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宣传片艺术表现手法与技法创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宣传片艺术表现手法与技法创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宣传片艺术表现手法与技法创作

摘要:高等教育学府是传承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的空间载体,在社会的不断变革和人类社会自然趋势的发展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高校宣传片作为高校文化输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强化其核心竞争力、保持不断高效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创作具有创意、具有深度又不失文化内涵的高校宣传片,已成为高校进行形象建设和招生宣传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电视编辑;高校宣传片;艺术

本文旨在论述高校宣传片中的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分析高校宣传片的叙事、试听语言、创作技法创作思维来解析如何更好地运用具有艺术性、观赏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创作高校宣传片。

一、高校宣传片编辑的常规方法与现状

高校宣传片的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有高校形象宣传片、校史校庆纪念宣传片、高校纪念性MV宣传片。常规的电视编辑艺术表现手法在叙事上符合时间与空间原则,叙事中的时间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形态。电视叙事中时间形态包括以下几种:延伸、压缩、停滞、加速(快速镜头)与减速(慢速镜头)、倒转、由现在追溯过去、由现在对未来的悬想。根据传统的分类方式,屏幕上处理空间的形式可被分为两种: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高校宣传片也符合常规的摄影运动方式推、拉、摇、跟、移。在构图上把握基础构图的原则:三分法构图、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等。高校宣传片画面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如何选择镜头,依靠高效的连接镜头衔接作品,表达一定的意境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如宣传片中常规的空镜头、特写镜头、主观性镜头,延时镜头。延时镜头基于延时摄影的持续发展,通过画面的快速变化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打造了别样的视觉体验,也给人们观察世界提供新的视角。它将现实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时间通过延时拍摄的方式呈现出现,通过拍摄大量静止的画面然后以正常的播放速度进行播放,影像呈现出的则是一种动态的、再现的真实时间。与普通摄影对比,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影像的快速变化创造出非凡的视觉冲击,带来新的视觉体验,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延时摄影创作及其应用方式的多样化,高校宣传片的观赏状况也在此背景下日益丰富起来。高校宣传片在常规具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术局限上具有共通性,但不同的高校纪录片对常规存在的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不同的选择与运用,形成了内核不同、风格各异的高校宣传片。

二、高校形象宣传片编辑的对比分析

高校形象宣传片是高校面向社会的一张名片,高校形象宣传片存在表现形式不够丰富、视觉符号高度模仿、宣传片风格不统一、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高校形象宣传片过于注重展示硬件设施、学生风貌及历史文化,而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形象等方面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校整体形象的塑造。大学之间由于学科类型、地域空间和历史文化差异,其形象宣传片的影像构成元素亦有不同。如东北师范大学推出的形象宣传片《印象东师》,《印象东师》采用顺序叙事的方式把体现的校园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在同一时空进行艺术的创作,在整体的叙事架构上采用了学术相关人物进行叙述的串联,把不同学科的特色镜头采用全景延时镜头进行有机的连接同时有效地进行时间压缩,故事的时间表现采用了日出日落的意向表达,同时还借助了运动的不同方式展示学科生命力的蓬勃朝气,有效的利用物体结合光影效果进行整体环境氛围的烘托,最终结合学校史诗资料将叙事的整体节奏推向高调。在创作的视听元素上,画面采用了较多的特写镜头来描述进行物体的展示和情感的寄托,如具有学科特殊的化学元素以及寄托人物情感的相片等,运用了部分延时镜头来增加画面的动态表现力如钟楼上空流动的云层及教学楼前流动的人群,运用了少部分逆光镜头去营造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如校园树林中逆光拍摄的茂密生长的枝叶。声音元素采用空灵的轻音乐来营造校园的寂静与神圣,欢快向上的音乐来表达学术氛围的生机勃勃。声画有效的结合更加突出了《印象东师》的各方位特色,开篇采用的生画不对位的表达方式,艺术化地营造了高校的生活学习氛围,使校园气息更加浓厚。在创作技术上,《印象东师》涉及部分虚实结合的镜头拍摄,如学生在书上划笔记的虚实画面以及结尾处人物脚踢足球的虚实画面都需要借助长焦镜头来实现。采用的微观画面创作,如生长的蒲公英以及耳机放在书上的画面都需要定焦镜头来实现。采用的广角画面创作,如教学楼的整体造型以及门口的雕塑整体造型展示都需要广角镜头来实现,在镜头选取的基础上配合可以实现不同参数比的机身打造一种拍摄的可行性。在创作的思维上,《印象东师》采用了大量不断变化的自然光线营造画面的表现力,运用片段式的统一色彩以及整体的统一色调来把握高校的环境营造的代入感,在每一个小片段中都有设计意象表现的物体,如移动的摄影机及代表实验室的玻璃容器。而且把握了大量的生活元素来满足整体片子存在的立体化,如大量表现的食物元素以及运动元素。对于自然环境的部分景物也采用了艺术化创作,如昏暗变化的街灯及表现色彩的斑斓灯光,使艺术表达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使《印象东师》宣传片的形象塑造上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制作形象宣传片时要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模式化叙事、加强前期策划、拓宽创作思路、控制时间长度、强化视觉呈现。把握电视编辑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的相互配合,使宣传片更好地传播高校诉求,实现制作目的。

