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学篇目编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学篇目编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学篇目编选

摘要:在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苏教版)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其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经典性,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领悟现代思想,感受现代中国的精神品格,传承现代文学创新与开拓的时代精神,以现代精神丰沛个体生命,以更健全的人格与精神迎接全球化的时代挑战。现代文学以其经典性让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内涵,这是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也为中学语文教材的编选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学;篇目编选

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于“五四”前后,“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1]3。这一阶段的文学,由于受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冲击,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思想与文学的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学,并取代古典文学而成为语文教材文本选择的主体,确立了现代文学的经典地位。在现代文学经典化的过程中,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文学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语文教材因其权威性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中起主导作用。由于教材选本面向学校教育,教材选入现代文学篇目的情况直接反映了现代文学史的建构和语文教育史的发展,甚至与当下教育体制息息相关,“一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其实是非常沉重的,它是整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它用母语丰富滋养着人的心灵,培育着每一个有个性的生命”[2]。因此,考察语文教材现代文学篇目编选的变化,不但能立体地展现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能彰显语文教育与现代文学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现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提供有益借鉴。

一、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篇目编选统计

为了推动新世纪教育改革,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即“看重受教育者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更为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塑造,关注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的发展,重视知识更新和综合应用,重视学科整合、文理沟通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3],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即在此背景下编订而成。“课本不仅决定着学生的活动,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读书和自修是否感兴趣,多半取决于课本编得怎么样”。[4]据统计,在人教版、苏教版、教科版、浙教版等10余种根据《中学语文课程纲要》编写出版的全国中学语文教材中,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全国使用量第二,近20个省市自治区至少1千万中学生同时使用,仅次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人数。[5]教材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侧重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现代文学作品则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洪宗礼主编的2005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篇目编选情况如表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选的现代文学作品较多,其中,七年级所占比重最大,为45.7%,达到总量的近一半;九年级最少,但也达到40%。整体上,现代文学作品入选量随年级上升而稍有减少。在丁帆、杨九俊主编的2015年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编选数量少于初中语文教材,所占总数量的百分比落差较大,最高为必修二37.5%,最低为必修四4.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6]。从初中到高中由于学生年龄、智力、人生阅历的发展,还需同时接受古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作品,据以上两表可以看出,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的编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现代文学之所以在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占重要地位,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品格密切相关。现代文学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中华民族面临的却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的时代氛围中,对内的变革与重生与对外抵制列强侵略都集中在此时,在西方现代思想的冲击下,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突破两千多年封建思想的禁锢,用文学启蒙民众,抨击旧制度,“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7],为现代中国做灵魂画图。同时,现代作家既扎根于本民族文学传统,又不受固有文化束缚,把西方文学精神资源内化为现代中国故事的讲述之中,赋予现代文学“外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弗失固有之血脉”[8]的精神品格,而这,恰是我们今天在全球化时代不可或缺的民族品格与时代精神。现代文学作品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诠释着中国文学的精神历程,同时也传承着创新、开拓的新时代精神,这也是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大量编选现代文学作品的缘由所在。现代文学作为现代中国的时代记忆,无论是自身的艺术性,还是其教育性,都值得选入教材供学生学习与传承。

