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景观设计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景观设计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景观设计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力

一、现代艺术的特点

(一)再现让位于表现

西方传统艺术以追求某种生动的形式和效果为目标,以逼真地模仿世界、描绘世界为出发点,这样所形成的关于艺术的本体论的观念支撑着艺术在过去许多世纪中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艺术不再以追求视觉真实和“逼真”地再现现实为艺术的目的和最高价值,转而认为表现、揭示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才是整个艺术活动的要旨,艺术应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再调整,并通过这种再调整深刻地表达出人的内心世界中错综复杂的最高真实。美国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1881-1964)就认为:“一个以现实事物的形式构成的优秀的构图,无论如何都会减低自己的审美价值。”[2]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流派,哪一个人的风格,其本质在艺术上都是“表现”二字。“表现”带出内容,带出了“精神性”,“表现性”成为现代艺术总的本质[3]。

(二)内容让位于形式

由于美与艺术被看作是主体心灵(情感、意志、欲望、幻觉、潜意识等等)的表现,这表现同对外部世界的摹仿无关,因此如何创造出与主体独特的心灵表现相适应的形式就成了艺术活动的重要内容[4]。这种对形式的重视,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在一个现代艺术家看来,任何题材都不过是研究怎样使色彩和图案达到平衡的一个机会罢了。

二、景观设计现代艺术的借鉴

现代艺术的发展,意味着多种艺术流派、艺术主张的共存,也使得审美观念和艺术语言都得到极大的拓展。绘画和雕塑日益从写实走向抽象,从再现走向表现,现代建筑也通过去除装饰、强调功能,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审美方式。当这些艺术门类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在设计观念、形式语言等方面开始了革新的步伐,使得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格最终建立起来。

(一)设计观念的借鉴

由于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新的景观设计美学开始形成。从塞尚到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逐渐形成的抽象、简洁、纯粹的造型思想,反映了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追求功能、精确和效率的心理特征,形成了工业社会特有的机器美学。美国现代思想家刘易斯•芒福德(1895-1980)在《技术与文明》中就说:“面对着这些新的机器设备,看着那轮廓分明的外表、生硬的体积和刻板的形状,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愉悦不禁油然而生。解读这种新的体验就成为艺术面临的新课题。”[6]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则进一步将住宅等同于居住的机器,并认为建筑是立方体、球体、锥体、圆柱体等几何形体组合在一起的艺术,这与塞尚的绘画思想是极为一致的。这些思想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的规则对称式园林和自然风景式园林已不再是当代景观设计的主流样式,功能性、简洁性和自由的几何形式逐渐成为代表现代景观美学品质的特征。

在空间设计上,立体主义和风格派绘画关于空间的思想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西方传统绘画采用焦点透视,艺术家的视线从固定的视点观看,截取某一特定视角下的物象形态加以描摹。立体主义的空间观念打破了传统绘画强调的从固定视点描绘固定物象单一形态的方法,转而把无数个瞬间视像叠合于同一画面,并相互渗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将物象的各个方面同时展现在观赏者眼前。此外,立体主义往往还将自然物象的形体肢解成小的几何块面,并使这些块面彼此穿插渗透,处于连贯的流动之中。这种块面的穿插与渗透在风格派画家的造型实验中得到进一步发挥。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风格派在实验中打破空间中物体的孤立,并将形和空间看作某种普遍结合在一起的东西。蒙德里安绘画中横平竖直的直线向各个方向延伸,使得块面之间的流动性更加明显。这对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设计师们抛弃传统规则式园林的轴线系统,从而将景观从由轴线营造的单一视点和有限视角中解放出来,形成了自由而开敞的流动空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自由流动的空间结构成为普遍的设计手法,因为这样能获得更多、更自由的观赏角度,并能更好地适应不规则场地的需要。同时,自由灵活的空间结构也比僵硬的轴线系统和单纯的自然形式更能适应用地有限的当代城市环境,因而成为当代景观设计的主流。新的设计观念形成新的空间结构,新的空间结构也不可能再沿用传统的形式语言,这就推动设计师们到现代艺术成果中去广泛发掘新的形式语言。

(二)形式语言的借鉴

在形式语言方面,现代艺术中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现代景观设计借鉴的主要源泉。

1.立体主义语言

与立体主义的空间观念相比,对景观设计师更具有吸引力的是从立体主义绘画中衍生出来的形式语言,比如块面的分割与组合、折线的运用等。立体主义绘画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物象被缩减到最基本的元素,即被分解为许多的小块面。他们以这些块面为构成要素,在画中组建物象与空间的新秩序。在毕加索最有代表性的立体主义作品中,几何形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而几何化的人物面部和轮廓则是从小方块中浮现出来的。立体主义的这种造型手法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工业文明和机器美学的热情。早在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上所展出的一些景观作品,就已经体现出设计师借鉴立体主义语言的尝试。展会上展出的“光与水的庭园”,设计师将三角形作为构图的基本块面,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块面被按照一定韵律组织起来,反复运用到庭园的平面和立面之中。这些三角形块面有的用来定义水池的形状,有的用来勾勒画坛的轮廓,有的则作为立面上的装饰,体现出立体主义所追求的几何的棱角美和简化的结构美。而在展出的另一个作品“塔夏德庭园”中,三角形、圆形、方形、锯齿线等形式语言被用于庭院中的草地、花坛、树、池等元素,构成了一个抽象的几何平面,突破了传统庭园形式的束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7]。二战后,这些立体主义形式语言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像锯齿线这样的元素在20世纪中期的加州庭园中反复出现。

