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休闲农业乡土文化发掘利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休闲农业乡土文化发掘利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休闲农业乡土文化发掘利用

【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不断向好,在这种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文化产业中,以我国广大农村为依托所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受到了不少消费者,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刚刚起步,许多地方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应从问题出发,以求得休闲农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土文化利用 

农村的较快高质量发展,依靠农村社会中已有悠久历史的农业无疑是最简洁,同时也是对于农村社会来说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依托休闲农业来发展乡村经济,不仅能够为广大农村带来短期经济上的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摆脱目前我国乡村社会中出现的千篇一律的建设现状。本文从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出发,分析休闲文化中融合农村传统文化的困境,并依据困境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一、乡村振兴中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

(一)拓宽收入渠道,助力农民增收振兴乡村的首要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并以此改善农民生活。休闲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在保留了原始的耕种所得之外,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农作物的观赏价值,增加农产品的经营途径,为农村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不少休闲农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绿色、无污染为特点,借助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有利于降低农村在原有发展模式中的环境成本,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结合乡风民俗,保护地方文化大多数的休闲农业,是依托当地特色的产品、资源或文化发展起来的,而目前一些形式的乡村旅游业,因为其“外来”的身份遭到不少当地居民的反对与抵制,这使得休闲农业的发展在一些地区举步维艰。如果能够结合当地传统民俗,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休闲农业,不仅能够提升村民对于休闲农业这一新兴事物的认同感,减小他们对于外来新事物的不理解与抵触心理,减少当地村民的阻碍,更有利于保护濒临消逝的乡村地方传统文化,提升当地居民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适应地方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如果农村地区继续无视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追求所谓的“利益”或借鉴所谓“成功经验”而借助大兴土木来发展旅游业或重工业,带来的利润是短期的,但对环境的危害却是永久的。反之,如果人们能够充分了解并且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特的生态旅游项目基地,则不仅能够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改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回收型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降低现代化在乡村社会中的违和感,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为集体经济确立了长期可持续的高效发展道路。

二、休闲农业中乡土文化的嵌入困境

(一)休闲农业内涵狭窄,乡土文化意识不强相对于我国传统农业,“休闲农业”诞生不过百年,许多随着经验积累出现的理论未产生,内涵窄,适应性差,在此种理论下嵌入本土文化困难重重。在农村,村民对传承文化意识薄弱,乡土社会文化传承局限于家族、宗族或村落,方式基本为口传心授,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文化有限,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加入本土文化,乡村可用资源不足。这种情况,以特色文化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使本地文化与休闲农业脱节,失去休闲农业发展中文化保护的目的,不会给乡村带来利益。因此,理论上不完善,适应性较差,乡村薄弱的文化意识使二者的嵌入存在困难。

(二)休闲农业形式相对单一,乡土文化景观难彰显所谓“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型态。如果单从这个概念来看,“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与经营形式就被限定在了“观光、休闲、旅游”这些项目上面。但是在现实的乡土社会中,这三个项目远远不足以涵盖不同的农村有条件去发展,并且最适合发展的特色项目。但是任何外来新兴事物在其发展的初期,都会经历一个较为保守的,照本宣科的探索阶段,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正是处于这个阶段。但是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同样是发展休闲农业,所选择的道路应该有所差异。按照我国休闲农业现有的发展道路,想要较为合理地在地方休闲农业中彰显地方文化尚有一定难度。

(三)休闲农业品牌不足,乡土文化价值难融入现阶段我国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几乎都诞生于同一种模式之下,对一种成功模式的盲目模仿导致我国的休闲农业缺少能够使人眼前一亮的特色。休闲农业的品牌,应该是承载了一个乡村、一个区域、甚至是一种文化记忆的标识,但我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却将这一最为重要的“特殊化”舍弃了。当农村想要强行将五千年以来诞生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套入一种外来的模式之中时,乡村文化的融入困难就会浮出水面。长此以往,又将会出现乡村文化与休闲农业发展经营模式不配套的现象,更加不利于休闲农业中乡土文化的嵌入与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乡村文化价值的传播。

三、休闲农业中乡土文化的利用策略

(一)加强休闲农业顶层规划,提升乡土文化功能定位对于中国乡村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手段来自以基层政府为代表的上层,对于休闲农业的规划与发展亦是如此。因此,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政府有能力,更有义务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规划。只有当基层政府意识到休闲农业对于乡村发展的意义,并从政府层面着手规划,休闲农业在乡村的发展才更有保障。为此,需要上层首先认清在地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结合文化特色与目前旅游市场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或者深入挖掘,始终将“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利用”放在休闲农业发展的首要地位。这就要求领导者不能只把文化当作一种特色,而应该将文化的功能定位提升至战略高度,明确借助乡土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的目标,以领导者的身份对本地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文化利用提出要求并监督执行。

(二)加强农业与文化的耦合,拓展休闲农业经营形式无论何时,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所有的重心都应该围绕“农业”二字展开。乡土文化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也只有与农业紧密结合才有在乡村嵌入的价值。乡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诸如种植当地特色传统农作物、在特定观光区采用本地古法种植、加工农作物等形式,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促进游客对于乡村文化的体验、了解与认同,使乡土文化贯穿于休闲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另外,也不能将文化嵌入只局限于农产品的种植阶段,可以同样在后期的加工、宣传与销售等阶段中利用前一阶段休闲农业的发展成果,打破传统的“种植特色农作物——销售”的一般模式,加强对于休闲农业产品后期的处理与宣传,更重要的是在宣传的内容上体现当地特色。

(三)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建设,推动休闲农业与文化融合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在相同的模式下要想独具特色,融合本地文化的品牌效应是不可或缺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品牌才最有利于吸引消费者。品牌效应要求农村拥有拿得出手的特色品牌,而这里所说的“特色”,对于农村,最直接,发展起来最快捷的就是当地的特色文化了。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都是在自然条件背景下,经过当地居民上千年的辛勤劳作而产生的文化积淀。对于地方来说,这种文化正好完美适应了休闲农业发展中所要求的,有文化特色,有历史积淀的状态,更能帮助村民为休闲农业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对于经营这样休闲农业的农民来说,文化的背景有利于他们认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村民熟悉并较少排斥的方式激发他们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作者:关杨卓凡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