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土楼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楼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土楼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在闽西和闽西南地区的深山密林里,隐藏着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这种生土夯筑技术的建筑物最先进入人们的视野纯属偶然,因其束状圆形结构而被美国情报机构误以为是我国的核反应堆而引起轩然大波。此后,永定县与南靖县联手申遗成功,一时间兴起了一股“土楼热”,专家学者们对土楼的研究剧增,或从建筑角度,或从美学角度,或从人文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另辟蹊径,拟从土楼文化的内涵研究出发,探讨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土楼文化;企业管理;启示

1土楼的由来

土楼为客家人的聚居建筑,是客家人历代先祖智慧的结晶。据史料考证,客家人之所以以“客”相称,源于其先辈流连辗转,不断迁徙的过程。客家人最早来源于黄河-漯河一代的汉人,因时局动荡,战火连绵,族人为避战火侵扰不断南迁。罗香林先生认为,客家人的迁移主要经历了五次[1],分别发生于西晋永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年间、唐末黄巢兵变时期、金人南侵北宋时期、清兵入关时期、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期。迁移路线由最初的的山西、河南一带,历经广东、福建进入贵州、海南,并以沿海城市为口岸,漂洋过海远至南洋等地。从客家人历次迁移的时局来看,战火频繁为其共同特征。因此可以认为,客家人的迁移从客观方面来看源于时局的动荡。不堪忍受战火骚扰,为求安生立命之所,客家人扶老携幼,辗转各方,寻求“安得广厦千万家的”世外桃源,最终在深山密林中垦荒造田,筑居扎根,开化礼教,繁衍生息,历代经营,成就奇葩。

2土楼文化的内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客家土楼的出现孕育了有别于中原纯汉族文化的独特文化。在不断的迁移过程中,客家文化不断演变。纵向上,得益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客家人不断吸收沿途先进的文化,兴诗立教。横向上,在不断的迁移过程中,客家人善于“取其精华”,吸收了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2],通过文化融合发展出具有客家特色的土楼文化。概括来说,土楼文化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

纵观各地土楼,虽形态各异,但又有共同的特征-依山傍水,丛林茂密。土楼的选址讲求和谐入境,力求生态自然。这一思想在现存的土楼群建筑中依然清晰可见。凡土楼落座之地,必是山茂水清,曲径通幽之处。入其境,如临山野,鸟语花香,清净宜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

2.2敬宗睦族的向心思想

土楼来源于客家人的不断迁移。在长期的迁移中,为求安身立命,客家人一直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流寇强匪较量。长期的斗争中,抱团取暖,团结互助成为整个族群的共识。客家人深知生存之道,依靠族群力量击退了一次次外敌入侵。族群效应使得客家人得以繁衍生息,并将其潜移默化的植入了每代人的记忆。族群效应的外在突出表现为以宗祠为纽带的血缘关系。土楼建造之初便以宗亲血缘为基础,同一族群中的每个家庭以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提出使用需求,而后综合全族需求总量集体建造。因此。每座土楼基本上为一个血缘族亲集居地,大大小小家庭生活在同一个院落下,以宗法制度为社会秩序,协调各方关系。事实上,土楼的中心位置一般是家族宗祠的所在地。土楼虽有圆形、方形、五凤楼等样式[3],但不论大小,中心位置均为家族宗祠,是处理家族事务的默认场所,在整个土楼中处于核心地位[4]。即使是族居数量锐减的今天,每逢家族宗祠祭祀,大量外居族人仍要不远万里参加祭祀仪式。在现代化的今天,宗祠祭祀已远远不是祭祀那么简单,通过宗祠这一纽带,家族成员可以共享家族资源,团结协助,守望相助,从而形成“形散而神不散”的家族中心意识。此外,以客家精神为依托,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海内外已连续开办30届[4],客家向心力进一步外扩。

2.3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客家人无疑是勤劳的。一路南迁,披星戴月,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客家人成就了非凡的事业。而土楼这一建筑史的奇葩的出现,更是客家人艰苦创业的现实印证。客家人从一片荒地开始,历经几代人的艰辛,代代相传,辈辈相依,终于创造出了具有族群特色的建筑文化。在先辈们的教诲下,客家人艰苦创业,以土楼为基,以世界为舞台,尽情的展现着自己的智慧,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涌现出了以胡文虎、胡文豹等为首的一批批客家骄子,享誉华夏。

2.4兴诗重教的崇文精神

富贵必从勤苦来,男儿须读五车书。客家人自古崇文重教,注重文化兴业,从小告诫后人辛勤劳作、刻苦读书,耕读传家的思想更是耳濡目染。土楼中均有专门设计供宗族子弟学习的私塾,在农耕时代实属不易。客家人不仅注重学堂教育,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熏陶,土楼的楹联、壁画等均反映出客家人崇儒重教的思想,如“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等门联[5],亦有“有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等童谣[6],字里行间突显了土楼孕育的客家文化。

3土楼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历经风吹雨打,土楼依然坚挺不倒,并且日益发挥出其独特的文化气息,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土楼的建造过程和土楼文化的孕育过程中充满着哲学思辨,无论是注重八卦学说的土楼选址还是注重“天人合一”的土楼人生活习性[7],乃至“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式的信条坚守,都能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实用性的启示[8]:

