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族特性对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民族特性对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民族特性对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摘要】中国音乐作为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类型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钢琴对于中国而言却是一种“舶来品”。随着现代社会人类文化的深度融合,人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也逐渐增长,在钢琴的创作和表演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例如,本土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的钢琴艺术所进行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也让我国的传统音乐出现在了国际舞台之上。充分理解民族特性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影响,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必不可少。

【关键词】民族特性;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影响

钢琴艺术在我国是一种外来的文化艺术门类,但其在中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原因在于钢琴艺术能够充分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特征,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从而在美的追求和内涵表现上展现了新的时代特点。所以只有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合在钢琴音乐作品之中,才能培育出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丰富我国的钢琴演奏技巧与技法,从而形成兼具西方古典元素和中国民族特性的艺术典型。

一、民族特性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传承

(一)民族特性与中国钢琴艺术的融合自20世纪30年代俄国钢琴演奏家来华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开始,我国就正式拉开了创作富含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序幕,同时也表明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开始具有自身的民族性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现代社会钢琴音乐的创作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但曲折的发展历程更多表现出的是传统音乐的厚积薄发,无论基于创作角度还是思维角度,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钢琴艺术的创作都需要通过现代化建设来推动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从这一层面来看,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及其多元化特性为音乐作品的设计创作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底蕴,也激发了作曲家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在掌握现代作曲方法的同时还融入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内涵,实现了本土化作品的构建,也让中国的钢琴艺术开辟了独特的创新道路。从这一视角观之,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从理论建构和艺术经验两个方面入手,在音乐思想的指导之下,正确推动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新。

(二)传统风格的作品设计中国钢琴艺术的民俗文化传承,需要从创作和演奏等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将民族特性和钢琴艺术融合,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钢琴文化。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音乐都有着文化底蕴的支撑,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优秀作曲家都会始终坚持民族化道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将特定的音乐元素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环节当中,探索属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作品当中都具有文化理念和社会理念,这无不象征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以我们熟知的《黄河》钢琴曲为例,该曲目的创作背景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严峻形势,象征着中华民族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融入民族性的钢琴作品能够进一步推动钢琴艺术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增强作品的文化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民间的戏曲音乐和民间歌舞音乐也能勾勒出人类文明的具体特征,因为这些音乐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来源于多民族国家的音乐元素,这些重要的素材在传承的同时也让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了世界范围内的音乐舞台。

(三)民族作品的演奏从民族作品的演奏过程来看,钢琴作品的演奏形式是钢琴艺术的重要体现,且演奏过程和文化传播过程密切关联、并行不悖。如果将常规的钢琴演奏形式与民族音乐加以融合,既能提升观众的审美兴趣,也能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促进钢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钢琴教学最早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未来如何在课程内容中增添民族元素,引导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属于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意识,将直接影响到音乐与文化发展,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和世界音乐深度接轨。

(四)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传播提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且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角色,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对钢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所以,钢琴艺术作为音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交流、传播媒介也会不断发展和演变。换言之,不同的媒介发展时期会让文化传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拓宽钢琴作品的对外传播途径,成为今后乃至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具有民族意识,以加强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以此为契机,拉近中国民族钢琴艺术和世界钢琴艺术之间的距离,在活动当中进行对话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媒介的大众性和亲和性的特点,拓宽文化的传播途径。例如,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可以通过虚拟的空间进行交流互动,且移动互联网即时性特点也让文化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界限,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友人,都可以参与到钢琴学习或是民族音乐学习的进程当中来,这些优秀的作品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当中,能够让艺术作品传播至世界范围内的各个角落,实现文化系统化和全面化的传播,让传统的中国元素在现代舞台上大放异彩。

