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更好、更快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手段和办法,因此,课程思政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作为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也应当积极顺应改革趋势,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对此,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线上与线下课堂结合、教学评价、教师素养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真正展现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让它真正成为照亮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道路的明灯。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关注。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必须积极推动高校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各个专业学科教学相结合,深化高校课程改革。中国现代文学是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现状,响应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倡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1]。

一、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政觉悟

学生在大学时期的成长对其之后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成熟,但是其尚未踏足社会,自身思想认识很不全面,总的来讲,极少有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成型,大学生群体对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还缺乏理智、全面的认知和判断。如果不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对学生的引领和导向,很有可能让学生的思想认识陷入混乱,缺乏清醒的头脑,对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不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盲从[2]。而将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过程中得以逐渐成熟,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被其他文化所侵蚀,提高大学生的思政觉悟。

(二)提高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质量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涉及大量历史内容和时代话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我国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增强民族自信,为我国的优秀文化而自豪,有利于塑造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相同,促进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既可以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中国现代文学中课程思政的显性要素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帮助人宣泄和释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非常普遍的审美特征。文学属性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表现审美的过程中,会与人们的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和渗透。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现代文学,能够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情操陶冶、价值引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政课程有着共同的育人价值,相较于课程思政的直接讲解,文学的审美特性使其发挥的是隐性的作用,文学课程能够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3],带给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长远的,一旦进入学生内心,印入学生脑海,就会伴随学生的整个生命历程。纵观所有的文学课程门类,中国现代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和情感价值观引领有着其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必须承认的是,同过去相比,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非常充裕的社会环境之下,他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现代物质文明,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当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趋向于功利,当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操控着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属于年轻人的青春和奋斗的激情似乎已经势微,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变得迷茫和苍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在今天的教育形势下,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自五四运动开始,虽然仅有30余载,但同中国的救亡与启蒙相互交织,无数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进程中,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代价。其中他们探讨了个人人生存在的意义、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碰撞、新文学和旧文学形式的过渡,在困惑和焦虑中不断思考,在否定中不断超越。这都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早已超脱世俗,即便过去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仍然对今天的青年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能使今天的青年人于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4]。从这一角度来看,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一段文学的发展史,了解和鉴赏那个时代出现的文人及其作品,更多的是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从这段历史和人物中获得对自身价值取向的引领,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要素是非常丰富的,能够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重要的资源。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整合教学内容,展现育人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为学生展现20世纪20—50年代期间的中国文学,其中所出现的大量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所呈现的社会内容距离当代大学生较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品内容,体会作品中所呈现的深刻主题、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教师就必须要整合教学内容,展现育人价值。教师应立足当前社会实际,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加真实的体验,使学生能够追溯历史、反思当前。例如鲁迅的作品往往对社会问题进行猛烈的抨击,他的观点和主张十分犀利,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为此,教师就可以收集鲁迅的作品,联系当前社会生活,选择一些热点话题,融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学生坚定自身信念,善于思考和分辨,才能避免在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盲目跟风的行为。

(二)巧用有用方法,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发挥其对学生的育人作用时,还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性格特点,教师要积极引用新的教学方法,把握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例如在讲老舍的《骆驼祥子》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让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演绎,揣摩主角骆驼祥子的心路历程,体会祥子的心境变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社会“内卷”这一现象,思考如何面对命运的不公,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应对,引起学生共情,使其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学习和未来的挑战[5]。除了对理论授课环节进行优化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政实践活动。比如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线下纪念庆祝活动,参与学校文艺晚会,开展主题征文大赛,让学生能够在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以及中国的发展史的过程中,明确自己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些目标和要求。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排演一些文人的趣闻轶事,让学生亲身实地地感受那个年代文学家们的生活。课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作业,要求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文人故居等,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参观感受和体悟,以此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利用信息工具,深化思想认识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利用好信息工具辅助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让教师的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整合更多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认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讲各个文学名家的作品时,教师不仅可以应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作品中的片段,更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由这些作品改编出来的影视剧,再给学生介绍更多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在观看和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给人的感受和启发,向学生展示网络上不同的观点,引导其辨别这些观点的真伪,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发散,让课堂师生互动效果提高。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线上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QQ群、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给学生分享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佳句,提醒学生不忘过去、不畏将来。教师也可以在朋友圈、论坛等平台转发或发表一些优秀的文学评论,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电视栏目或影视作品,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拓展,积累丰富历史知识,了解革命年代的热血故事,对中国百年救亡和革命斗争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四)注重教学评价,体现育人功能

在做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教学评教不仅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包含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评价以及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比如在评价徐志摩这位诗人和散文家时,有的学生对其在文学上的贡献进行了称颂,也有学生对其私人生活上的混乱进行了批判,从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这就引发了学生对于自身人生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学会从辩证客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五)教师言传身教,强化教育效果

在育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自身思政素养的不断提升,应当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加强学习力度,实现自身专业成长,丰富自身学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认识和政治觉悟,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以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教师不应当只做学生知识的传递者,更应当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学生不能只专注于读书这一件事,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处世之道。上课时,教师对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方式和语言的创新,都能体现出教师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对这一专业的激情,教师应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为学生生动形象地诠释和解读文学作品,将其中的内容以及内涵全面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既能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又能够从中获得对自身人生的感悟。恰逢新冠肺炎疫情余波未了,在这个特殊时期,教师如果能够从自身做起,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艰难和阻碍,从危机中看到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将会让学生更加切身地感受到一股有力的奋斗热情,使学生能够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能够积极奉献大好青春,以自己的创新方式共同作战,渡过难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相结合十分必要,基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特征和内涵,加强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对弥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高校教师自身应当不断加强理论建设,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把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吉山.《中国现代文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名作欣赏,2017(30):148-149+162.

[2]陈福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5):1791-1792.

[3]王英洁.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01).

[4]张笛声.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研究[J].大学,2021(20).

[5]魏晓东.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析[J].晋中学院学报,2021(04).

作者:张慧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