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筝艺术发展及京剧文化的融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筝艺术发展及京剧文化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筝艺术发展及京剧文化的融合

【摘要】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在传统艺术形式中,古筝也常作为伴奏乐器出现,独特的音色使古筝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京剧中,古筝是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本文通过对古筝与京剧的碰撞产生的艺术魅力作出分析,研究了古筝在京剧伴奏中的表现力及指法技巧,并对古筝艺术与京剧艺术的融合发展作出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古筝艺术;京剧;发展与融合

自明清以来,京剧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久而弥新,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为民间戏曲之首,中国精粹之魂。古筝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一直是文人雅士的偏爱,实际上古筝的独奏曲目也极具戏剧色彩,如河南古筝乐派中的许多著名曲目都是唱腔牌子曲等词牌类曲调,为凸显出古筝的独特表现力及古朴高雅的艺术风格,中华民族将古筝作为民族乐器的典型代表,将其归纳为“琴棋书画”之首。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古筝艺术与戏剧文化的融合,使其在京剧的伴奏乐器中脱颖而出,推动了我国京剧的艺术发展,二者的“碰撞”更是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古筝艺术与京剧碰撞产生的艺术魅力

古筝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伴奏乐器,在社会名流及文人才子的宴会上,古筝的身影并不少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各个阶层对“繁荣之景”的追求达到顶峰,而古筝作为一种音色清冽的乐器,受到上流社会的偏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高雅的乐器逐渐与民间文化相结合,开创了更为独特的曲目,形成了多样变换的演奏风格。尤其是在南方的地方戏曲中,古筝与洞箫一同演奏,更能突显出古韵意境。至明清时期,我国京剧形成、发展,古筝作为一种音质特色的乐器与京剧融合,并逐渐成为京剧中重要的伴奏乐器。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在表演方式上独具一格,唱腔以“皮”、“黄”为主,又被称为“皮黄腔”,但二者的音色却存在明显的不同。所谓“皮”,现又称作“西皮”,这一形式的表达较为流畅,能够凸显出戏曲人物的喜悦情绪;所谓“黄”,现又称作“二黄”,这一形式的表达较为低沉,能够凸显出戏曲人物的哀伤之情。“皮”与“黄”在展现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不同,除了这两种唱腔以外,京剧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如“反西皮”、“反二黄”,这两种唱腔在表现形式上较为凄婉,可根据戏剧的情景变换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情感变化。京剧的传统唱腔保存程度较为完整,通过曲调的变化及节奏的调整,京剧又可分为其他板式,如“流水”、“回龙”等。古筝在京剧中的伴奏形式主要以板式的要求为主,在指法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旋律复述及固定音型等,古筝的音色可加强和弦的立体音效,其弹奏技巧以“吟”、“揉”、“按”、“滑”、“颤”为主,配合右手的弹奏,相互作用表达音色,而京剧中的伴奏形式也分为独奏、随腔唱和等多种,且京剧的音域较广,音色明亮、清脆,既可以从高昂的音域部分降为凄婉低音,又可从哀转久绝升为高亢之语,音域的切换随着京剧的唱腔而变化,切换相对自由。古筝的伴奏与唱腔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通过和弦等形式丰富京剧的音域,并与其他乐器完美协作,达到京剧伴奏中的立体效果。而古筝的表现形式在高低音的转换中也相对自如,既有低沉悲壮、又有苍劲有力,单手与双手两种弹奏形式使其伴奏更具表现力,能够满足戏曲演唱和伴奏的需求,且古筝的音色可以模仿雨声情境等,具有较为强大的伴奏功能。