三、校史校庆纪念宣传片编辑的对比分析

校史校庆纪念宣传片多采用传统的制作模式,选取大场景大场面来进行艺术氛围的渲染,选取标准化的固定镜头进行庄严且深刻的文化底蕴表现,采用高校权威人物讲述的形式进行叙述的表达,最终采用祝福的表现方法将故事寄托到情感上。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使创作者具有很大的束缚,在传统的模式影响下,如果不有效的运用电视编辑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将很难打造出具有特色以及深远影响的校史校庆宣传片。东北师范大学建校70年献礼创作的宣传片《美韵东师》,打破了常规的创作模式,在其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上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美韵东师》以水元素进行整体叙事的意象表达,以人物(一女孩)进行片子整体的叙事串联把握叙事节奏,采用了较多航拍镜头进行叙事补充,在叙事的架构上人物与水元素的相互作用配合学校其他景色打造了艺术表现的完整性。在视听元素上,《美韵东师》在视觉上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利用水与人、水与物、水承载物之间的现实反应来进行艺术加工,如叶子上的水滴、建筑仿佛在水上漂浮的画面以及叶子承载着水滴上的东北师范大学校门,都有效地将画面艺术化。在听觉元素上整体采用悠扬的音乐配合自然景物发出的环境音打造了一个自然环境与学校融为一体的状态,既表现了如水一般的文化情怀又体现了厚重的校园学术氛围。在试听结合上多采用声画对位的表现形式,将景物的感染力最大化,如水滴滴落的画面配合水滴滴落的声音以及水面波动的画面配合水波纹的声音都将具有生机的画面变得更加形象立体,仿佛身临其境。在创作的技术上,《美韵东师》采用了大量的微观画面表现,如石头上游走的蚂蚁以及粉笔末洒落的画面,需要采用定焦镜头来实现。采用了意象镜头进行表现,如水波纹上的建筑物,需要借助透明玻璃片及镜头组件来实现。采用了大量的逆光镜头进行氛围塑造,如向上对太阳抛出的学士帽,需要合理的运用参数比达到具有意象化的效果。采用了画面剪辑的长叠化效果配合摄影上的长曝光模式进行了从实到虚的技术转换。在创作思维上,采用了两极镜头的配合增加了画面表现的冲突,如从俯拍的花丛中的牌匾建筑切到花丛起伏的学校门口,有效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突。运用学校LOGO与学校学术代表性人物的叠化来增强对学校敬畏,运用学生课堂上的若隐若现以及老师的慢动作来表达感激与不舍,模拟人物的主观视角看见东师的旗子来表达对未来的向往与对学校的浓厚情感。校史校庆纪念宣传片《美韵东师》运用电视编辑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打造了别样风格的东师情怀,在校史校庆纪念宣传片的创作上打开了新的篇章。同样,在东北师范大学制作的系列纪念性MV《远方有你2020》的创作上与此创作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高校纪念性MV宣传片编辑的对比分析