2.表现主义语言

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绘画在德国兴起并分为两个主要集团:德雷斯顿的“桥”社和慕尼黑的“青骑士”俱乐部。尤其是“青骑士”集团的表现主义喜欢采用较为抒情的抽象语言,其中两位重要人物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后来都进入包豪斯任教,将他们艺术探索的成果带入包豪斯教学体系,对现代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康定斯基提倡追求画面的“音乐化”的效果与精神的功能,主张把绘画看作是纯粹的形、色、线的组合,艺术家的一切感情因素部应倾注其中,从而摒弃了现实形象的再现,走向了抽象主义[8]。康定斯基画面中的线条与几何形体表现了激情与理性的和谐,而其中的点、线、面既相互配合又彼此抗衡,生发出集结的力量与精神。这些线条及其构图关系在加州庭园设计中也经常出现,圆、弧、角、折线等形式经常被用来形成庭园中的墙体、铺地、棚架等元素,富有张力的平面形式被转化成自由流动的空间效果。

保罗•克利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些圆圈、箭头、数字、拉丁字母和其它抽象符号。在他看来,艺术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他的绘画体现了想象力和幻想在艺术中的作用,这使他的作品始终带有梦幻的色彩。英国景观设计师杰里科(GeoffreyJellicoe)从克利的绘画里获得了相当大的启发,在他的景观作品中,神秘的水面、弯曲的水道、不规则的曲线花坛……构成了如克利绘画般的梦幻场景。在他1960年代设计的舒特庄园(ShuteHouse)平面图中,可以看到这种自由而随意的线条,同时在建成的实景中也可以感受到克利绘画中散发的那种神秘而浪漫的气息(见图2)。

3.超现实主义语言

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超现实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从达达主义中分离出来。超现实主义绘画从其发端起,便分为两支,一支被称作“有机超现实主义”或“象征的、生物形态的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有米罗、马松等,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接近于抽象的画面;另一支被称作“超级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他们的风格体现为精致描绘的细部和可以认识的场面及物体,但画面上的各类物体都是脱离了自然结构的奇怪组合[9]。超现实主义的这两个派系的差异并不是景观设计师们关心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来自于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那些有机生物形态才是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形式可以直接应用于景观设计之中。尤其是西班牙画家米罗(JoanMiro1893-1983)和法国艺术家阿普(JeanArp1887-1966)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为超现实主义和景观设计之间搭建了桥梁。他们作品中表现出大量的生物或其他有机形式,如肾形、纺锤形、梭镖形等,这些形式本身就有“自然”的感觉,同时又能随场地条件自由变化,与景观设计仿佛生来就有着某种特殊的契合,因而成为景观设计师重要的形式来源[10]。

美国二战后的景观设计大量吸收了超现实主义艺术中的生物曲线,比如在加州庭园的代表作品“唐纳花园”中,整个庭园的布局就采用了流畅的生物曲线,将绿地、水面和铺装组织成极富抽象性的构图,同时在庭园中还布置了一个梭镖形的泳池,令人想起米罗和阿普的一些作品。巴西设计师布勒•马尔克斯(RobertoBurleMarx)的景观设计也深受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大量采用流动的、有机的、自由的形式,结合色彩的对比,营造出具有巴西乡土气息的花园景观。

实际上,现代景观设计对现代艺术的借鉴是综合性的。往往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中,包含了来自多个艺术流派、多种艺术思想的影响。比如二战后兴起的加州庭园,就将立体主义的空间观、超现实主义的有机曲线等综合运用到庭园设计中,结合加州的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当然,西方现代景观虽然从现代艺术中借鉴了许多形式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景观设计只是对这些形式语言的一味套用。优秀的景观设计始终把功能需要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传统形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要时,就从艺术革新的成果中积极借鉴,从而形成了现代景观风格。

三、结语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固然有着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形式的建构和风格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领域的革新。近20年来,我国景观建设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局面,各种西方景观设计的形式、观念和手法大量涌入国内,对其采取消极的态度一味“抵制”不可能带来民族文化的振兴。所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成果,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景观作品是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但我国与西方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西方当代景观的形式是在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背景中形成的,它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承载体,充分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文化精神。我们在对西方景观设计进行借鉴的时候,只有先认识这些形式背后的意义,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提高辨别和鉴赏能力,做到选择性吸收。另一方面,了解西方景观形式的艺术渊源,也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本土的艺术中吸收创作灵感,不仅仅从传统的园林,而且可以从更广泛的艺术领域吸收借鉴,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创造出体现民族艺术精神的景观作品。

作者:张健健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