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十几年来,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影视、新闻、艺术设计、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人才。同时,快速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问题。为此,笔者试图寻找到适合高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建设发展,教学实践改革的成功模式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研究

一、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在国内发展的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是由数字技术和当代艺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艺术的创新学科。[1]20世纪80年代末,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始研究计算机图形技术。1990年成立了中国图像图形学会。1993年由张骏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创建了美术工作室,成为了我国第一个高校专业电脑美术培训班。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院、北京印刷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美术研究中心陆续开展了更大范围的电脑美术培训。2002年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获准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个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进入21世纪以后,数字媒体艺术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2]一些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开始开办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专业。近几年,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专业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该专业的开设高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以理工科专业见长的综合性院校,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数字媒体艺术在我国发展近30年时间,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学校开设此专业并没有真正认清其内在原理和特点,使得该学科发展良莠不齐,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位

1.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交叉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跨越了多个学科,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该领域主要涉及造型艺术、环境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图形处理技术、计算机语言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知识。它具有科学特质又具有人文特质,不能单纯地将其归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或者艺术学。正是由于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独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3]数字媒体艺术不能被简单地划分为计算机科学,因为它的核心是艺术创造。数字媒体艺术中数字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技术给艺术提供物质媒介和展示渠道,艺术是技术的核心价值,是作品的灵魂。数字媒体艺术也不能简单地被划分为艺术学,因为它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这个表现手段,因为更优秀的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演绎艺术作品。因此,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交叉学科的属性可以更清晰地明确其教学中的专业学科设置。

2.数字媒体艺术的培养目标、学科框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以艺术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数字产品和艺术产品相结合的能力。艺术类别的课程占核心课程的比例较大,如艺术概论、媒体设计与创意、3D动画和虚拟场景、数字影视合成与处理等。其目的是要培养技术和艺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框架,笔者认为应该从“交叉学科”、“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在交叉学科里,分别于计算机科学和艺术学交叉研究;艺术创作手段纷繁多样,应充分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有带来的可能性来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分为理论知识、市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中国高校的设置和开展是在摸索中前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并解决。

1.制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制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4]它决定一个学校该专业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成技术和艺术两方面:技术主要体现在实践性,艺术主要体现在创作层面,而这两点在院校的教学规划中并不明确。无论是偏重技术还是偏重艺术,都应当根据本学校的学科优势、教学资源、专业特色等实际情况来制定。[3]

2.专业师资匮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授,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艺术创新的人才来担任。但目前多数院校的该专业教师多是由计算机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的老师担任,他们掌握较好的计算机技术,但是会忽略艺术的创造性。所以,如何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决定整个专业教学质量和方向的关键。学校应该多为教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开阔教师眼界,搭建更广大的平台,让教师能更好的接触该专业的前沿知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能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修改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所教为所需,让学生所学为所用。

3.培养的学生不能与市场接轨

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需求量大,但是毕业生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专业学习,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主要原因是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有限、创新能力差。因此,我们得反思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是否达到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另外,学校投入相关的教学设施设备,是否达到了能够开设该专业的标准?只有良好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际操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获得社会竞争力。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可行性方法和对策

1.提出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基于数字艺术为框架的多学科体系设想

数字媒体不能单纯的被看成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体现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特色的交叉学科。所以将数字媒体归纳到艺术设计,或者计算机科学都不是一个恰当的学科分类。现在国家已经将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放置在一个专门的类别中,充分的体现了其特点。因此,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建设,有必要将其与艺术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充分交叉,例如: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在综合类大学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综合类院校无论在艺术学院(通常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或者计算机学院(通常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此专业方向,都要顾及其交叉学科性,尽可能的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借鉴学习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的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2.大数据、信息化研究和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知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这里的大数据指的是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兴起的这些年来,所招收的学生数量、占比,毕业的就业方向、职业规划,考研和出国比率,包括二本以上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等。在大数据分析的背后,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改革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更加有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包括:数字媒体艺术基本原理模块、影视特效创作模块、交互媒体设计模块、数字媒体产业知识模块和创新创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应与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资源匹配,强调艺术与科学、人文的交叉融合,以创作为核心,将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和服务于创作的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

3.依托产业需求,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生态发展战略

数字媒体集中表现在传媒、电视、电影、娱乐、舞台设计、人机交互的应用等方面,在数字影像灯光艺术、数字互动装置艺术、影视动画、实验电影等方面有及其广泛的运用和推广价值。实践型的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就更应当与市场接轨,企业化的模式,工作室的团队的组建是非常必要的。构建师徒式的教学团队,比如研究生带本科生,高年级带低年级,教师作为工作室团队的核心,依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带着想法去创作,带着项目去实践,带着实践去研究理论,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产-学-研”的循环。总之,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是交叉开放式的研究学科,教学模式应偏向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应借鉴大数据和信息化方式,创作实践作为主导并与市场化接轨,“产学研”的一体化模式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志岩.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191-192.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5.

[3]戴东方.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属性的定位———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D].南京艺术学院,2009:24-29.

[4]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洪浩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