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优秀音乐作品在小提琴教学中发展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优秀音乐作品在小提琴教学中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优秀音乐作品在小提琴教学中发展探析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优秀经典作品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提琴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优秀作品和中国民族元素结合起来,而且那段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憧憬,相信这对当代的小提琴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以及传承优秀作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秀音乐作品小提琴教学;继承;发展

自1920年以来,小提琴开始进入我国,在当时特别受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正在那时我们国家也开始将一些中国元素符号在小提琴曲子中进行完美的融合,在那个年代展示了独特而美好的时代特点,使大多数同时期的小提琴谱曲受此影响,谱写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1]。在许多小提琴作品中,有关于中华儿女共同抵挡外敌入侵奋起斗争的,有关于反抗压迫、拯救民族危亡的,更有一些作品还体现出了人民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意志。在新时代的今天,重新整理依然焕发着时代强音的优秀作品,将它们运用到小提琴的教学中,可以激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对于同学们而言,其更能体会到那战火纷飞年代的特殊回忆,此外,还能对发扬优秀作品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弘扬我党的优良作风。

一、中国优秀作品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小提琴教学当中,音乐教育是关键的组成部分。解放战争前的优秀小提琴作品多出自于抗日战争时期,小提琴作品也大部分或多或少受到西方的影响,以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模仿西方的小提琴曲子,但马思聪先生不愿盲目跟风,从17岁就开始自己创作出新的作品,西方的小提琴弹奏方法与我们国家乐器的弹奏技巧以及国内每个地方的民歌风格都可以进行融合,本土化的小提琴创新道路便就此形成,与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创作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以及用以激起民众斗争气概的优秀作品,主要有《民主大合唱》《西藏音诗》等一系列作品,这些小提琴曲子集中地展现出了当时仁人志士救国图存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反映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解放战争的后期,进入了高产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时期。其中,优秀的小提琴创作者以李自立为代表,其有很多作品是谱写人民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反映了群众在和平时期对和谐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大家都有信心为建设自己祖国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愿以及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在这个时期,作品创作受到多种外来因素的共同作用,西洋乐器里的小提琴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排斥,三位作曲家开始从中国本土的小提琴出发,从本民族所具有的特色进行分析,进而才有许许多多卓越的作品在时期被创作出来,因而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对那样特殊的年代进行巧妙的表现,得以用独特的方式创作出经典的内容。

二、中国优秀作品在小提琴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

(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分析

1.马思聪经典小提琴作品分析

马思聪原创的小提琴曲,不仅是对音乐进行的有序创造,在这一个时段,其在作品中还融入了当时那个时期的特点,如《新疆狂想曲》《山歌》等作品,这些曲目在小提琴独奏的曲谱当中,不仅表达了对当时那个时期的关切,同时和许多的地方特征结合起来,对于新中国成立,反映了各族英雄儿女的欢喜庆贺之情[2]。《花儿集》《民族三重唱》以及《山林之歌》等许多管弦的佳作都表现了大革命成功之后,人民大众的欢喜兴奋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即使在那个充斥左倾主义思想的年代、时期,马思聪依然在美国创作出了《阿美组曲》《高山组曲》等佳作,强烈地表现了心系国家的拳拳爱国之情,即便马先生身居国外。

2.李自立经典小提琴作品分析

小提琴作曲家李自立先生创作了《英雄王杰小唱》,这首小提曲是基于原曲《东方红》创作出来的,这首小提琴曲创作的成功,在当时轰动一时,其在1972年创作的《六·二六指示》属于同一类作品,都反映当时军民同心、民拥军、军爱民的浓烈情感。其还根据油画《重见光明》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了《喜见光明》,这幅油画主要描写了一个笑容可爱、亲切的军队女医生,她小心地扶着一位刚刚重获光明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眼眶里充斥着热泪,音乐曲调和音色充分吸收了胡琴相关的弹奏方法,在滑音方面进行了快慢的处理,在弹奏方法上借鉴了跳跃弹奏方式,这些都集中表现了广东民族音乐所独有的特色。其原创的《丰收渔歌》等相关作品都体现了广东汕尾民歌独有的特点,该作品是作者依据创作主题进行创造的,曲子的主题是渔民在辽阔的大海上打渔归来,一起沉浸在丰收欢腾的氛围中。该小提琴曲目一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引子和主题以及结尾部分。在这首曲子中前半部分的引子所采用的是中速和散板的方式,作者借此反映了大海的壮阔景象,并对景象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作者还对渔民打渔的场景进行了清晰的描画。从曲子中间部分开始,作者进行了由中音向高音的变音处理,把渔民们唱歌跳舞庆祝打渔的丰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把渔民欢乐幸福的场景进行了重现。曲子的结尾段是整个曲子的精华部分,在此作者对整首钢琴曲进行了升华,全体渔民们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并且作者在结尾处曲子又和钢琴进行了完美的融合,由钢琴引导小提琴进入到曲调E弦的位置,因其本身音域广阔所以用来处理渔民们兴高采烈、载歌载舞的场景再合适不过了,接着又进行曲调的转换,即由E弦转化到G上进行感叹,又再一次拉进听曲人与渔民的距离,使曲子变得亲切,带领听众走进渔民的生活,在G弦之后又进行32分的音符,并且在分音符上进行打指的相关处理,这象征着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天接近渐入尾声,夕阳夕下,海面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送走了一波又一波即将要出海打鱼的渔船,这些渔船渐渐地在海天相接处消失不见。

