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消费金融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消费金融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消费金融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探究

在FATF第四轮互评估结果驱动下,国内反洗钱监管形势日趋严峻,人民银行反洗钱执法检查不断深入,高额罚单频出,反洗钱处罚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重处罚、双问责”已成为新常态。从处罚原因分析,“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为反洗钱行政处罚的主要原因。作为监管处罚的主要指标,客户身份识别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应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消费金融行业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

第一,非面对面业务对技术参与识别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消费金融线上业务飞速扩张,其中大量交易均是以非面对面形式开展。这种形式脱离了时间、地域的限制,由通信、网络服务商等第三方提供服务支持,所有的信息传输和储存均是以电子介质进行。由于交易时客户无需与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即可办理业务,主要依靠客户注册的信息和验证资料完成交易,注册及交易过程人工审核少、时间短,增加了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难度,洗钱风险相应上升。第二,掌握实际控制人和交易背景识别困难较大。在客户的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凭登录名、密码、密钥、证书等来识别“客户”,但“客户”是否是账户所有人,还是实际控制人或受益人等,均无从识别。若账户被他人控制,账户资金往来的真实交易背景调查更无从谈起。通过这种方式,只能保证账户资金的进出履行了形式上的授权,但并不能保证账户资金进出是账户所有者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持续识别、重新识别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操作比较困难。第三,人工识别存在局限性。相对来说,线下展业人员普遍缺乏反洗钱专业知识,对客户身份识别了解不够深入,对客户身份识别的操作仅停留在核对及登记身份证件的形式审查上,缺乏持续识别、动态管理客户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不同洗钱风险等级的客户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合理怀疑的情况下,部分营销人员未要求客户提供进一步的证明材料,一方面担心详细询问客户信息造成客户流失,另一方面担心因客户投诉为工作带来麻烦,导致无法做到全方位了解客户情况。第四,客户身份信息质量待提升。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前提下,主要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稳步增加,多数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正增长,部分公司利润增幅较大。庞大的客户群发展既为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充分掌握客户身份信息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客户端人为操作失误导致录入信息错误,或在业务存续期间没有识别客户信息缺失并进行补录更新;识别手段缺失导致信息真实性难以提高,如客户提供非居民身份证件开立账户或办理业务,核验证件的手段有限;系统设计缺陷导致信息不准确,如职业选项不全,地址输入简化,或不按统一格式录入,后续难以对客户信息进行匹配和精确调查等。

二、依靠科技手段识别和防范风险路径

一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措施。针对业务特性,采用更为严格和复杂的客户身份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在客户支用等环节,综合各类相关信息,做好非面对面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和风险控制。二是加强信息交叉验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的作用,做好相关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多个渠道,多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以确保客户信息真实有效。三是强化信息管理能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解析、清洗、整合,确保客户信息更加精准的前提条件下,推动信息实现及时共享。四是打通系统交互断点。随着发展模式不断变化更新,渠道种类日益丰富,参与合作的主体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业务流程,必须配置强大科技基础设施,联通各信息系统,将反洗钱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将反洗钱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由核心业务系统接收整合后的预警信息,及时对相关账户止付、冻结,避免客户资金损失。

三、互联网信息交互视阈下客户身份识别

框架——以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为例为解决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互联网科技结合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持续赋能交互技术,通过贯穿业务全流程,加强大数据管理、关联验证等,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提供有效支撑。以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为例,从交互框架结合交互逻辑、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1客户身份识别框架及内容

