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发展

一、黑龙江省民俗艺术中的设计元素

1.实用及象征化的造型

民俗艺术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发展而来的。黑龙江省四季分明,大多数时间处于严寒气候,物质资源丰富,且随着气候的更迭而变化着,不如南方稳定。在这里生活的渔猎民族为了生存就必须随着食物的来源改变自己的居身之处,这种快节奏的不固定的生活方式使其设计中的造型元素大多数以实用为出发点,装饰元素较少,先考虑实用性,然后再根据各民族的审美需求来进行改造及装饰。如鄂伦春族随迁随带的圆锥形简易民居“撮罗子”,便于活动、御寒效果好的宽大袍服、达斡尔族用来迷惑猎物及御寒的狍头皮帽等。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其民俗艺术中的造型元素还由各民族的文化及审美所决定,并且具有相应的象征意义,如满族的乐器八角鼓的八个角代表八旗。黑龙江省的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里萨满的神帽顶端装饰的粗挺的翎毛代表萨满能够具有鸟类通天的神力;神帽上的各色飘带、铜铃的数量、鹿角上的枝杈数量代表萨满的等级等。

2.原始奔放的图案图形

图案图形元素与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密切相关,是作为象征性的符号来广泛运用的,表达了民族的思想意识,是民族智慧的沉淀与结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图形图案元素应用范围很广,建筑、服饰、生产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体娱乐用品、宗教祭祀用品等都用其来装饰。我国的剪纸艺术享誉世界,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剪纸文化,龙江很多少数民族的图案图形元素都在“剪纸”艺术上有所体现,由其来表达吉祥寓意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并且还将宗教信仰的一些元素融合到剪纸艺术中,具有一定的图腾性质。赫哲族的“鱼皮剪纸艺术”产生于造纸技术传入赫哲族之前,多作为图案板(即模子)或“贴花”(即直接缝绣在衣物上)来使用,而非纯粹的艺术欣赏品,实用性及装饰性极强。鹿和鹰被尊奉为神,因此在赫哲族的动物图案中,这两种动物的形象最多见,造型也丰富,多表现正面或侧面的形象,装饰性也很强,如一些图案将鹿角、鹰的翅膀、尾巴用螺旋纹来表现等。鱼、鸟、走兽、水、云等动物、自然物的形象也由具象到抽象逐渐演变成几何纹、螺旋纹、云纹、水纹等装饰纹样。满族的剪纸艺术构图采用散点式,没有透视关系,所表现的人物、动物等皆不重叠遮挡,其直线的运用多于曲线,走剪干净利落,风格独特,造型夸张大胆,主观性强烈,民族风格浓厚。

3.寓意鲜明以及原生态的色彩

色彩能够反映并代表人们的心理感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同图案图形元素一样,不同的色彩在各个少数民族中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如朝鲜族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从发饰到鞋袜都以白色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女裙再配以亮丽的颜色,显得愈加清纯俏丽;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作为宗教色彩,教堂用蓝白两色进行装饰,回民所穿服饰也以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男服以黑白搭配为主,头戴白色“回回帽”,上身穿白色衬衫,外面套黑色坎肩,整体感觉十分洁净雅致。色彩元素的运用还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有关,黑龙江省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族为了能够在狩猎过程中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他们的服饰色彩以兽皮本色为主,只是在兽皮图案以及皮边饰上染以较为鲜艳的颜色作为装饰,非常古朴自然,粗犷大气。这些少数民族的临时性民居“撮罗子”也为其建筑材料(木头、桦皮、狍皮)本色。黑龙江省大多数少数民族喜爱鲜艳的色彩,并将其用在服饰上及生活中,使得他们的生活色彩纷呈,充满活力。如满族的女服—旗袍的色彩没有特殊的喜好,或淡雅,或浓烈,他们的剪纸艺术不单单拘泥于红色,窗花、挂笺在节日里一般都用五色纸剪出;赫哲族的妇女喜欢色彩,常采集花朵取色涂抹在鱼皮服上,“妇女的衣服用山上各种颜色的花瓣染成鱼鳞花,如鳇鱼就在鱼鳞上染金色鱼鳞花,草根鱼就染成草根鱼鳞花”。

二、黑龙江省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的民俗艺术丰富多彩,北方特点突出,可作为现代设计中创作的艺术元素非常之多,能够渗透、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为了凸显龙江特色,可以在民族特色酒吧、餐饮店、旅店中根据需要借鉴利用一部分民间建筑中相应的造型元素,也可以打造一定数量的民俗文化村来宣传黑龙江省的特色民族文化,并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旅游产品等运用图案图形元素、色彩元素、材质(鱼皮、桦皮等)元素等来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加上现代设计的时代感,可以将现代感与历史感双重显现,从而增文化性、趣味性和地域性。以下将从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旅游产品设计三大方面进行简要探究。