(二)优秀作品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发展

1.将爱国之情融入到小提琴作品之中

优秀作品属于一种精神的象征与支柱。陈钢将爱国之情融入到小提琴之中,在此期间先后创作了《心中的太阳红又红》等一个系列经典曲品,记录下了一个时期的浓缩发展印记。[3]创作于1974年的《的恩情唱不完》是来源于同名的维吾尔族歌曲。乐曲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以陈述进行,主要部分是歌唱维吾尔族全体人民对的深厚情谊,实现主题的变奏是以快板的形式达到进入第二部分的目标,中间模仿手鼓的拍打动作运用的是切分节奏,有着舞曲的特质节奏与曲调,快板后使用的技巧有左手拨弦、快速分弓与颤指,来把音乐曲推向了高峰。[4]在结尾再用宽阔的双音重现主题,作品进入全曲巅峰,以急板的速度在最后结束整个曲目,这是一首恢弘大气的以歌咏的恩情为主要内容的小提琴的作品,既运用了小提琴独奏中的华贵手法,也巧妙融合了维吾尔族音乐的舞曲的表现特点,深切地表达了维族人民对于的热爱。依据白诚仁的同名口笛作品,在1975年陈钢将其改编为《苗岭的早晨》,将苗族独有的飞歌改编得高亢嘹亮、节奏明畅,使得口笛音乐的特色和小提琴的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吸纳了笛子的花舌、二胡的滑音等独有特点,展现出苗族地区独有的自然画面。因而其苗族特征非常明显,该乐曲是民族音乐和小提琴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对祖国、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强烈憧憬。陈钢在1976年创作的《金色的炉台》是改编自歌曲《的光辉把炉台照亮》,乐曲主曲的构成包括尾奏与引奏,集中地表现出炼钢工人与之间的情感,表现出普通劳动群体对于领袖的深情厚谊,体现出劳动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豪情壮志。而引子则是先以钢琴独奏的方式,演奏出一段清新且自然流动的旋律,进而自然地引入到乐曲的主题当中,使用拨奏的小提琴演奏方式对新疆独有的乐器冬不拉的音色进行模仿,[5]运用“半增半”的音阶可以更好地诠释出作品的曲调特色,整首曲子充分地表达出了新疆人民乐观积极且能歌善舞的特质,也对当地居民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反映。

2.注重将时展特色与小提琴作品相结合

优秀作品是一种革命精神传承,金色的代表光明,凝聚民族发展的力量,引领祖国发展的未来,优秀作品是一种历史积淀。[6]这个时期的作品一方面反映人民对“”倒台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反映了迎来祖国新春天充满希望的情感。[7]这一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山乡之歌》等。《椰林迎春》创作于1978年,这首乐曲以南海为背景,以黎族人民在粉碎了“”之后雀跃欢欣之情为基准,通过小提琴的独奏说明了结束后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新春天、新发展的憧憬与期待。《山乡之歌》与客家山歌高音调的特点进行了融合,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同时综合运用小提琴双音与弦变奏法的技巧方式,为听众呈现出大好风光,并表现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此外,李自立先生创作的《江河水》等作品在创作的意图上,也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创作的技法上,更大胆地利用了小提琴的民族特色,如《江河水》的原曲是双管独奏的曲调,通过黄海怀改编之后,成为二胡作品。而李自立先生又基于此,融合借鉴上述的演奏手法,创作出小提琴独奏曲——《江河水》。至此,小提琴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又向前迈进一步。而作品《美》则是对云南民歌进行的融合创新,作者运用音乐的方式展现出祖国河山的壮丽之美,表现出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由一种崇高的信念演变而来的文化,这种理想信念在今天依然充满活力,越是在困难的时期革命者对革命的信仰越是执着坚守。同时,小提琴在进入我国之后,一大批的作曲家都致力于将小提琴与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结合起来,创作者积极走富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创作道路。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完成富有特色且富有历史底蕴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杜洪泉.论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2012,(01):22.

[2]李汶姬.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探究[J].北方音乐,2015,(19):192-192.

[3]毕丹.浅析艺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11):206.

[4]康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小提琴作品中的传承、创新及先进性[J].北方音乐,2018,038(001):51.

[5]王廉廉.小提琴专业化教学的发展及变革[J].时代人物,2019,000(015):141-142.

[6]侯潜草.法比小提琴学派的历史影响及传承[J].艺术研究,2019,000(005):108-109.

[7]郝文捷.新时期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9):57-58.

作者:虞立忱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