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艺术设计的新起点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新起点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艺术设计的新起点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以围绕跨学科领域下的微生物作为艺术设计新媒介。希望通过对比微生物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差异,了解微生物新媒介的价值。最后提出微生物新媒介发展中所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向。从而鼓励帮助更多的现代艺术设计者能够从微生物新媒介中找到新的切入点应用到作品中去。

关键词:微生物;新媒介;传统媒介;差异;艺术设计

一、引言

现如今艺术设计为了追求差异性,创造性。人们已不能满足传统媒介带来的创作素材,而开始将目光伸向了跨领域学科中去。同时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开阔了艺术家的视野,也为其提供了探索新媒介的可能性,为设计艺术提供新的起点。在勇于尝试的实验艺术推动下,微生物成为艺术家研究者开始关注的新媒介,微生物为媒介的作品也不断涌现。微生物媒介带来的图形表现新形式和奇特的感官感受都是值得去我们探索研究。

二、微生物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共同点

研究微生物新媒介首先需要拆分新媒介这个词——“新”,“媒介”。作为“媒介”,微生物具有哪些特点可以使之成为一种“媒介”。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讨论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之间的共同点,而这些相同点也就使得微生物具备了作为媒介的条件。“新”这个词就需要与“传统”相比较,寻找“新”与“传统”之间的不同点,通过这些不同点了解微生物新媒介的优势、价值。1.两者都具有图形时尚虽然微生物的定义为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但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革新,比如光学显微镜,微观摄影等技术,拓宽了人们所认知的世界。微观界定下那些不可见的微小生命也就成为了一种可见或可被感知的存在。纵览各类微生物摄影图片,或是具象生命体图像,或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图形,可以发现这些微生物图形样式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有趣的造型表现。这些在微观技术辅助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所展示出来的图形表现力,使得微生物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同能够成为时尚的现代图形。2.对元素都可进行筛选,控制与传统媒介相同,微生物媒介是可以对元素本身进行筛选控制的。在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下,使得科学家可以通过微生物菌种分离移植培养等各种实验技术来筛选控制微生物。同样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借助这些实验技术来控制作品中所需的微生物种类、形态、表现形式等。借助技术的可控可选择性,能够承载更多思想,得到更多神秘奇异的作品。微生物艺术家陈友桐,在其作品《水位》装置作品中,将微生物培养基(微生物生长所需养料)制作成三角立体。露出水位的培养基部分人工接种满单一的菌体,水位以下则由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自然生长。最终随着自然蒸发水位的变化,水位上下菌种相互遏制,成为一种动态的装置作品。陈友桐便是通过了解微生物群体个体的不同特性,通过营养环境的不同从而在作品中筛选、控制微生物,最终通过微生物来阐述自己对生存、繁衍、生存的感悟。3.素材的多样化满足各类需求传统媒介数量繁多,种类复杂。相对于微生物新媒介而言也同样拥有数量种类上的优点。微生物的定义为一切肉眼看不见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是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等工具才能看清楚的生物。正因为这样广泛的定义注定了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是庞大的,其中甚至还有很多是人类还未发现的。微生物涵盖范围广泛,就细菌这一类大众较为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而言,其种类数量就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就能。这些丰富的种类资源足够给艺术设计带来无穷无尽的启发和灵感。同时,每一种微生物具有自己独特的图形表现,而根据这些多样的特性可以找到满足各种需求的素材。

三、微生物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不同点

1.两者的观察维度各不同微生物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研究的对象在维度上有所区别。(宏观和微观是相对的,此处所描述的是从两种媒介的体积大小上的宏观与微观。)微生物媒介的大小便注定了需要从微观的角度为起点,聚焦微观的某个细小生命体或从微观认知再向宏观的展示。而传统媒介则是从宏观可见的角度去观察。正因为观察维度上的不同,注定了微生物新媒介比传统媒介更新鲜、更神秘。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的元素带来的话题性更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其图形上带来表现造型的陌生感和内容上代表的生命自然的神秘感,刚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新鲜、创意图式的爱好。而这样的神秘和独有的吸引力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2.微生物新媒介独有的生命活力与传统媒介不同,微生物媒介作为生物媒介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生命活力,其从出生、成长、繁衍、死亡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对于微生物的认知,不仅仅存在生物学科中,而是紧密贯穿于人类的整个历史文明进程中。从最开始的生命起源,到现在人类可以使用工具观察微生物,甚至能够把微生物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命其微小的生物形式和内在的生命张力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因为微生物媒介的生命活力特征,活体素材会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变化,另一方面还会因为周遭复杂的环境的变化呈现变化。这种微生物新媒介的生命活力带来的随机性也成为了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特殊特征,未知的随机性也能够带来神秘的趣味体验。因此使用微生物新媒介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复杂的心理需求。3.微生物新媒介造型更奇特微生物图形一般所需要的是微观摄影技术,需要借助显微镜等设备的支持。因为使用的工具和观察维度的不同,注定了微生物图形和传统图形相比会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效果。观察微生物个体时,一般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后将“隐形”的微生物清晰化再通过局部的放大到超常的状态,从而观察到一种独特的图像。并且微生物是人类肉眼不能看清或看不见的存在,因此微生物所创造的图形注定是人类难以想象的存在,这也造就了微生物图形造型的特异性。而在当下现代艺术设计追求的是创新性、差异性,微生物媒介恰好能够成为这样一个新切入点。四、微生物新媒介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1.微生物新媒介普及化问题首先是使用微生物的入门难度大,在使用微生物媒介时需要微生物进行深入的了解认知,甚至要长期与生物实验室为伴。同时,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庞大、特性复杂,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是难以进行分类选择的,因此整个微生物媒介研究中需要专业的人员支持共同探索。正因为其入门难度高,也就注定了其无法大面积普及使用。如何简化繁琐的搜寻素材资源过程;如何通过信息可视化使微生物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如何对微生物新媒介有效归类等这些都是微生物新媒介普及化需要探讨的问题。2.道德问题微生物新媒介作为对“活体”的一种使用,会干涉到微生物自然生长甚至对它们进行改造,这难免会触及到人类的道德伦理问题,从而受到争议。然而作为微生物新媒介而言,“活体”的意义也是其独特的特性之一,并且因此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凡一件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或挑战道德伦理社会的接受度,亦或是谨慎的将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变成实体,都是艺术设计者自行去选择的。

四、结语

目前,对于微生物新媒介的艺术设计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只有少数的艺术设计者有所涉猎。但是这几年生物工程研究飞速发展,其研究价值越来越重要,探究的内容也愈来愈多,微生物层面的内容对个人影响也会越来越深。微生物新媒介必将成为艺术设计者眼里一颗耀眼的瑰石,吸引他们去研究。因此现如今我们更应当积极正面的探讨微生物新媒介,勇于尝试,为微生物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艺术设计的新起点做下铺垫。

参考文献:

[1]虞志红.《微观世界中的图形时尚》[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第9期,第30-33页.

[2]任建军,李佳,肖丰.《新造物:以生物为媒介的实验艺术》[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34-39页.

[3]张海涛.《陈友桐推介词:微•生•物》[J].《美术文献》,2012年第3期,第24-27页.

[4]饶鉴.《广告创意“非常态”思维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06.

[5]范旭阳.《微观图像在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7,第8(06)期,第62页.

[6]武雪缘.《从自然科学到设计艺术》[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7]高洁.《有秩序的空间—微生物作为当代艺术新媒介之探索》[D].大连工业大学,2015.

[8]冀胜贺.《微观造型艺术美的延续与创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9]陶霏霏.《从自然科学规则到视觉图式的生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作者:饶鉴 曾繁文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