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消费心理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较强的学科。本文从消费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路、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高职
一、引言
消费心理学与营销人员心理学课程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设置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掌握消费者基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和预测能力,以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该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必备的消费者心理分析能力和以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情商素养,同时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其他技能的培养提供心理学支持。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有过多种尝试,笔者也在实践中探索建设一门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解决该课程理论性强与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之间的矛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如何增加课程教学直观性、课程成果的应用性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成为该门课程建设的难点。基于以上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课程设计理念,以消费者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设计该门课程。笔者在课程建设中明确了三方面的改革思路。其一,强调工作需要与学生需求并重。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兼顾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其二,简化理论,以够用实用为主,精讲多练,重实际操作,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其三,关注学生学习特点,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该课程通过设计消费活动各环节和场景,选择典型业务环节,组织消费心理活动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结合营销实务掌握消费心理,提高分析与运用心理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以消费者心理规律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件、教材、练习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实训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消费心理分析和运用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摘要:手机包装设计在消费体验中是属于消费中和消费后的环节。本文研究了消费心理学对手机包装设计的影响,分析了在消费心理学指导下,手机包装在造型、图案和色彩设计方面的应用,以及开箱仪式感设计对于用户心理体验的影响,提出满足用户情感体验和共鸣的包装设计是手机品牌产品的有机组成。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包装;图案;色彩;仪式感
一、消费心理学对于手机包装设计的影响
消费心理学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意识,对于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因素会有着明显的影响,最终决定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消费行为一般出于两种消费心理,一种是本能性消费心理,另一种是社会性消费心理。本能性消费心理取决于消费者个体的气质、性格和意志、能力等,社会性消费心理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行为,也是影响和支配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居民平均收入而言,手机作为一种较高消费的必备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时一般会提前进行手机的了解和比较,会就品牌及功能、配置等各方面详细查看,他们很少会象别的产品一样,因为产品的包装而冲动购买,因此,手机包装的设计,就要考虑到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行为中的的体验。要让这种消费过程有着符合预期甚至超过心理期待的体验,消费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形成的体验,是整个消费活动中对于消费者留下最为深刻的心智感知。
二、手机包装设计在消费心理学指导下的应用
1.手机包装的造型结构设计
综观手机的发展历程,手机最初是作为一种奢侈品类出现,动辄上万元的手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2G到5G的过程,手机也由单一的通讯工具变为一台多媒体多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它的包装造型设计也从突显手机特点的个性化包装到如今的更为注重环保与便捷。十年前和智能手机刚兴起时,厂商为了让包装能够配得上高昂的手机价格,均把奢华包装作为高端手机的身份象征,基本都是一个巨大的、内部摆放了大量手机附件的盒子。根据手机的外形特征,常用的包装盒设计可分为摇盖式、开窗式、抽屉式、异样式和结构式、组合式等结构,丰富的结构样式为手机包装提供了创意实现的可能。所有的手机包装结构中,其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且令人惊艳的,当数2008年HTC推出的钻石(Diamond)款手机,这款手机的背部呈钻石的菱形切面,其外包装是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形状,在整个数码行业的商品中独树一帜,让人过目难忘。索尼爱立信的初代XperiaX1手机的包装,则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对开门”结构,极富创意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初代iPhone手机一面世就选择了小巧、紧凑的天地盖包装,有别于当时豪华、硕大的手机包装。十余年的市场检验后到今天市面上所有主流手机,几乎都是沿袭了iPhone手机的包装结构,长方形的包装盒都是简洁的天地盖样式。仅管包装结构相似,但是每个品牌仍然是有设计的细微精妙处。据小米手机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介绍,在小米3手机的包装设计中,使用纯木浆牛皮纸材质包装盒,衬托出其高品质感,为了保证包装盒子每个折角挺直的直角,纸张背面的折角位置事先用机器打磨出了12条细细的槽线,同时将包装盒壁向内设计了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此来避免盒子成型后因受到外力叠压或挤压时出现的略向外扩张的物理现象,此外,手机盒底部边长比顶盖部减少了1毫米的精微梯形设计,也保证了用户打开手机盒时的便捷性,不必来回摇晃或需要非常用力才可以打开顶盖。这样一个手机包装盒,设计团队历时6个月,进行了上百次打样,30版结构修改,制作了一万多个样品,最后才完成这样精益求精的手机包装产品。结合消费心理学中的传播理论,一个自带话题的手机盒对于手机产品本身也起到宣传和口碑裂变传播效果,强烈的追求极致和精致的细节震撼了客户,也震惊了包装生产商,引发了他们在微博和微信的自发转发,真正让包装与手机产品一样完成了差异化品质感和功能的创建。
摘要:通过对案例教学的步骤进行阐述,介绍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对策,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案例教学;
消费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地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掌握在现代营销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消费心理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与其应用性强的特点极不相符。针对这种现象,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的步骤
1)精选案例:选择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故事作为典型案例。2)阅读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故事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案例故事。3)提出问题:根据案例,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4)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5)找出解决方案:根据讨论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6)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与评议,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明确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主导者;同时要注意案例故事的选取不应只有正面案例,也应该有反面案例,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加深印象。
2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对策
