯通。

2.2设计气息浓重的现代与古典结合———以登琨艳台北建筑工作室为例

登琨艳的中国元素运用得大胆且隐喻,他的设计更是现代中透着古风。他在我国台北玻璃房子般的工作室,就是现代与古典园林的完美融合,是他的“云门竹梦”。登琨艳曾这样说:“设计自己的工作室,理当加诸一些个人对建筑、环境与人文的思考积累,因为已经工作20年了,有一些稳定的人生观。喜爱简洁、喜爱多变、喜爱清雅、喜爱传统、喜爱大宋、喜爱前卫、喜爱搞怪;外表理性、实在浪漫,看来老实,随时会爆发乖张意想,当然是非常个人的。”这间工作室的室内布局运用中国传统的院落空间布局方法,中轴式走道将工作空间与其他的辅助空间,即档案室、仓库、厨房以及卫生间等进行平分。主要工作空间与辅助空间分别坐落于走道的两侧,走道两头为主入口以及尽头的会议室和模型制作空间。在照明的设计上主要以自然光为主,尽量引进自然光;在走道的正上方开了与走道平行的大天窗,使自然光线可以照射到几乎所有功能分区,在晴朗的白日可以满足照明需求。从阳光映垂柳入荷塘的景象,小池、流水、荷色的幽静,再从室内到庭园习自苏州古人老法的曲折多变,以及青龙、白虎、宋画等中国古典元素完美融入空心砖、铅板、钢板及钢筋水泥之中,使之现代与古典的组合效果不容置疑。

3结语

无论是单纯的古典风格还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无论是中西合璧还是中西交融,都同样达到功能性和艺术性最合适的展现。由此可见,艺术不仅要引导流行风,还应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展现。

 

作者:崔曼丽 季玲莉 单位:江苏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