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构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构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构思

【摘要】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直至现在,仍然广泛地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职业院校新兴的一门学科,也是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型职业之一,主要的学习与工作方向较为广阔,主要包含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地景设计等所有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是设计的特点,体现时代感与传统文化创新是设计的追求。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展开讨论,旨在与同行以及业内人士一同探讨,为今后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贡献一分力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助力。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构思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构思,是多元化社会发展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身为中国人的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当前的设计环境纷繁复杂,虽说流行艺术设计是一种趋势,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在设计中吸收多种文化元素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学会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进行融合,历史感与时代感交融,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既可以继承与发扬传统,又能紧跟潮流,贴合大众审美。然而在现实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融入情况并没有想象得那样美好,像是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深,导致设计完全是西式感觉;也会由于设计人员的不专业,导致设计模仿化严重等。因此,我们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方向以及应用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总结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旨在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最为鼎盛的春秋时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涌现出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其思想流传至今。这里,我们仅以兼容并蓄、天人相应、创新融合为例,简单说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方向。

(一)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构思方向“兼容并蓄”一词出自《复郑好义书》,是由明朝方孝孺所著,原文中写道:“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1]简单来说就是包容,将多种不同特性的事物进行融合,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宽广的胸襟与强大的包容性。而将其放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构思,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对于现代流行意识的兼容,二是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一是对于现代流行意识的兼容。因为设计者在设计时会受到设计对象、设计群体等的限制,很容易将设计角度放在现代流行意识上,会更多地采用新兴的设计概念,这就导致其设计可能在当下很流行,时间一长就会过时,而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任何事物的更新换代都很快。而传统文化之所以会成为传统,是因为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依然能够经久不衰,始终属于经典,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此,将现代流行意识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展开设计,吸取彼此的精华部分,弥补相互不足,向着兼收并蓄的设计构思方向,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的弘扬;二是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这里主要指的是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其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倾向于西方化,甚至认为以前的旧思想旧文化都不好,都应该舍弃。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思想,导致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一度乱象丛生,其设计者们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迷茫期。其实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不能一味地全部接受,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摒弃,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取优点去缺点,不断地调试以寻求更加适合自身的设计道路,向着兼收并蓄的设计构思方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二)天人相应的传统文化构思方向“天人相应”一词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译为:自然界是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互为映照的。道家讲究三才之道,即“天、地、人”三者并存,“人”为中心,万物均以天地为根基[2],由此可见,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已经初步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工业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更要秉承天人相应的思想,围绕其开展设计,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将自然环境融入设计理念中,为人们的理想生活与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注入能量。天人相应的传统文化构思方向主要围绕两点,一是将设计融入自然环境,二是将自然环境融入设计。将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其意思就是“宜设而设”[3],根据所要设计的环境状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开展设计,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环境中的现有事物是否能够变动、变动破坏程度等,将设计融入自然环境,营造一种并没有设计,本身就是这样的感觉,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避免过重的人为装饰气息,使设计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相辅相成。将自然环境融入设计,主要指的是不更改环境中的固有事物,将其包在设计之中,使其成为设计的一部分。例如当地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等,像是椰子树,可以直接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房屋院落的设计,打造像是“夏季风情”的主题设计,既美观又省事,还能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特色,一举数得。

(三)创新融合的传统文化构思方向传统文化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呈现,这都是创新的结果,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文化构思应以创新为动力,以融合为基础,向着创新融合的方向发展。因为传统文化相对陈旧,是基于传统社会衍生的文化,并不很适合当代的社会,直接融入设计甚至会出现排斥现象,要加入一些当下的新鲜元素或时代特色,才能更加符合现代设计理念,因此,唯有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融合,才能源源不断发展下去。像是苏州园林的设计,非常经典也非常美观,但是如果将其设计理念放入家装室内设计,就会对家装环境有极大的限制,如果不改动,不创新是完全没有办法进行设计的,设计出的效果也会很突兀,无法兼容美观性与实用性。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传统文化因素也在历史长河中以其多彩缤纷的姿态傲然独立,主要包含笔墨纸砚、瓷器、皮影戏、书法笔体、刺绣等,分别在绘画、建筑、服饰与音乐中有着极为广泛地应用[4],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应用,因设计属美术绘画方向,这里主要以色彩设计、材料选择与元素应用为主展开说明,以体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适应性。

