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1临夏州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临夏州坚持因地制宜,通过推广全膜沟播玉米、发展草食畜牧、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展生态农业示范片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初步形成了一批比较成功的生态农业循环链条模式。

1.1种养结合的农牧互补型秸秆资源利用模式

近几年,临夏州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面积稳定在10万hm2以上,每年的秸秆总量达400多万t,采用秸秆粉碎氨化青贮技术和玉米秸秆揉丝包膜袋装青贮技术,使秸秆得到充分利用,全州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67.6%。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该州把草食畜牧业作为全州战略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与规模养殖,初步形成了农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实践证明,“玉米秸秆—粉碎青贮—养殖”这一综合循环模式是临夏州发展时间比较长,也是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种植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而畜牧业发展产生的畜禽粪便成为农业生产必须的肥料,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

1.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型畜禽粪便利用模式

全州已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5万户,联户沼气10处,大型养殖场沼气11处,服务网点605个,农村户用沼气覆盖率达到42%,适宜地区沼气普及率达到65%。沼气的发展,构筑起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网,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植物生成—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连接起来。一方面,通过沼气发酵来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照明、储粮、保鲜、发电等多项生活、生产活动;同时,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和沼渣,用来种菜、种果、浸种育苗、饲养畜禽等,起到改良土壤、提高生物产量和质量、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等作用,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据了解,一座沼气池每年可节省做饭用煤、照明用电开支近1000元;沼液、沼渣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每年节省化肥、农药开支400元;沼液养畜增效可达400元。每口沼气池每年产沼气相当于约0.233hm2薪炭林或0.133hm2林地或10hm2干旱草地的年生长量。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问题,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了生产无害化、生活富裕化、环境优美化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

1.3多位一体的节本增效型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生产模式

临夏州本着“集中连片、合理布局、专业化生产”原则,采取政策推、资金扶、技术帮、示范带等措施,在永靖县川塬、临夏县北塬、临夏市郊区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全州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0.61万hm2。并将沼气建设与塑料大棚及节能温室相结合,在养殖农户发展“三位一体”即“猪—沼—果(菜、粮)”等模式;规模养殖户、设施农业生产区,发展“四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沼气池)和“五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青贮池、沼气池),把沼气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极大地提高了无公害生产水平。至2014年底,全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个、总面积66980hm2,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2个、绿色产品6个,地理标志产品4个,品种4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年均合格率在99%以上。通过严格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品牌保护,努力发挥品牌效应,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创出了和政辣椒、坡头韭菜、临夏市糯玉米、刘家峡樱桃西红柿、西甜瓜、唐汪葵花籽、大河家蛋皮核桃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

1.4休闲旅游的生态观光型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在该州临夏市城郊和各县县城郊区,利用果园、菜园等发展起了形形色色的“茶园”“、山庄”、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娱乐餐饮服务。如永靖县太极镇上古、下古村以建设旅游特色新农村为目标,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培育壮大无公害蔬菜、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采摘体验、养殖等特色产业。和政县以优势特色产业油菜为品牌,举办“油菜旅游节”活动,临夏县莲花镇以花椒为品牌,举办“花椒旅游节”活动。这种模式融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与环境保护为一体,通过大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协调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构建集农业种植、养殖、农业观光、度假、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发展针对城市居民消费新需求的生态型、科技型观光农业,把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带动了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临夏州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夏州循环农业建设虽然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

2.1对发展循环农业的认识不够

部分干部群众缺乏循环农业生产知识,对发展循环农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过量播种、过量施肥的现象。部分农民认为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对适量播种技术和农作物需肥规律缺乏认识。全社会还没有形成积极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氛围,影响了循环农业实施效果。

2.2循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循环农业建设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临夏州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但整体规模偏小,农业清洁生产能力低,加工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距循环型现代农业经济的要求差距还比较大。

2.3资金技术投入不足

临夏州循环农业主体仍然是极度分散、信息较为闭塞、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户个体,存在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分散落后,资金投入、相互联结能力差。县级农技部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科研设备匮乏等问题,技术推广工作依然沿袭“一张嘴,两条腿”的老方法,致使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进展缓慢。

2.4综合应用率不高

近年来,临夏州农村沼气建设数量迅速增加,同时,也暴露出了沼气综合利用效益整体偏低的不足。一方面表现为沼气池建好后,畜圈、厕所、厨房的改造跟不上,导致“三改配套”率不高;另一方面表现为沼液的利用目前仅限于部分农户的自发行为,利用模式单一,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没有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5农业面源污染依然存在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是循环农业建设源头控制的主要任务。由于施肥结构不尽合理,有机肥、绿肥数量下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调,理化性状变差,耕地质量下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仍将长期存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质的突破任重而道远。

3临夏州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临夏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农业地区,建立循环农业经济新体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延伸农业功能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切实保障农业安全的原则。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沼气和加工企业为纽带,把循环农业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依靠科技支撑,引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快建设生态家园,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1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制定规划

应高度重视循环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循环农业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保证循环农业产生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更新农民观念,使农民逐渐接受生态发展观、循环农业观,自觉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循环农业向产业化转型。还要把发展循环农业列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长期规划,科学制定规划,加强示范建设,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3.2加快园区建设,典型示范带动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快临夏县北塬现代农业园区、永靖县刘家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临夏市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在园区内推进循环农业试点,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通过循环农业试点村、试点乡、试点县建设和循环农业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对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进行示范和推广,逐步形成乡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等循环农业示范和推广应用体系。

3.3强化生态基础,推行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的综合,而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环境温和的新型肥料和新型控释肥料的应用,大力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等新方法,推广精准施肥等新技术,将微量元素与有机肥混合配方使用,同时结合其他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根本。以养殖业为龙头,沼气建设为中心带动粮食、蔬菜、果业等产业,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利用人畜粪便入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种果、种菜、喂猪,多层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3.4加大科技投入,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发展循环农业需要以高新科技作为技术保护,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高效利用与废弃物再生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5实行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推进循环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引导绿色生产、强化农产品安全体系的导向,也是衡量和检验循环农业发展成果的标准。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都有标可依。通过开展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认定和农产品市场速测等工作,把标准化真正落到实处。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有效阻止有毒有害农产品走上城乡居民餐桌,促进符合循环农业标准体系的农产品生产,实现优质优价。

3.6积极筹集资金,增强发展后劲

加大对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临夏州县财政应在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应进行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好国家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循环农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循环农业的投入,促进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作者:李玉霞 单位:临夏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