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绘画创作现代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创作技巧从古典形态到现代
形态的转换而更侧重于将生活经验中的美挖掘出来并渗透到自己的情感因素中,在表现上多是追求借物抒情、象中有意、隐约朦胧的意境,并善用简单的黑白线条使画面更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在《寻觅》系列《寻找来翌》中,《夜莺啊夜莺,带我飞好么》《太阳啊太阳,请等等我》《下一站是哪里》《你好,夏天》等体现出绘画的现代形态创作技巧,不管是黑白线条的流畅运用,还是色彩方面的独具一格,都使得画面的空间排列因合理而不显单调。《眸》系列中《墨镜啊墨镜》《二重身》等则展示了女人与镜子之间隐含的寓意,自己在镜中投下的影子是平时躲藏在心灵深处的另一个自我,如何清晰地认识另一个自我则是画家创作中隐喻的主题。
二、艺术表达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解构
随着急速的全球化进程,消费主义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欲望变得合法化的后果便是文化价值与信仰的支离破碎。不少画家通过绘画对社会问题提出质疑,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达方式表现社会现实的缩影,并采用夸张新奇的视觉表达进一步解构物欲时代道德价值的重量,以揭示中国消费时代隐含的现实。这类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主要有韩旭成的烂白菜、张建俊所绘盛宴过后的杯盘狼藉、张小涛笔下腐烂的草莓等,他们形成了绘画领域一支独特的“糜烂欲象”视觉表达群体,以日常生活常见物质、现象入手,展现自身对物欲社会“病态”现实的感受与体悟。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大都用与“垃圾”“堆积”相关的比喻方式,辅以绚丽灿烂的色彩使得这些本已变质的东西产生物欲的诱惑力。如张小涛《来自天堂的礼物之二》以华丽空洞外表引诱人的发霉的奶油蛋糕的“烂”为感受,营造出一个由强烈主体欲望造成的糜烂的物欲社会。张建俊的《漂流的物》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示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引起受众内心共鸣。此外,张小涛的《溃烂的山水》系列、张健俊的《餐桌》系列、韩旭成的《白菜》《器官》系列、刘海舟的《鸡肉》系列、邢波的《儿子》系列、刘芯涛的《渍夜》等通过各自不同的画面艺术表达,塑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显露出溃烂的气息,体现为一种消费、奢靡与焦虑、空虚相矛盾的临界状态,从而实现画家本身对于现代都市物欲消费与精神空虚的反思和批判。
三、题材设计向中国当代生态题材绘画的转型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绘画创作题材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绘画艺术家更多地将视角放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随着全球生态浪潮的兴起、生态学和艺术学的交叉与融合、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得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关注自然生态,艺术家大量生态视角绘画创作的涌现使得绘画创作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类艺术家更多地在国画和油画上展现自身具有生态意识的创作理念,画家徐青峰的油画《我静静的喘息》、李孝萱的国画《悸动》、徐唯辛的油画《酸雨》《过道》系列等作品都充分地展现出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艺术家更是通过图像化对生态危机进行全面控诉,冯少协的《脱衣舞》、邵戈的《城市垃圾》系列、徐青峰的《天空》、徐晓燕的《蝴蝶泉》《望京街》《移动的风景》等将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急速发展造成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充分而真实地展现出来。这些生态题材绘画创作有着多元化的叙事语式,如,徐唯辛的油画《酸雨》《过道》及徐晓燕的作品展现出绘画中自然生态叙事语式;冯少协的油画《卡拉OK》、徐唯辛的油画《工棚》《打工图》通过展现社会生态问题呈现出强烈的社会生态叙事语式;陈安健的油画《茶馆》系列、黄京哲的油画《大城》系列、陈海强的油画《城市之新寓言》等精神生态叙事语式,表达了艺术家对当代人内在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关注,作品中渗透着对生活本真重现的呼唤,期待僵硬化的生命本位能够寻找到正确的道路使得自然与和谐复归。
作者:杨捷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