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高校是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而当前,部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可能会存在一定偏差,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为企业所用,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校企合作,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是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合作模式

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就业质量,使其更适合企业发展需要,高校要与企业寻求合作,共同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的精英人才,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使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人才培养

符合企业需求产业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发展,要以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为原则,构建完善的定向培养模式,形成协同共享、循环发展的定向培养模式和稳定的人才供给机制,加快培养基础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能。不同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可在高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专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2促进高校双师型人才快速成长

为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企业与学校需要密切合作,企业需派优秀工程师进驻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与学校教师共同研发新的案例教学项目和项目实例。这一措施不但有助于弥补高校教学中理论教学扎实,但实践教学欠缺的不足,还有助于促进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吻合的应用型人才,加快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分析

1合作模式

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年,学校可通过开设定制班等方式,实施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遴选学生,制订学生培养方案,学生在培训、实习考核通过后,到企业就业,实现毕业即就业。企业与学校依据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共同协商确定培养方案,明确任务要求、进度安排、考核与录取要求;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双方选派行业资深专家、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企业与学校双方均可以在网站、报刊等宣传版面上如实宣传定制培养与就业合作事宜,扩大宣传力度。企业开辟实践基地,建立导师制,学生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可以去企业实习。

2订单式培养计划的制订

企业提出定制人才需求,参与定制培养学生的遴选、管理和考核工作。企业关注行业的发展,对定制培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提出建议,遴选并派出行业资深专家,对定制培养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有关课程的讲授,与学校共同开展定制培养教育教学工作。企业根据需要录用定制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经企业与学校双方考核认定定制培养不合格者,企业有权利拒聘。高校依据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根据各用人单位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商议,研讨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计划,同时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开展笔试、面试,组成定制班级,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组织管理,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合作教学,以实现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全程参与定制培养学生的考核,协助培养合格的学生办理签订就业协议等后续事宜。高校每年邀请合作企业为专业教师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专题讲座,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安排合作企业的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指定课程;定期组织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老师举行交流,提升工程师的授课能力,以及专业教师的专业工程技术能力。

3共同建设信息化平台体系

企业与高校可各自发挥专长,共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具体部署如图1所示。信息化平台载体主要用于校内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将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所需要的项目演示操作视频、微课讲解、常用案例分析、技术文档等到平台上,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达到教师之间无须实际接触即可以随时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平台会定期新项目信息、专题讲座、实习生招聘,以及各类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活动信息等,使学生能够通过此平台大大提高自身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方便导师、学生课下自主提高自身能力。学校可开发相关APP,用于学生自己的作业与作品,方便导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审核等。

4发挥合作优势构建实战体系

校企合作能够充分结合企业优势,构建项目体系一体化、能力培养递进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战体系。1.企业提供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提供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承担高校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并配备企业导师,以此促进高校、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根据需求联合培养人才的新举措的建立,增强毕业生的实战能力。2.校企共建实验室。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实验室,通过这种全新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平台及创新创业实践环境,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研发及技术提升渠道。3.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高校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合作编制教材、师资培训、信息共享等实现教学质量及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面向产业需求,高校需积极完成真实项目的教学化转变,按照导引项目,将课堂实践、学期实践、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分层构建一体化项目体系。其中,课堂实践指高校基于单元、单元组以及课程设计课堂实践项目,实现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期实践指高校基于课程群设计的项目,在每年的实践学期组织实施,指导学生将课程群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毕业设计指高校将整个大学期间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并将其融入新项目的研发中。另外,也可以让高校大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企业为其分配适当的工作或测试任务,使其逐步融入企业环境与工作氛围。校企共同创建创业导师队伍,逐步扩大队伍规模,并完成导师队伍“老带新”的培养与规划,有条不紊地将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提升与实践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

三、展望

当前,加快推动企业发展,促进新经济建设、培养发展新动能,建设校企合作新机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实战经验、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各个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和企业要在“共赢”的基础上,协同共建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包括制订与不断修订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式,规划设计实践与实训体系、课程群与知识体系,开展专题讲座、创新创业活动等,以此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需以项目驱动为教学依据,采用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学习就业“不分家”等一体化方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环境,打破原有缺少实战教育的传统模式、校内教学缺少实践性的教育瓶颈,实现企业与学校互利共赢。校企双方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形式,研讨与深化合作内涵,跟踪合作效果,共享资源,以学科优势、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使学生快速融入社会、胜任岗位。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背景、较高专业理论素养、较强专业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校企合作既能够通过制度让校企双方履行各自义务,实现人才的培养,又能使双方有所收益,实现真正的双赢。

参考资料:

[1]刘丹.基于“校—小企业”联盟的IT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20(2):113-117.

作者:邓丽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