二、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篇目编选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材选文应“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9]为体现这一要求,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现代文学作品按文体分大体上可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这四大类.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主要集中于散文和诗歌,还包括其它体裁文章。如八年级下册的议论文《纪念白求恩》、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郭沫若的演讲稿《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以及九年级下册鲁迅的散文诗《雪》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的编选依旧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此外,现代文学篇目中还包括必修三朱光潜的社会科学类随笔短文《咬文嚼字》、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必修五俞孔坚的说明类文章《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等。高中教材还包括15本选修课本、5本读本,其中有些专题为鲁迅作品选读、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等,这样安排适合学生综合学习,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总体来说,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现代文学篇目体裁多样,文质兼美,大部分集中在散文和诗歌这两种文体上,这与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密切相关。散文语言表达自由,句式多样,情感表达自由而丰富,深得学生喜爱;现代诗歌既没古典诗歌格律的限制,又用白话写作,从语言与形式两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1]4,因此,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就是让学生与现代人对话,领悟现代思想,感受现代中国的精神品格,更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教育应有的内涵。苏教版教材多年来一直在改革,但现代文学篇目基本没变动。例如,七年级上册选入朱自清散文《春》,朱自清最初的写作意图就是作为范本呈现给学生的,散文本身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文中直接写出“实”的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与“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虚”相结合,使文章更具趣味,也更吸引读者。这篇散文既可以作为写作范文,也可作为阅读文本教学,具备多重教学价值。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选入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散文《背影》通过真挚而朴实的话语来体现父子深情,而《我的母亲》记叙“母亲背我‘巡阅’”“给妹妹讲故事”“父亲‘清算’我时母亲的哭泣”“母亲做鞋袜”这四件事情,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让学生在体会亲情之外,学会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10],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学会写作,这是教材作为权威文本选入现代文学作品的目的所在。苏教版大量选入现代文学作品还有更深的考量。现代文学非常重要的品格是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教材选入的作品对这一品格都有体现。如七年级上册选入鲁迅的《社戏》,文章不仅在让学生领略月夜出行看戏的诗情画意外,还让学生感悟六一公公们与祥林嫂们一样,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看客”群体一起,组成“无意识杀人团”,以体现鲁迅对封建思想的批判,而这些,才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编选现代文学作品的真正用意所在。

三、中学语文教材与现代文学的经典化

“选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部分和文本基础,也是语文教材改革的核心内容”[11],中学语文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载体,其适用范围广,接受群体特殊,所以在编选现代文学篇目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经典性,越是经典的作品学习的价值越大,越容易被选入教材。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与现代文学的经典化是动态相互推动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应多选入已经被经典化的作家作品,例如,鲁迅的作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家,鲁迅集中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精神与品格,这也是鲁迅作品被不断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原因,“五六十年代,中学语文教材所选鲁迅作品一般都在十几篇左右,1978年以来,则增至二十篇以上。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居古今中外作家之首”,[12]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的体现。第二,应契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学习难度较大的作品可能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在编选教材时需要对文学作品做出变动,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九年级上册节选自《骆驼祥子》的文章《在烈日和暴雨下》,编者加上这个题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场景描写和人物塑造方式,“烈日”和“暴雨”不仅是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也寓涵作者对社会环境的讽刺。高中教材选入的《雷雨》片段,为整个话剧中冲突较为激烈的部分,整个环境“闷热”、压抑,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戏剧塑造人物的独特性,更好地体会戏剧文体的特征。第三,应更易于教师的教学。现代文学出现在东西方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在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现代作家用作品剔除封建思想的残余,打开人们闭塞的视野,为民族国家重建提供新的可能性,因此,现代文学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领悟思想性。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只可能产生于建立在人的意识为基础上的以启蒙为主题的文学之中,那些以救亡和翻身为主题的文学,将会随着历史的流逝而逐渐被人所淡忘”,[13]所以,现代文学教学更应让学生领悟超时代之外的意义,以赋予现代文学更多的经典品格。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祝福》与《边城》的单元主题是“永远新的旧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结构方式、内容表达、行文思路、风格等不同方面学习,深入理解文本,以突破两篇小说的时代限定,凸显其经典意义。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离不开中学语文教材的建构与传承,经过中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检验与淘汰,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品格被不断地强化。同时,中学语文教材也唯有编选入更多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才能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基本能力的同时,传承中国现代文学创新与开拓的时代精神,让学生在母语的滋养下,以现代精神丰沛个体生命,以更健全的人格与精神迎接全球化的时代挑战。在这一维度上,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材是互相依存的,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学篇目的编选,很好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一步经典化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更为中学语文教材编选树立了典范。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

[4]瞿葆奎.课程与教材(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68.

[5]黄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修订中[N].现代快报,2013-03-14(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

[7]鲁迅.鲁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05.

[8]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3.

[10]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2.

[11]顾振彪.走进高中课标实验教材[J].中学语文教学,2004(12):3.

[12]彭榕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回顾[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3(4):62.

[13]庄桂成.启蒙主题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8):134.

作者:刘婷 刘成才 单位:南通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