讲解理论首先要对学生讲授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要精炼。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选取简单易懂的图示、例子辅助教学。此外,在课堂上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总结。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选择最新的、接近学生生活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案例之中。个人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做预习,要求他们阅读案例并通过自行搜集材料对案例进行思索与分析,对布置的预习题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整个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分组讨论在个人充分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个成员各抒己见,说明策略与方案并陈述理由与依据,最终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组内达成共识。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让大家自由讨论,教师对此不做评价。全班交流教师主持全班进行讨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互相争论的情况时,教师要善加引导,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理解,最终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潮。归纳总结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与概括。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应该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的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欠丰富、教学方法未能与时俱进、师资薄弱、评估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改革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包括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积极建设师资队伍、保证评估模式的科学性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国家培养市场营销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市场营销专业
消费心理学属于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了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主要研究人们消费时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规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科学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在运用时往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高校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教学改革。[1]
一、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消费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主要对消费者参与消费活动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属于新兴学科。[2]在学习消费心理学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消费者心理特征和活动过程、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态势等。对消费心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效益,提升经营者的经营效益。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会经历认识产品、对商品产生情感、最后形成购买意志的过程,这是他们在购买物品时的心理共性,不同消费者在心理表现及表现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的认识比较全面,有的认识比较片面,有的比较果断,有的比较犹豫。[3]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会通过消费活动体现出来,这属于消费者独特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这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与评价。实际上,消费者产生的认知与评价就是情感体验。只有对消费者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才能充分了解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认识到消费者的认知及体验。消费者心理不仅会受到内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外部因素制约,在条件和环境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行为会更接近。消费者心理的外在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属于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的重要外在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在国家、民族、地域不同的情况下,消费心理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对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会间接影响产品的设计。二是消费群体的影响。个体消费主要存在于群体消费中,不同消费群体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群体在心理方面呈现出的特征会对个体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产生一定影响。三是商品的影响。消费者消费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比较满意的产品,因此商品因素会对消费心理产生决定性影响。商品因素包括品牌、设计、价格、他人评价等多个方面。四是购物环境以及营销沟通的影响。购物环境会对消费者在购物时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适宜的购物环境有利于提高商品对消费者的整体吸引力。营销沟通属于销售运用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商品设计、广告宣传、商品营销人员直接沟通等,商品营销只有在与消费者合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与消费者之间构建良好关系,保证营销活动的效果。开展营销设计与营销活动时需要与消费者心理需求结合在一起,适应消费者的实际心理需求。
二、消费心理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当前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在教材内容方面不够丰富,多为理论知识讲授,对学生的实验实训、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不重视。[4]同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多来自心理学、博弈论相关内容,整体比较陈旧,未反映消费心理学全新理论与动态,理论与实践之间也未能充分结合,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不符。因此,要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
1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对策
讲解理论首先要对学生讲授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要精炼。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选取简单易懂的图示、例子辅助教学。此外,在课堂上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总结。
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选择最新的、接近学生生活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案例之中。个人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做预习,要求他们阅读案例并通过自行搜集材料对案例进行思索与分析,对布置的预习题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整个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分组讨论在个人充分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个成员各抒己见,说明策略与方案并陈述理由与依据,最终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组内达成共识。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让大家自由讨论,教师对此不做评价。全班交流教师主持全班进行讨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互相争论的情况时,教师要善加引导,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理解,最终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潮。归纳总结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与概括。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应该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2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
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常常是教师“一言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学生对知识的精髓并没有较好地掌握,一旦面临实际问题,都会觉得无从下手。而案例教学法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并加以讨论。经过后期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双向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有效改善了师生间的关系,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使学生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应该如何应用,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作者:霍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