二、古筝艺术在京剧中的表现力

古筝艺术中具有流派之分,不同流派之间的曲目及指法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古筝作为京剧的伴奏乐器,也需要根据京剧的流派来变换表现风格,从中也可看出,古筝艺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及表现力,在京剧伴奏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京剧从唱腔上来看可分为多个流派,如程派京剧的唱腔较为低沉,艺术风格呈现出悲凉的特点,而程派演出中使用古筝进行伴奏,需要配合唱腔呈现出哀转的特征来。由于古筝的表现力较强,在表现特点上既可悲凉又可雄浑,因而京剧唱腔使用古筝来伴奏最为合适。杨派的京剧善于用唱腔特色来表现人物性格,且非常形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杨派京剧以沉稳的发声和吐字令人难忘,杨派的京剧风格在老生表演中非常常见,在京剧中具有“十生九杨”的说法,正是印证了杨派的唱腔特色,即细腻而含情,婉转的发声技巧可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形象表达出来,使用古筝进行伴奏,需要配合唱腔的艺术形式,松弛有度地配合京剧演员的气息,保持京剧艺术形式中统一的韵味。古筝在历史的发展中,弹奏技巧也存在变化。由于古筝具有较为独特的音色特征及富有张力的合奏特点,在京剧的各类流派中,无论何种唱腔及故事,古筝都能呈现出一种最为适宜的方式去配合不同唱腔与艺术形式,推动剧情的情感发展,表达戏剧人物情绪的变化。而京剧伴奏中除了古筝这一乐器之外,还有二胡等乐器,两者在京剧伴奏中都是主要的乐器。不同乐器具有各自独特的音色特征,可为京剧演唱创造良好的氛围,并在人物的情感表达等方面烘托环境,若缺少这些民族乐器,京剧舞台就会缺乏自然感。为达到理想的舞台效果,各种民族乐器和古筝乐器的配合越出色,越能在音乐伴奏方面体现出层次感,营造立体且丰满的艺术表达效果,故古筝及二胡等乐器在京剧伴奏中缺一不可。如京剧经典曲目《杜十娘》中的对白,使用古筝独奏的表演方式,为杜十娘的悲愤之情平添悲凉气息,而古筝独特的音色也如同画笔一般,细腻地描绘了杜十娘内心的感情与情绪,令京剧的观赏者在观看此剧目时,对杜十娘的悲惨遭遇感到无比同情,剧中的古筝独奏更是催人泪下。

三、古筝艺术在京剧中的指法注意事项

(一)合理安排指法顺序弹奏古筝是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对弹奏者手指的灵活度及配合度要求较高,前后指法的衔接需要有章可循且十分严密,如此才能前后搭配,避免出现断音及错音等问题,使古筝演奏更为完美。弹奏过程中根据曲调以及情感表达,合理安排相应的指法顺序,使其更加准确并且贴近人物性格特点。古筝的弹奏应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如“托,劈,抹,勾,撮,摇”等指法,配合左手“按,揉,吟,滑,颤”,双手相互配合,遵循弹奏规律才能最大程度达到“手指”与“琴弦”完美结合。弹奏者需要在日常勤加练习,使弹奏、韵味、感情三者不断融合,在正式演奏的过程中运用自如,使曲目弹奏流畅与舒适。

(二)左手技巧应有韵味节奏感古筝弹奏的技巧需要以既定的指法为主,而京剧伴奏中,由于古筝常与其他乐器共同伴奏,则涉及到古筝与其他乐器的配合问题,需要演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的指法技巧,顾及到其他乐器的配合,既要以规定的指法为主,又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合理变化,使古筝弹奏与其他乐器配合协调。尤其在处理“4、7”按音的上滑音、下滑音、颤音等左手技巧时,要避免只演奏技巧本身,根据曲调旋律以及唱腔韵味加以相应变化,推动人物性格特色的发展,贴近类似声腔的表达,使弹奏更加具有韵味的节奏感。左手技巧的韵味感,通过不同的力度处理,不同的技巧控制,可以在快慢之间相互转换,情感表达更为准确。

(三)尝试不同指法的弹奏组合弹奏者手指间的配合顺序是影响古筝弹奏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指法组合所营造出的音乐效果也有所不同,故在弹奏古筝时,弹奏者应对指法的顺序进行排列,并预先练习,加强手指配合的熟练度。手指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各手指共作统一动作最为容易,不按顺序的动作就需要预先排列和练习,才能更加轻松的完成演奏,并呈现出良好的表现效果。古筝演奏者需要在日常勤加练习,通过不断重复的练习,熟练掌握各种弹奏指法,尝试不同指法的弹奏组合,结合京剧唱腔特色,不同的情感表达使用不同的指法组合,最大程度的展现古筝在京剧伴奏中较强的表现力。

四、结束语

古筝艺术在京剧伴奏乐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由于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创新,古筝的强大表现力及高跨度音域也为京剧的表现形式增添了艺术色彩。而京剧中的古筝艺术与日常的古筝演奏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京剧中的古筝演奏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京剧的文化魅力也为古筝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古筝艺术与京剧文化更好的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靖雅.古筝艺术在京剧中的发展与融合[J].乐器,2015,(12):36-37.

[2]尚靖雅.从<惜•姣>看古筝在新创京剧音乐中的发展空间[J].乐器,2015,(10):48-50.

[3]李军.京剧乐队中的特色乐器——古筝[J].乐器,2010,(11):54-56.

[4]张梦娴.浅谈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续[J].黄河之声,2018,(01):47-48.

[5]张磊.浅谈何占豪古筝作品的民族元素[J].北方音乐,2020,(06):30-31.

[6]江晶.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提升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34-35.

[7]王倩楠.古筝艺术在京剧中的融合发展探析[J].艺术评鉴,2017,(13):62-63.

作者:杨阳 单位: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