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摘要:敦煌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财富,现如今,随着技术发展,敦煌艺术传承过程有了新的途径,为保证敦煌艺术的数字化发展,本文基于充分分析并总结,针对敦煌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统策略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认识,并希望分析能够进一步助力敦煌艺术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性。

关键词:敦煌纹饰;数字化;传承

0引言

敦煌艺术包括诸多方面内容,作为国家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其保护与传承过程备受关注,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数字化传播途径,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给人们展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了对于敦煌文化的历史再现,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效资源保护与利用,本文基于此方面内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为保证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运用,相关工作在开展过程,应该结合技术创新,依托敦煌艺术实际内容,充分提高其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丰富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优秀的国度,而在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系我国与其他国家联系之间的重要纽带,其中在敦煌蕴含了众多的我国文化瑰宝。就石窟寺而言,如新疆龟兹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石窟群。尽管敦煌区域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其路途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交通和通讯作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导致我国敦煌艺术无法较好宣传。针对这一现象,我国以数字化技术作为依托,为敦煌艺术创设了独一无二的全新旅游体验,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外的游客观赏需求,同时为我国的文化旅游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更好为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方法。例如,敦煌石窟是整个敦煌艺术中造诣最高但同时也是展示难度最大的一项,不仅壁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且其蕴含了包括艺术、教育、文化等多元化的内容。不仅展示我国历史的文化内容,同时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随着历史的推移以及石窟文化的自身限制,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而在我国不断努力的修复作业下,目前我国石窟文化已经得到了较好地恢复,并同时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下,呈现出别样的展示状态。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和汇总,在敦煌已经有超过110个洞窟的文化资源内容得以被数字化和储存,超过40个洞窟已经完成了三百六十度的全景设置。不仅将已开发已复原的内容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加以呈现,相关部门已经就敦煌艺术加以了数据库建设,以供后续的敦煌艺术再开发夯实基础,也为其他艺术类型的数字化传承提供了经验。除了在敦煌艺术以外,我国其他类型的传统文化区域,也充分使用了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对原本相对较为脆弱的区域做出保护,同时能够更好满足游客的浏览需求。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之下,游客能够二十四小时进行观赏,也不受到地域上的限制。尤其是在三百六十度的全景技术支持之下,游客也能够更好进行深入浏览,获得更好的观赏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有效保护与传承的目的[1]。

2敦煌艺术数字成果的文化呈现措施

2.1沉浸式展示

所谓的沉浸式展示,能够将动态美感与静态美感充分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投影技术,将艺术作品以更为复合的多元化方式加以展示。在沉浸式展示的技术使用下,能够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加以展示。通过多角度的欣赏,能够给予游客身临其境的错觉,让游客更好理解敦煌艺术的背后的艺术价值,能够更好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游客不仅获得艺术欣赏的效果,还能够深入感受我国历史文化底蕴,得到更好的观赏体验[2]。同时,在敦煌艺术展示之中,我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区别于常规的电影表现形式,该电影充分利用了沉浸式展示的技术,在同一个莫高窟拥有七种不同的方法加以展示,使得原本静态的莫高窟艺术文化内容,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加以呈现,让游客在潜移默化间仿佛置身于莫高窟之中,获得最好的观影体验。

2.2彩塑三维重建

就敦煌的石窟艺术而言,区别于常见的青铜器艺术、玉艺术等,往往其体积相对更大,所以在其保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雨水、风化的影响,所以石窟艺术受损情况更为严重,同时复原的难度也相对更大。而在三维重建的方法下,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品的修复,而非直接在原有的残缺艺术品上进行修复,所以其修复效果相对更好,其经济成本也相对更低,所以彩塑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石窟艺术作品之中。同时,三维重建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好帮助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创作,为敦煌艺术作品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三维重建技术的使用是建立在精准的空间数据基础之上,通过激光扫描的方式将所有的数据加以采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和模拟,完成了1:1的还原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还原因长期风化作用而损坏的艺术品,给予观众更好的欣赏体验。

2.3主题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也是我国敦煌艺术品数字化保护中常用的方式之一,部分敦煌艺术品联系较强但较为分散,在主体投影展示的作用下,能够更好将其在同一时间加以展示,并配以一定艺术化的表现方式,给予更好的观赏效果。

2.4虚拟体验

传统的艺术展示过程中,往往游客只能进行远距离的欣赏,无法较好地与展品近距离接触,所以导致了观赏体验不佳的现象。而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之下,游客能够较好地模拟如工作人员修复作品的过程,从而获得更为生动的浏览体验。

2.5高保真壁画精品

在传统敦煌艺术品展示的形式下,尽管敦煌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往往游客难以收获一定的纪念品。在数字化的技术加持之下,能够更好将艺术品进行保存,并进行批量的纪念品制作,满足相关群众的纪念品需求[3]。

2.6多媒体展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升级优化的形势之下,多媒体展示也成为了我国敦煌艺术作品的数字化表达方式之一,区别于其他数字化表现形式,该方法能够将艺术作品以动漫、视频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为了更好满足多媒体的展示,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艺术作品,找寻其具有创作价值的内容,进行具体处理。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开展艺术化创造,包括人物设计、情节设计等多个内容,再经由专业的制作人员进行串联,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为了进一步丰富多媒体的展示,工作人员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配音、配乐处理,使其能够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加以表现。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展开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找出群众更为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内容,从而更好有针对性的进行多媒体创造。

3结语

信息化技术目前是支持我国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的必备技术,因此不仅仅是敦煌艺术,我国的所有艺术展品终将走向数字化的进程。只有不断丰富其表现形式,契合广大游客的需求,才能更好发挥作用,给予群众更好的浏览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绯.敦煌艺术动画的数字化传播研究[J].中国包装,2017,37(03):35-39.

[2]郑皓华,傅佩珊.基于公共艺术资源平台下敦煌艺术的传播与发展[J].大舞台,2015(08):255-256.

[3]李波.“新敦煌艺术”的价值建构及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艺术评论,2012(01):121-124.

作者:马莉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