1.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受现代设计的影响,当代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到处充斥着几何形状、高大的玻璃幕墙,虽然雄伟壮观,但是少了一些人文气息。民俗艺术中的设计元素以生活性为主的创作理念及原生态材质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在中国元素逐渐回归的今天,已经有很多成功地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应用典范,如乔晓光教授将剪纸艺术应用在舞台及环境的设计—《寻找娜拉》(挪威现代舞剧在北京演出时的舞美设计)、《城市风景》系列(奥黑尔机场1号航站楼的环境设计)。黑龙江省的设计师现在也开始认识到弘扬传承本土民俗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所产生的独特性,并且已经开始应用到现代建筑与环境设计中,如哈尔滨市关东古巷中由混凝土制作的巨大“撮罗子”造型等。目前,黑龙江省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运用仍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并且能够做的依然很多。笔者认为,鱼皮、桦皮等原生态材质的运用能让人立即联想到黑龙江省渔猎民族的民俗文化,再加上其防水防潮的特性,这些材质十分适合用来装饰或制作特色酒吧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酒店、旅馆中的门窗、吧台、餐桌、餐椅等,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新奇之余又倍感亲切的心理效应。满族及赫哲族剪纸艺术中的造型大胆奇异、神秘诡谲,其图案图形元素中的动植物、人物形象等都可作为玄关及配套环境、公共场所中的雕塑设计。小小的剪纸造型放大后能够造成强烈的视觉震撼,自然而然就将人们带入到民俗艺术的氛围之中。材质以本色为主,配以少量自然界中鲜艳色彩这种朴实自然的色彩搭配能够使人产生舒适怡情的心理,因此公共场所中的休息区、图书馆、酒吧、旅店等都可以借鉴。

2.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包含的范围很广,有标志设计、招贴设计、插画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书籍设计等,其传播的速度快,简单明了的表现方式最容易被当今大众所接受。在表现一些带有黑龙江省地域性特点的平面设计时,可以将剪纸艺术、鱼皮艺术、桦皮艺术等民俗艺术中的图案图形、色彩等设计元素带入,进行重新创意,这样的设计既能增加亲和感、文化感,又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在被大众快速接受的同时又能回味无穷。民俗艺术中的镂刻、镶嵌、压花、印染、烫烙、彩绘等工艺也可以应用到平面设计当中,使之具有民俗风情,满足现代人的怀旧情怀。以书籍装帧设计为例,纵观现在有关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书籍设计,大多数的设计更像是一本教科书,从封面到内页设计都缺少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如设计关于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渔猎民族的书籍,其原生态色彩搭配就非常适用于内页设计,鱼皮、桦皮等材质及其纹理,还有制作工艺,如印染、镂空、烫烙等都非常适用于封面设计,使书籍整体呈现出视、听、味、触、嗅这五感,让人感到手中拿的不仅仅是书籍,还是一件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品,同时具有阅读功能与收藏价值。

3.旅游产品设计

在旅游地购买旅游纪念品是每位游客的必然之选,因此,优秀的旅游产品可以在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传扬本土文化。现在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旅游产品大多数停留在鱼皮粘贴画、桦皮粘贴画、剪纸、桦皮小手工艺品等手工艺术品上,因其烦琐的工序、纯手工制作效率不高,导致产量相对较少,虽然有很多精品,但是高昂的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因此,能够批量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笔者认为,在一些特产的产品包装造型可以借鉴利用少数民族的建筑造型元素(如“撮罗子”的圆锥形造型)、原生态材质、图案色彩元素、工艺技法等,让游客在买到特产的同时,其包装也可作为特色产品进行保留收藏。旅游产品还可以“老元素”与“新技术”结合运用,如将桦皮纹理画、桦皮粘贴画镶嵌在漆盘中;将黑龙江省的剪纸艺术应用在黑陶上进行镂空处理;在不锈钢书签上将萨满艺术中的图形图案镂空制作等。这些新技术与民俗元素的结合能够使现代人没有陌生感,还会觉得新奇有趣、典雅别致,使人乐于并积极了解这些元素背后的民俗文化。

三、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与艺术,将民俗艺术中的一些元素用现代设计的表达方式重新体现,既能够作为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而使其轻松地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又能使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发扬光大。民俗艺术由生活发展而来,现代艺术设计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两者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在现代生活的影响下,黑土地上的龙江人民大多数已经加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艺术逐渐退出现代的舞台。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或者利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方式将其精髓呈现出来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林学伟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