(一)环境艺术色彩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色彩搭配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重要环节,也是设计者需要重点把控的地方。在自然环境中,色彩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多么跳脱的颜色,仿佛只要是自然形成的,就是合理的,不会显得突兀,然而将其引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选取适宜人们居住与生存的搭配则十分有限。研究表明,高纯度的色彩虽然看似漂亮、华丽,但非常不适宜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采用,因为人们一旦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尤其是色彩也会有情绪,像是红色热情、蓝色冷静,待在红色的空间中会使人长时间保持情绪高涨,而蓝色的空间则会压抑人们的情绪,总的来说都不适合长期生存。传统文化讲究内敛、含蓄,将这个理念应用到色彩设计中,选用相对温和的颜色,能够打造舒适度更高、更适宜居住与生存的生活居所,而在大自然的影响下,色彩设计更加贴合自然发展,这也更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材料选择中的传统文化构思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是设计效果好坏的直接体现,不同的材料选择对设计效果的呈现有着巨大的差异,像是同样的设计,采用木质材料就会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而采用瓷质材料则会给人一种冷硬的感觉,而且对使用者的实际生活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材料选择时,要重点关注使用者的具体需求、设计环境的影响以及设计风格的整体呈现等,多方位综合实现设计的整体性、美观性与实用性。例如,传统文化会更加体现人的内在修养,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材料选择更倾向于天然以及工业感较低的类型。因此基于传统文化的设计材料选择,会不自自觉地偏向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中最常见的木质材料。但是由于木质材料的特性,在我国南方较为潮湿的地区不太适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瓷质材料代替木质材料,或者选用相对色彩温和的仿木质材料。要选用恰当的建筑装饰材料,对整体建筑环境的设计也有极大助益。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众多,大致上可分为有具象的图画与形状,抽象的文化概念“意象”两种。将其合理不突兀地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绝非易事,需要设计者充分掌握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性,把握设计环境中的全部要素。在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建筑样式,例如北京的故宫、老北京的四合院、苏州的园林以及各地的历史名胜古迹,这是历史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以苏州园林为例,它的设计是典型的“意象”呈现,园内可谓是一步一景,每一个园子都是不同的景象,连廊采用多边形的窗户设计,使人漫步其中也能观赏园中风景,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展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不仅能够给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灵感,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元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设计发展壮大的信念与信仰。除此之外,传统文化构思中还强调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像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融入“水”元素。水乃灵性之物,是万物之母,将其融入能够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而山水结合的校园环境设计,更能彰显校园的生态文明与人文环境,为学生学习与生活营造氛围。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价值

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模仿性过强、多样性与创新性不足以及经常破坏原有环境等问题。一是许多的环境艺术设计都像是高仿作品,部分设计人员会过多地“借鉴”以往的设计经验与设计理念,直接照搬甚至不进行任何修改与调整,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业内环境良性发展受到影响。二是由于一些设计人员的不专业性,使得其环境艺术设计仅仅采用现成的素材或案例,没有推陈出新探索具有个性的独特设计,导致市面上大多数的设计有着趋同性,无法展现民族文化魅力。三是对于旧改新的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味地否定过去,甚至破坏原生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像是北京的老四合院、西南地区古老的村落等。针对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进行传统文化构思,转变设计者设计观念,则会体现环境艺术设计意义与价值。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能够将传统文化的成果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并使设计更加充满艺术性与实用性。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设计者会在设计过程中更注重满足业主的人文情怀与情感需求,最大限度地减轻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空间环境对立现象,寻找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传统文化的创新加入能够给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新鲜的生命力,为其更加完整的发展奠定根基,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交流。

四、结语

传统文化沧海桑田,受到各个时期不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之所以仍然屹立不倒,是有其意义与价值的。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社会像现在一样开放,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更要紧紧抓住传统文化,秉承“兼容并蓄”“天人相应”“融合创新”的构思方向,将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色彩设计、材料选择以及多文化元素融合设计等方面,使环境艺术设计者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进一步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4).

[2]李轩,张慧,张美妮.传统文化构思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0).

[3]孙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7).

[4]路庆敏,刘潵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

作者:杨琳 单位:福建经贸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