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承德市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承德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承德市生态循环农业为研究对象,总结承德市生态循环农业典型做法,分析承德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推进承德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经验;对策;承德市
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途径。生态循环农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仅可以繁荣农村经济,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它使农业工业化,使传统农业领域的农民成为农业的产业工人进而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融合一二三产业有机循环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生态农业”最早兴起于1924年的欧洲,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生态与资源的平衡,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式,来弥补资源短缺的现状。因此,研究病虫害防治、改善土壤质量的学者较多,因为现阶段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家畜粪便处理不及时导致土壤肥力流失、抵抗自然风险能力下降,只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物质多层利用型、生物互利共生型、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观光旅游型四种类型。不同地区依照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每个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本地区所特有的区域性问题。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的上风上水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具有多民族聚集的特点,在新时代承担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双重责任。目前承德市存在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稳定脱贫难度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承德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引进运用荒漠化防治、退化草地治理等技术,提高涵养水源能力,通过发展“互联网+智慧旅游”的模式,统筹各类资源,加大绿色产业培育,提高精准扶贫能力,探索出一条可操作、易推广的绿色循环发展路径,为同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作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承德市深入落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推进农业持续发展。
1承德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做法
1.1高端有机现代农业——滦平模式
滦平县以“清洁畜牧业+微生物转化+有机种植业”为主要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种养结合的循环现代化农业园区,已建设大屯尚亚、兴春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付家店没绿源等多个现代循环园区、基地,占地面积12000亩。农业发展以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遵循原则,按照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区内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相匹配;产业发展首先保障“水源涵养”功能,采用先进技术有效控制化肥、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膜、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此基础上,注重产品优质高效,发展“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生产。通过农业绿色产业转型、产品创新、品质提升,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1.2循环经济发展——平泉模式
平泉市秉承“产业链条中没有废弃物”的理念,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之路,培育形成了“食用菌、山杏、玉米、农作物秸秆”4条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围绕食用菌产业“原料零消耗、产品零库存、管理零污染”的“三个零”技术进行重点研究,研发形成了“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针状活性炭→热电厂吸附剂)—畜禽养殖—粪便肥料—还林(田)—食用菌原料”的生态经济循环链;利用山杏资源优势,培育出了“山杏—杏仁—杏仁露或杏仁粉(杏仁油)、山杏—杏核皮—发电—活性炭—文化创意产品(炭肥)”的循环经济链条;以玉米为依托,探索出了“玉米籽粒-酒精(白酒)-乙基氨、醋酸乙酯、乙酸乙酯”“玉米籽粒-酒精-酒糟-蛋白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池-沼液)-还田-玉米”等循环模式;以秸秆为依托,建立了“秸秆—青贮—养殖—粪便—沼气—沼渣(沼液)—还田”复合式庭院循环经济链条和“秸秆—青贮、微贮、氨化—舍饲牛羊—粪便—还田”以舍饲圈养循环经济链条。
1.3产业扶贫——隆化模式
隆化县近邻京津,是京津冀水源涵养的重点县,也是农牧业大县,以种植玉米、养殖肉牛为主产业,搭建了“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走出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动农户种植青贮玉米,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解决了农户从种植到出售的后顾之忧,养殖场将发酵后的粪肥提供给农户,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还减少了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实现了种植、养殖业的循环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益,提升了种植和畜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同类地区提供了绿色循环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2承德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生态循环农业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效益较低,而很多从业者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在技术选择上,更倾向于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业技术。在面临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问题与经济利益相冲突时,更多农民会优先选择经济效益。
2.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生态循环农业是蕴含现代科技的高新产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目前,承德市农业从业者普遍以当地农民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掌握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和内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2.3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承德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队伍不稳、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在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乡镇的农技站人员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工作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甚至有的地方基层农技站形同虚设,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这更加剧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难度,这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加严峻,使原本就薄弱的农技推广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缺少专门的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不能顺利推广。
2.4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承德市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偏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初期,在基础建设、土地污染治理等方面都需要高投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使社会资本投入和经营主体自身投入都明显偏低,成为了制约承德市循环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5农业合作社的引导作用不强
农业合作社对农民的引导效果十分明显,在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承德仍以散户种植为主,少数农户加入合作社,对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引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起到制约作用。
3承德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充分利用社会中各类教育资源和相关的机构,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形成大学—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户的多层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优势,既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又给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户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3.2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培养示范基
地打造现代农业实验基地,率先推进农业器械、仓储等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结合全域旅游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搭建“科研+教育+推广”的“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重点示范“生产+营销+加工”为一体的农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为全省农业企业做引领。
3.3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
搭建协同共建组织,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工作实效,不断健全投融资体系,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支持;加强创新政策支持,制定土地使用、财税支持、人才引进等集成政策和改革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3.4加强科技支撑,引进科技人才
整合现有科研机构,引进高水平人才,建设国内一流的地市级农业研究院,与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发、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施人才保障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大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确保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毕于运,王亚静,王红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现代生态农业创新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曹志平.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01):29-38.
作者:邵玲智 陈晓宇 刘冉 张翼新 暴世祺 张翼颖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