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时代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矛盾集中在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技能和校方不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矛盾下,对整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在当前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人才,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要在校企合作下,推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让这些旅游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时代;旅游管理;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途径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实现快速发展,推动了院校相关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大多数院校的热门专业,也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但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相比西方国家而言较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大多是按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重视教学方面的理论层面,忽略实践层面,在对人才培养时定位稍显不足,没有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缺乏宏观的科学化课程体系,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就无法为旅游行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因此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围绕着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智慧旅游的视角,培养出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1]。
一、采用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满足旅游人员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旅游人员在从事旅游行业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为主要目标,还要能够在旅游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发展思路,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教学机遇。学校转变了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实行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满足现代社会对旅游行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推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更好地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旅游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促进旅游业自我发展的前提
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面临找工作难或者是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缺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生不能合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符合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由于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旅游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使学生不符合旅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工作,导致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实行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企业共同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让学校制定合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促进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习基地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实习基地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需要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旅游管理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实践机会,填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方面存在的空缺。学生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时,能够更加了解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实习基地模式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加符合旅游企业需求。实习基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改变学校较为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也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常见模式,主要由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按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为旅游企业提供定量的旅游储备人才,旅游企业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需要辅助学校进行实践活动教学,为学生提供旅游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发展。订单培养模式的学生在实习或者是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旅游企业中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能够促进学校就业率的提升。订单模式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缩短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时间,可满足旅游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三)双向进入模式
双向进入模式主要是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中有部分教师对理论知识掌握较为熟练,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在进行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效果。旅游企业中的专业人员,虽然拥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较少,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采取双向进入模式,能够弥补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存在的不足,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学校旅游管理教师定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不断丰富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企业旅游专业人员可以定期进入校园,加强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模式的基本内容和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模式的基本内容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制度化,而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入新时期。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相关方针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突破,这就让一种更加灵活的形式结合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相关人才,“互联网+”则是借助一系列信息技术和传统行业实现有机融合。这样的模式推动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管理人才旅游+培养模式是指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将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和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结合,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校企合作过程中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2]。在这个过程中,校企合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无法顺利推进。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在相关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大部分的院校都意识到了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在当前国内旅游专业管理人才中,培养高质量和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主要问题。新时代大部分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采取传统的教学体系,虽然在人才培养中也注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但学校的设计课程大多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没有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这样的模式下,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中,因为国家没有就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保障,导致在当前背景下,学校所培养的管理型人才无法在毕业后实现顺利就业。尽管旅游业发展迅速,给整个社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因为旅游专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非常有限,导致各种参差不齐的人员进入旅游行业,给整个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和阻碍。很多旅游企业在考虑现实情况后,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不愿意招聘高质量的管理型人才,造成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3]。在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实习分为见习和实习两种方式,这与相关旅游专业的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在实习安排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高度关注自身的利益,尽可能降低人力资源培训成本,他们希望校方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完全契合企业的需求,不想再投入成本对人才进行培养。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和学生的主动性较弱,学校在其中发挥较大主导作用,见习和实习合作方式也缺乏灵活性的特点。这样的情况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前期大多是了解基础的培训内容,这些培训也都是企业从自身的实际利益需要出发的,无法与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密切联系,最终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四、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途径
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结合时代的实际情况,明确培养的人、培养人的需求方式以及怎样培养,明确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围绕校企合作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旅游+”模式中的培养,更加偏重学校的培养。通过对课程设计的不断创新,借助交叉融合的方式,让学生脱离传统的单调乏味的学习,真正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在其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4]。
(一)立足实际,明确相关的旅游+培养模式
在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旅游+”模式背景下,主要分为院校旅游+互联网模式和旅游+多学科模式。在旅游+互联网模式下,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实际需要,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各种信息、各种教学体系和互联网有机结合,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人才和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增设相关的互联网类课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互联网操作,在其中增设一些旅游品牌和旅游规划等课程,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学校可以与国内较为出名的携程、飞猪等发展较好的旅游软件企业进行合作,推荐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真正对互联网技术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深度了解,让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旅游+多学科模式的人才培养,即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通过旅游+金融、旅游+传媒等综合模式,让旅游活动涵盖各方各面,让旅游活动和社会其他行业有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全面提升,让学生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确定目标,形成体系,重视实训
在教学过程中,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全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将课程设置为几个层面,分别是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将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选修知识、实践内容紧密结合。其中的选修课涵盖经济学、历史学、互联网学、外语学、地理和传媒等诸多内容,让这一系列学科都能与学生所学的旅游管理紧密联系,帮助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学校要加强校企间的合作,重视学生的岗位实训,真正地让学生进入校外一些高质量的旅游企业中实习,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和相关的旅游企业进行联系,这样才能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真正得到实践岗位,了解课堂所学和实际工作存在的不同,从而对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将学校所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运用引进来的模式,将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引入学校,例如,邀请旅游行业内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定期给学生讲述旅游业的新知识和新内容,将旅游行业多年的管理经验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将其与理论学习紧密联系,真正实现发展和提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旅游+”人才,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就要创新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可利用的各种资源。例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平台,增加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这些不同的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课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同时新资源的利用也非常必要,学校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和通信技术,将资源真正地向旅游管理专业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开展多元化教学,通过虚实结合的模式开展多元化的学习,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再利用线下针对性的学习以及线上有选择性的学习,帮助自身更好地实现提升,让过去静态的学习局面向动态灵活的层面发展,也正是在多途径下,在推动校企合作中,可使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效果更加突出。未来学校也要结合实际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培养方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旅游行业将会朝着智慧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这就对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就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宏观旅游业发展的情况下,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调动优势资源,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朝着特色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和必然方向。在这样的模式下,围绕相关内容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一模式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要,符合实际旅游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在其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面临突出的问题,主要是院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培养的人才和实际的市场需要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为了帮助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需要立足实际,明确这种培养模式,然后结合院校的情况,明确培养的目标,在专业的体系中融入实训操作,采取创新化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其中实现更好的学习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国际旅游岛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1(6):93-94.
[2]黎娇,韦文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9-11.
[3]简玉峰,董瑞甜,刘长生.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3):41-42.
[4]刘绽.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51-53.
[5]张欣阳.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3):102-103.
作者:窦梓雯 单位:许昌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