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蜡染后现代艺术话语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现代蜡染艺术在中国传统蜡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一门融合传统蜡染技法和现代绘画思想的具有特殊艺术语言的门类,并参与到后现代艺术中,积极建立艺术话语权。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创作者应当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并深度挖掘其文化和艺术精髓。
关键词:现代蜡染后现代话语权
蜡染工艺在中国的制作及使用历史悠久,根据我国出土的蜡染残片推断,蜡染工艺产生于东汉之前。唐代,蜡染发展至高峰。蓝印花布制作方便、不挑节气时间,满足了底层人民的生活需求。随着唐宋纺织工业的发达,织锦、刺绣等纺织品逐渐代替了蜡染布料,中原地区的蜡染技术遂逐渐消失。宋代至清代,蜡染逐渐由中原传至西南地区,由于地理原因,该地区未受工业化的冲击,如,西南地区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蜡染制作技法。
一、蜡染艺术的发展现状
蜡染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的传承方式是家庭世代相传,没有具体的文字和专门的学校进行教授。蜡染多用于日常生活,其绘制的纹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现今中国蜡染艺术应用较为广泛的当属西南地区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其服饰、背扇、布包、床品等都绘有蜡花,用蓝靛染制。苗族的一些分支会在局部用植物汁液点染,形成彩色蜡染。除了家庭母女传授蜡染技艺,现在一些高校也开设了蜡染艺术教学,注重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教育部每年遴选、联合各地高校组织开办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班,旨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一批有着扎实蜡染基础的艺术家运用蜡染技法与现代艺术思维相结合创作作品并举办展览。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浪潮下,蜡染艺术被进一步发掘,由实用性转向艺术性,摆脱了服饰装饰的定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国际上,蜡染也逐渐在艺术界占据一席之地。数十个国家开展了蜡染艺术研究和创作,或举办专门的蜡染艺术展,展出较为前卫的蜡染绘画作品。印度尼西亚有国际蜡染艺术双年展,日本也有蜡染艺术展,美国、澳大利亚的蜡染艺术家常来中国交流。
二、蜡染艺术的后现代艺术概念建构
1.后现代艺术范畴
后现代艺术产生于现代艺术之后,其特点是打破传统程式,承认艺术多样化,关心生活本身。后现代艺术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不再是高高在上地让人仰望,而是回归生活。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大数据时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受观众的想法影响,观众也会亲自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后现代艺术需要多元化发展,蜡染作为传统艺术参与到后现代艺术中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艺术承认艺术多样化,艺术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和各种新媒体艺术,而是范围更广,包括各民族艺术和传统艺术。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文化自觉。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就是要重新认识传统,以传统为基础建设新的中国文化。我们坐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的同时,更要进一步认识、挖掘和发展它。
2.蜡染创作的条件
近几年,蜡染成为一些旅游地区的热门商品之一,部分文化公司也推出借蜡染纹样的审美性而设计出的系列文创产品。学院派艺术家看到蜡染花纹的新奇和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性,感叹于其绘画技法的娴熟和冰裂纹的巧夺天工;人类学家看蜡染作品往往更关注其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总而言之,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蜡染至少历经了约1700年的辉煌,唐代的蜡染品还被收藏在日本的正仓院。传统蜡染图案纹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不仅有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蜡染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艺术界有必要建立艺术话语权。
3.后现代艺术话语权
蜡染艺术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艺术界正在重新建构蜡染艺术,抽离出蜡染的植物染色法和绘蜡泼蜡防染法等独具特色的元素,形成后现代艺术的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绘画种类。蜡染应当且必须建立艺术话语权,重中之重就是建立艺术内部话语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系统,而不是迎合西方的审美特点。建立艺术话语权需要蜡染艺术本身形成一定的规模。我国的传统蜡染行业处于自产自销或满足旅客购买需求的阶段,尚未形成衡量优劣的系统标准;现代蜡染绘画大师也不多。因此,我国蜡染艺术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可挖掘的元素还很多,单独看其视觉艺术方面,就具有无限的潜力,这是艺术家和人类学家努力探索的方向。蜡染一开始作为服饰的装饰纹样,满足的是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情感。先民将民族历史和生活感受用蜡染或者刺绣的方式表现在服饰上,此类抽象变形的图案纹样在审美上具有质朴的特点和强烈的神秘色彩。当今的人们可抽离出服饰上的蜡染图案单独欣赏,把蜡染的装饰附属功能剥离开是蜡染艺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第一步。把蜡染建构成后现代艺术,需要的不仅是国家每年组织的各种“非遗”培训班,还需要各高校、艺术界、工艺美术师及其他喜爱蜡染艺术的人的共同努力。中国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上,大多数的蜡染作品由各地的蜡染传承人绘制,展示了娴熟手法和民族色彩,少部分是采用蜡染元素创作的新颖作品,这体现了原创方面的缺失。工艺大赛中的蜡染作品更多强调的是其工艺性,但深度挖掘就会发现,蜡染更具有符号性、独特性和审美性。1984年,“刘子龙蜡染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举办。2017年5月,“诗性的律动——龚建培蜡染艺术作品展”在德国柏林开展,展出了龚建培教授的数十幅蜡染作品。2017年11月,纪念张仃先生诞辰百年系列活动“向天堂汇报——中国现代蜡染艺术展”在大连举办,一系列中国现代蜡染艺术家和画家如刘子龙、唐宝山、刘鸿志等及高校学生的百余件作品参加展览。刘子龙将彩色蜡染与现代绘画结合在一起,被誉为“现代蜡染之父”。中国蜡染历史悠久,现代蜡染研究开始的时间也比其他国家早,如果不重视蜡染艺术,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十分可惜的。刘子龙一直致力于现代蜡染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他也做到以身作则,宣传蜡染艺术,促进现代蜡染艺术的发展。方李莉说:“对当代艺术的研究,主要着眼点并不是作品,而是艺术家的行为和思考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文化和艺术……要回到出发点去重新思考问题。”蜡染艺术展中的作品将蜡染技法作为艺术手段,重新建构中国传统艺术,深度挖掘中国传统元素和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这一深厚的土壤上开出绚丽的花朵。中国的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比西方国家稍晚。现代蜡染艺术研究者从民族文化中提炼创作元素,分别讨论蜡染的历史、文化内涵、绘制技法、蜡温控制、染料成分、固色办法等,取其精华,并与其他绘画方法相结合,形成特殊艺术语言,从传统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中国现代蜡染艺术的先锋多是研究传统蜡染艺术的学者,只有了解民族文化,熟练使用传统蜡染技法这一特殊艺术语言,结合中国后现代艺术理念,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蜡染艺术的思考
现代蜡染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现在,文化部和教育部一直鼓励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批准了一系列重点课题项目,开展了大量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也多次组织不同规模的现代蜡染艺术展览。蜡染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现代艺术。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蜡染艺术,研究者在审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进一步挖掘我国的历史文化积淀。现代蜡染与后现代艺术的边界被打破,从本土传统文化转变成后现代艺术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著,方李莉,编.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吕猛.论吴冠中艺术话语权的构建.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作者:郑梦菲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