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东北秧歌艺术传承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东北秧歌艺术传承与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东北秧歌艺术传承与发展

【摘要】针对东北秧歌的继承与发展,首先是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继承便没有发展和创新。同时,继承不是目的,不是把古老传统的秧歌承袭下来束之高阁,而是要使传统的艺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展、创新、升华,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东北秧歌;艺术;传承发展

现在谈东北秧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不是过时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继承前人的艺术传统是每一代人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是历史的产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现在的继承,乃至那些对传统艺术发展创新的成果,也将成为遗产为后代造福。

一、东北秧歌的产生和发展

东北秧歌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直接影响的。历代不同的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秧歌的发展。我们继承东北秧歌,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析,取其精华。东北秧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包括动作)从属于内容,服务于内容。但作为传统的秧歌来说,又有它的特殊性,它的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适应性,又不失去原有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如秧歌中某些五鼓的动作,在表现男女之情时,就有些低级趣味的表演。但这只是鼓的动作中的个别现象,就其五鼓来说,仍然是具有秧歌特征的动作组合。另外,秧歌中大场、过街楼、大象等,用于渲染情绪、烘托氛围,表现东北秧歌火爆、泼辣的气氛,是秧歌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本来就源于人民,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我们在整理时就要留其精华,即使对秧歌中有些不好的、丑的东西也要慎重对待,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不能一概否定。有些丑的表演,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够健康,但其中也有一些较为健康的东西,甚至是秧歌的精华。还有些丑的角色名为丑,实则不丑,它是以丑的角色,表现了诙谐幽默的情绪,给人以喜悦和快乐。所以说,我们在学习秧歌时必须认真把握,慎重地对待每一个动作,为东北秧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打好基础。

二、学习掌握东北秧歌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东北秧歌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也可以看出它与杂剧和百戏的联系。比如在辽宁省辽南地区的“大鼓高跷”的表演中,就包括了如下表演形式和内容:1.小戏:它是以秧歌的各种扭法,结合民间曲调表演的有歌、有舞、有人物和情节的小戏,如《铁弓缘》、《杀江》、《小放牛》、《锯大缸》;2.舞蹈:它是由单人至数十人进行表演的舞蹈大场和小场,像欢快、火爆的大场和过街楼,诙谐幽默的扑蝴蝶和三人逗场,以及表现爱情的双人场;3.杂技:多以秧歌的表演特征为主,表演起象(叠罗汉)、跑旱船(也是以叠罗汉的方式,架起船形进行表演)、叼花、踩扁担、蝎子倒爬城等。要学习好秧歌,学深学透学全,就涉及到一个感情的问题。所谓感情,就是要对秧歌怀有一种热爱,要热爱秧歌艺术,更要热爱掌握秧歌的人。只有爱它,才能喜欢它,接近它。在国内外的艺术舞台上,秧歌艺术为祖国增姿添色,许多国内外的艺术家为之赞叹倾倒。这些秧歌在国内外舞台上的展示,不但有专业艺术家表演的创新秧歌,也有业余舞蹈工作者和艺人表演的传统秧歌,都是我国民族艺术之瑰宝、中华民族之精华,作为一个中华子孙能不为之骄傲和自豪吗?所以我们不但要热爱舞蹈艺术家表演的、经过专业艺术工作者创作的秧歌作品,更要热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流传在民间的群众秧歌。可是,有一些人,只对在舞台上表演的秧歌感兴趣、有感情,而对在民间流传的群众秧歌不理不睬,毫无热爱之情。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还没认识到群众性的秧歌对专业舞蹈教学及舞蹈创作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有必要加深对流传在群众中的秧歌的认识,并逐渐对秧歌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同时,我们也要热爱掌握各种秧歌艺术的艺人。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只要他掌握了秧歌的一技之长,我们都要以饱满的热情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求教,为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国以来,广大专业和业余舞蹈工作者以秧歌的形式编创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它首先表现为内容上的创新。如今的秧歌作品大多反映今天的人民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际情况。随着内容的改变,在表演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艺术家们根据情节的需要,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创造了不少新的扭法和作品,如《选种》和《在果园里》,都是从劳动中汲取和提炼的舞蹈语汇,丰富了秧歌的扭法。单掏花的扭法和组合就是脱胎于老艺人李洪刚表演逗场中的一个扭法,它舍弃了原来扭腰晃头的动作,运用掬花后向上挺立的动作发展而成,现已成为秧歌教材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学内容。

三、结语

东北秧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多方位的,不但要继承专业艺术工作者在研究整理民间艺术方面的经验成果,还要深入人民中间去学习、收集流传于民间的秧歌艺术。东北秧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这种继承是群体性的继承,是珍贵的艺术精华的继承。

参考文献:

[1]解芳.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J].中国市场,2016,(25).

[2]许丽颖.东北秧歌舞蹈表演风格研究[J].中国市场,2016,(22).

作者:刘晓 单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歌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