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顺丰班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顺丰班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顺丰班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摘要:以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该校与浙江顺丰有限公司之间的校企合作情况进行总结与回顾。通过调查问卷对“顺丰班”的办学成效与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从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出发,对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顺丰班”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各方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出发,探索深入、有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职业技能;校企合作;顺丰班;应用型本科院校

0引言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出台后,各地方本科院校开始探索其应用型转型发展之路。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中之重的办学定位。为社会、行业和企业输送优质人才,是检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形成“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企业检验-反馈优化”的动态闭环。学校、企业和学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到各利益主体的长远发展。因此,校企合作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前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诸如刘峥(2017)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构建了高校、行业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共管共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孙术发(2020)探索了基于“订单班”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三融合、四模式、五持续”的实习基地建设体系。黎其健(2022)对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罗宝花(2022)讨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当前研究已取得系列成果,但订单班的合作对象多为职业院校,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较少。翁世洲(2021)等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顺丰班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开设“顺丰班”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条件。因此,本文作为文献[6]的成果延续与拓展,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实际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在总结校企合作成效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出发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1顺丰班教学改革探索现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浙江顺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自2015年起便开始了校企合作,并于2019年正式签署“顺丰班”校企合作协议,开始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深入了解双方合作多年的成效,特设置问卷对2019年以来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展开满意度调查。调查于2022年4月9日-15日进行,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9份,问卷分析相关情况如下。(1)基本情况。在被调查中,男生占34.7%,女生占65.3%,性别比例接近1∶2,与学校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在所属年级中,2020届~2022届三届所占比例分别为36.7%、30.6%、32.7%,表明近年来前往顺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人数较为稳定。(2)岗位与实习期。在实习或工作期限上,按学校最低要求完成三个月时长的比例高达46.9%,三个月至半年的比例为30.6%,半年至一年和一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2.2%和10.2%,可见“顺丰班”合作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高,愿意长期留在顺丰发展的学生比例较低。在轮岗问题上,有65.3%的学生表示在顺丰工作期间没有轮岗机会。在岗位分配上,仓管员、营业员和收派员的比例分别为55.1%、24.5%、18.4%,累计超过98%。(3)薪资待遇。调查显示,学生实习期工资水平在4500元以内的占比22.5%,4500-6000元范围内占比49%,6000-8000元范围内占比26.5%,表明薪资待遇相对可观,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然而,在较为可观的薪资待遇下,被调查对象目前仅有16.3%仍留在顺丰,其余均已离职,学生对顺丰的认同感并不是很强。(4)满意度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顺丰学习和工作的具体情况,问卷针对技能、待遇、工作环境等9项指标设置了满意度调查,按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五级制度进行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满意度最高的选项为“领导对您的评价”和“自身适应能力”,调查结果以满意为主;满意度最低的选项分别是“工作时长”“工作环境”和“学到的技能”,调查结果以不满意和一般为主。

2顺丰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层面

(1)岗位轮换机制不合理。调查显示,顺丰给予学生轮岗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无法在顺丰长期工作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缺乏轮岗机会,学生在感觉工作内容枯燥无聊后便选择离职,而企业则因为学生无法长期留下无法及时安排轮岗,从而造成了这一不良局面。(2)工作强度大且工作氛围欠佳。在针对学生离职原因的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强度大,其次是工作环境和氛围差、对薪资待遇不满意以及人际关系复杂。可见顺丰的工作安排对刚进入企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难以适应,学生认为薪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匹配。而企业文化驱使下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是导致学生离职的重要原因,说明企业对实习生的关心程度不够,没有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解决学生的困难。(3)晋升空间小且难度大。顺丰的制度相对规范且等级明确,员工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实习生长期从事单一工作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认为工作缺乏挑战,而又对晋升不抱希望,便会产生离职念头。在对已离职学生的调查中,仅有26.8%的学生表示会愿意再回到顺丰工作,可见顺丰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2学校层面

(1)培养方案与需求不匹配。调查显示,仅有4.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46.9%的学生认为“基本满足”,49%的学生表示“稍有欠缺”或“不满足”。在针对学校培养存在的问题调查中,59.2%的学生认为人才培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实践技能侧重少,说明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仍有待进一步提升。(2)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系统。46.9%的学生表示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实际工作需求技能不符,导致无法很好地胜任企业岗位需求。38.8%的学生表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择业观教育缺失导致学生眼高手低,说明学校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知识,还应从择业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其职业生涯。(3)教学安排缺乏灵活性。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是采取“3年学校知识教育+1年企业实习”的教学安排方式。在校期间,学生对企业缺乏了解,因而其学习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无法有效地选择性学习对适应社会和职场更加重要的相关技能,对社会的认知大多来自老师和高年级同学的经验分享,学习存在较大的被动性。2.3学生层面(1)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体制内”的工作更感兴趣,如中小学老师、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等。此外,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择业中,多数学生面临“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的难题,认为本科大学生自然应该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这种认识误区使得学生更容易拒绝需要从基层开始锻炼的工作岗位。(2)择业期望与能力不匹配。学生一方面期望高薪和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一方面又不愿意为此付出实际行动。针对需要从基层岗位做起的职业岗位,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却又无法胜任更高级别的管理工作。眼高手低的扭曲心理使学生在学习和择业上产生冲突和矛盾,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3推动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为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从各方立场出发为人才培养做出应有贡献,从而推动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3.1企业层面:以最大诚意为校企合作让利

(1)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成果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理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联合人才培养进程,将校企合作视为个性化培育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2)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承担实践类课程,以课程形式为学生提供培训服务,让学生对岗位需求、晋升渠道、企业文化等有进一步认识,避免出现认知误区。(3)为学生提供不同岗位的轮岗制度,避免学生长期在同一岗位产生枯燥感与抵触情绪,让学生在轮岗过程中增进知识和了解。(4)预留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设立奖助学金对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对见习、实习、顶岗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交通费用等予以报销。以此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为人才培养“进得来,留得下”奠定基础。

3.2学校层面:对标企业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1)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将订单班计划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具连贯性和稳定性。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对接企业岗位需求。(2)调整教学计划,转变以往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对割裂的状态。将企业实践教学穿插在常规教学环节中,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需求,以便学生更早明确学习目标,针对自己的短板查缺补漏。(3)对学生择业观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加深对物流行业和职业的认知与认同,对物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愿意为更好胜任相关工作而努力学习,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竞争力。

3.3学生层面:脚踏实地练就真才实学以服务社会

(1)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对象和产品,应借助订单班契机,提前确定职业规划,以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在工作中,愿意从基层做起,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深度融合,形成对整个企业和行业的认知,以便于未来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4结束语

校企合作作为新形势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和浙江顺丰在校企合作中的实际探索,总结了校企合作的办学现状及学生满意度,深入剖析了当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联合培养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校企合作在未来可以更加行稳致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实现三方共赢。

作者:孙婷 翁世洲 朱春燕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