3.1土楼文化对建立和谐的企业生态体系的启示

企业生态体系是指综合企业的价值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传统价值链,并涵盖供应、外包、融资、经销等利益相关企业而形成的一体化的动态体系。在这一动态体系中,每一家企业都与其他企业发生直接或间接式的互动,通过互信互利原则相互协作,以求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或其他成本)。需要指出的是,动态体系中的每家企业不必是同质的,但必须相互兼顾彼此的利益,否则生态体系将面临瓦解。社会化大分工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生态体系范围进一步扩张,甚至超越国界形成国际生态体系。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企业不再是孤立和封闭的,突破厂房隔离和大厦封闭的生态体系使每家企业都难以各行其是,同一生态体系中的风吹草动便有可能形成“蝴蝶效应”,酿成整个体系大氛围的损伤。复杂的环境越来越考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一方面,管理者想获得无边无际的收益;另一方面,管理者又忌惮竭泽而渔,过犹不及。在长期的利益与平衡的斗争中,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体系平衡的重要性。管理者们的在最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开始兼顾同一生态中的方方面面,谨小慎微的做出每一个决策,并考虑决策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从和谐统一的角度出发,土楼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谐统一天然具有自我克制的成分,形有别而利相连,长久的事业须“舍近求远”。生态体系中的每个企业必须明确自身在生态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稳中求进,共同维护和谐的产业环境。

3.2土楼文化对形成众虎同心式的企业向心力的启示

企业向心力也可称为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全体成员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所形成的合力。企业向心力来自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其中对企业领导认同至关重要。企业按照功能分为不同模块,各个模块各司其职,甚至某些部门间日常的联系也是非紧密的,企业领导正是作为联系各个部门的纽带出现在每位员工面前,并通过协调、组织、指挥等领导行为使整个企业员工发生横向或纵向联系,从而加强了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间的互动,并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强化了整个企业的凝聚力。事实上,企业领导在企业内部互动的过程中扮演了“中心”的角色。类似于磁场的吸附作用,企业领导是整个企业的磁场。而磁场引力有强弱之分,领导者向心力亦是如此。由此可见,企业向心力的大小取决于领导者向心力的强弱。土楼历经千年向心力不减的奥妙在于其强大的吸附作用,不论身在家乡还是异乡,土楼文化的精髓早已根植于骨,土楼是根、是魂、是格、是法。企业领导者正是企业的骨和法,骨骼强健、律法严明,方能领群雄之义胆,求独步之天下。可见,增强企业向心力,领导者自身魅力的养成是关键因素。

3.3土楼文化对形成开基创业的企业文化的启示

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的日常运行,并对企业未来运营产生指导和预测作用。不同于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企业文化是一种形态各异的无形资产,不同的企业孕育不同的企业文化并收获不同的文化效益。同时,应当认识到的是企业文化同时兼有静态和动态属性,并在静态和动态中实现日异月新的蜕变。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对企业文化的要求呼之欲出,并从内容和形态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的员工不再以“打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主人翁的身份自居,要求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尊重、福利等。企业文化在满足企业员工需求的同时,也收获了认同和效益。企业文化投入与其所获得的收益的博弈中,领导者显然看到了获利的一面,各个企业纷纷酝酿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几个成语或是几句话那么随意。客家人作为土楼的主人深谙此道,以地为基,躬身力行,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薪火相传。即使是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客家商帮的商业整合力量仍不能小觑。应当注意的是,客家人之所以对建功立业趋之若鹜,离不开其家族亲朋的耳濡目染。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也需要经过薪火相传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随着全球竞争加剧,不进则退的局面已经形成,发掘每位员工的潜力,依靠企业文化引导员工输出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已成为每位管理者的共识。从激发员工开基创业的工作态度方面出发,土楼文化可以作为培养企业文化的范本。

3.4土楼文化对打造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的启示

学习型组织旨在通过培养组织内浓厚的学习氛围,挖掘员工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学习型组织建立在团队学习的基础之上,团队成员就某一关心的问题进行拓展学习,最后汇谈学习心得,集思广益,兼容并包,最终形成有关企业某一方面的创造型思维。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创造性工作而非反映性工作,企业未来的营收依靠的是未来的发展情景而非眼前的成就,持续学习,锐意进取正是企业领导者关心的重要课题。学习型组织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领导者乐于鼓励学习,员工们乐于积极学习。正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员工才能安然思考和学习,而不是被迫的提意见或想法。从文化熏陶的角度出发,客家土楼文化的学习氛围营造具有潜在的借鉴性。有形的壁画楹联,无形的耳濡目染,都是土楼文化崇文重教的典范,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亦是如此。领导者是企业愿景的描绘者和鼓吹者,决定了是员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组织愿景一旦确定,领导者的作用只是将其传达给企业的员工,而员工实现组织愿景的努力强度则是包括奖励冒险、帮助学习等一系列鼓励员工学习举措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客家土楼文化崇文重教的形成过程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过程如出一辙,前者亦可为典示范于后者。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游娟娟.土楼文化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教育运用[M].闽南师范大学,2014,7.

[3]吴兴帜.空间、秩序与人群共同体-以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0,(1):6.

[4]本刊讯.世界客属第30届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J].客家文博,2019,(4):2.

[5]邓文金,马照海.福建土楼文化三轮[J].闽台文化交流,2009,(1):60.

[6]孔永松.略伦明中叶后客家人的家族制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1992,(3):7.

[7]罗付灵.福建土楼文化三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56.

[8]游娟娟.土楼文化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教育运用[M].闽南师范大学,2014,11.

作者:贾志强 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