2020肺炎疫情环境下,特殊的这一年里,高校宣传片的创新与拍摄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云毕业答辩、云毕业演出、云毕业典礼、已然成为毕业档口的热词,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远方有你2020》,在叙事上宣传片创作中开篇采用声画不对位的创作手法,营造了与当下大环境同种意境的时代氛围,将观众带入到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不同学科的具有特殊学术意义与生活意义的人物(学科特色教师、优秀辅导员),运用云课堂讲述、云毕业演出、远程安排毕业工作的叙事手法,将毕业生的情感拉回到校园里。采用叠化的表现手法,学生在画面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与出现,更加深化了叙述的情感。叙述穿插回溯2020发生的纪念性事件片段,将东师的大爱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终结合远方东师分散在祖国各地学生的歌唱与采访,将人物、歌曲、学校融为一体,在这特殊的环境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情怀由意而生。在视听元素上,采用飘散的蒲公英来隐喻奔向未来的毕业生,拍摄画面选用宁静安详的空镜头去刻画疫情当下高校氛围的温柔且坚定,同样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此画面与高校毕业生的情感凝聚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片中自然界中依旧充满活力的小松鼠、寂静却充满生机的校园小路、空荡却存留强烈学术气息的空教室等。与传统的毕业照画面相比,学校统一精心制作的手工毕业照的画面显得更加的具有恋恋不舍、永远在这里等特殊的情怀。在声音上,传统的《远方有你》歌曲配合当下环境结合特殊意义的解说词使的意境别有韵味。在创作技术上,大场景的航拍镜头,剪辑的交叉叠化效果,微观镜头的定焦拍摄采用的较为突出。在创作思维上,在疫情期间《远方有你2020》有效运用了这个特殊的环境,在挑战中寻求到了创新,如片中体现的云课堂教学、云毕业演出、特殊制作的毕业照有效体现时代特征的同时,结合疫情中的人物局限性采用传播媒介将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结合歌曲通过陈述过去、刻画现实、向往未知的创作思维进行了创新性较强的高校纪念性MV宣传片创作。在高校纪念性MV宣传片创作时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环境,加强策划创新、拓宽思路、强化视觉呈现与艺术表达。把握电视编辑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法的相互作用,使宣传片更加具有创新性与现实价值。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到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具有艺术性、观赏性、人文性的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论去创作高校宣传片,使高校宣传片的艺术表现手法更符合当代新媒体迸发的传播环境,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如何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配合技术手法与高校宣传片的专业性、宣传性相融合,以创作具有艺术人文价值与传播价值并重的高校宣传片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延君.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片制作风格的转变[J].青年记者,2017(29):122-123.

[2]权亚楠,吴佳嘉.延时摄影在形象宣传片中的艺术特点及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18):126+141.

[3]陈思含,徐雷.浅析高校宣传片与高校形象建设[J].中国传媒科技,2014(02):11.

[4]陈小娟,张琳.高校宣传片的创意缺失:现状、原因及策略[J].今传媒,2016,24(08):11-13.

[5]刘依琳.高校宣传片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D].江汉大学,2019.

[6]许月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05).

[7]黄松剑.浅析数字特效在高校宣传片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3(04)

[8]孔娇娇,陈何芳.论高校宣传片的现状与改进——基于南京高校的调查[J].高等教育评论,2017(02).

[9]苏璇,杜德省.浅析自媒体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20(10).

[10]雷保锋.新媒体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采写编,2017(06).

[11]蒋朗朗,郭俊玲,程雨凡.高校宣传片:从“晓之以理”到“动之以情”[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

作者:范景达 范璐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