二、民族特性在钢琴艺术发展中的体现

(一)民族化的思想内涵钢琴作为西洋乐器,在刚刚传入中国之时,很多作曲家和学者都在尝试寻找钢琴和传统音乐的契合点,但习惯了单线条音乐的民众很难在短时间内欣赏辉煌的交响乐,从这一层面来看,钢琴的传入对大众音乐的审美习惯无疑带来了新的挑战,且钢琴作曲家们不断认识到钢琴的民族化发展进程势在必行。在民族化思维理念引导之下,很多作曲家和演奏家都进行了严密构思,在遵循大众传统音乐审美诉求的前提下,传承了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曲改编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该作品风格突出,意味深长,在融入传统主旋律色彩和风格意境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的现代作曲元素,让整个传统音乐的风貌在传承的基础上增强了现代化的音乐旋律表现力。值得一提的是,钢琴作曲家们也融入了现代的创作技法,实现了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开辟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道路。在多样化的创作思路启发之下,原曲中比较单调的音乐线条有了更加丰富细腻的层次变化,从结构布局上延续了传统音乐创作手法的对称结构,音乐本身也达到了良好的首尾呼应效果,一个一个独立的段落、场景被放置在相应的设计当中,我们从每一个音符的变化都能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

(二)民族化的编配设计钢琴创作的民族特性注重本土群众对于钢琴艺术和传统音乐的审美需求,所以作曲家在进行民族化创作的过程中,本身会在技法层面进行本土化的革新和优化,以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我们从民主化音乐风格的创作过程来看,一方面可以对传统的音乐旋律线条加以保留,让民族钢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创作技法方面进行创新,注重现代作品和传统音乐之间的联系,呈现出风格化、旋律化的特点。仍以前文提到的《梅花三弄》作品为例,优秀的作曲家在充分汲取民族民间音乐特性的前提下,以西洋化的曲式结构进行了曲调方面的改编,强化了钢琴曲的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且钢琴本身作为世界范围内一种通用的键盘乐器,在优秀作曲家的手中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与各类民族乐器进行交相辉映,表现出鲜明而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情趣,这将有效地强化民族性钢琴作品的音乐价值。

(三)民族化的审美理想将中国民族风格融入钢琴音乐当中,一方面是对传统音乐和文化的深度拓展,另一方面是对思维的一种创造性尝试。我国近代以来的民族化钢琴音乐的创作,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理想,很多作曲家也从传统理念当中寻找与社会的交融点,以此为基础调整思想和意识,从而在无形中对钢琴音乐创作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于钢琴曲的创作,其艺术原型往往来自于民族民间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素材资源,作曲家们会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理想渗透到每一个旋律,甚至每一个音符当中,将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理念深深融入现代钢琴曲之内,形成特点鲜明、独具一格的创作“气韵”。气韵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典艺术领域,指的是线条和比例等绘画技法和元素形成的综合特征,而“气韵”在钢琴艺术领域内,则主要指内在文化层面的审美经验,表现为民族风格钢琴曲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这样一来,搭配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在技法方面的创作和创新,能够让演奏者通过演奏过程为听众展开明确的联想方向,以此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三、结语

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和民族特性为民族化的钢琴作品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养分,无论是从旋律的设计手法,还是从节拍节奏等方面来看,都能将各种特色艺术现象融入曲目当中,积极汲取来自民族音乐的艺术营养。因此,民族特性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但要想钢琴艺术在中国本土真正实现长足发展,创作者要想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国特色和韵味的钢琴曲作品,还需在音乐领域进行精耕细作和深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解读[J].滁州学院学报,2015,(06):61-63.

[2]刘奕君.浅析如何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J].北方音乐,2016,(16):56.

[3]柳笛.谈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形式及民族风格[J].艺术教育,2016,(06):100-101.

[4]薛媛媛.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89-90+102.

[5]刘凌.试探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化风格现象[J].艺术教育,2015,(04):178.

[6]谭立琴.论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融合与运用——兼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性[J].音乐创作,2015,(04):113-115.

作者:杨帆 单位:石河子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