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利用互联网信息交互开展客户身份识别主要分为三个机制,即事前验证,事中验证,事后验证。事前验证主要是在对客户进行授信前,对客户自主录入的信息进行验证;事中验证主要是结合用户基本信息、展业人员活动轨迹以及布置的风险策略进行验证;事后验证主要是对客户行为进行特征提取后予以监测,同时配合贷后风险管控机制进行持续跟踪。事前验证。用户在注册后,需要通过手机App中的OCR扫描功能录入身份信息。信息录入后,后台会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核查。若核验通过,则会调用人脸识别功能,对用户进行核身。通过旷世face++、腾讯云SDK将其与公安部门预留人脸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当前用户身份真实准确。此外,还可以在用户绑定银行卡的流程中,通过银行卡四要素鉴权的方式进行身份识别。用户身份验证完毕后,会对用户手机设备生成设备特征值并保存到手机上。根据特定的算法,确保在不读取用户手机硬件特征码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用户设备的唯一性。事中验证。客户经理需要使用专用的营销手机完成整个进件流程。通过水印和额外的签名核验算法等技术,可以确保图片拍摄的有效性,进而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可信。同时,在客户经理展业的时间段,营销手机会间隔上报坐标信息,后台通过定位汇聚形成营销的行为轨迹。通过轨迹的坐标和时间,结合水印相机打标的水印信息,可以回溯整个展业行为,定位排查可疑风险,确保营销行为真实可信。在三方数据方面,杭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积极拓展合规数据源,以脱敏的方式获取用户身份的可信度指标。通过以上三个环节交叉印证,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可信、营销行为真实可信、职业信息真实可信,最终完成对客户整体的身份识别。事后验证。随着对隐私保护的重视,最新的手机系统一般都不允许或者无法获得硬件特征码,通过公司自研的设备指纹算法,能够在不获取硬件特征信息的情况下,自行生成隐藏ID,当用户使用的设备有切换时可以及时发现而不用获取硬件特征权限。基于设备指纹,可以清晰地识别出用户切换不同设备的情况,切换次数过多、短时间内在很远距离连续登录,或是短时间内多个用户在相同地点支用引发风险聚集,都会触发后台风险策略介入拦截,具体策略包括实时计算变量、离线变量计算、风险聚集感知等。当用户修改密码、支用风险过高、支用金额过大时,以及人脸识别时间过期,都会要求用户重新做人脸识别,来完成用户真实身份的二次确认,进而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2主要特点

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客户身份识别整体框架的事前、事中、事后验证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覆盖全面。该机制通过区分线上、线下不同业务场景客户身份识别的异同点,统筹进行规划。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如图像AI识别、人脸识别、OCR识别、设备指纹识别等,还创造性地将“隐”水印、LBS轨迹管理与客户身份识别相结合。同时,针对用户单位名称不规范以及更新不及时的情况,通过LevenshteinDistance算法机型模糊匹配,大幅提升了客户身份信息可信度。二是多信息源整合及快速数据处理能力强。在整个业务周期中,涉及多种类型数据要素,包括图片、坐标、时间、名称(模糊)、三方数据源等。不同的要素需要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提炼加工并进行处理比对,如身份证照片、人脸识别关键帧图片、合影照都有用户人脸图片,需要进行交叉比对。用户单位名称因行政原因进行的调整,会导致多信息源返回数据存在偏差,需要通过模糊匹配进行风险识别。此外,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经过加工后会生成大量的变量,如对人民银行征信数据进行加工后会生成几千个不同的变量供决策系统参考。上述这些信息要素容量较大、并发程度较高,杭银消费金融公司配置了超过200台ECS虚拟服务器,可支持风险自动决策在秒数级别完成精准运算,很好地支撑了业务发展。三是科技领域人力资源投入较高。人才密度是衡量企业技术实力的关键指标,拥有规模庞大、配置完善的科技团队,对驱动业务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在科技、风控、策略等领域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8.4%。四是创新研发力度强。因为企业对自身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有限,大部分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战略性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管理。为避免上述情况,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以高质量专利创造活动为抓手,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竞争力的核心。截至2021年,申请并获得五项专利。互联网信息交互技术的创新,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金融产品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大幅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二是基于交互数据多维度交叉验证优势,解决消费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风险管控起到强有力的支撑。未来,仍需在科技领域投入研发资源,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在合规框架内,强化各渠道间信息互信共享。密切跟踪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更新迭代,深入研究金融科技与反洗钱领域,特别是客户身份识别环节的连接点,打造更加安全、可信、高效的智能生态环境,推动反洗钱工作质效提升。

作者:刘辰熙 李丹萍 徐晓东 单位:杭银消费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