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红色基因在小提琴教学中继承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进步,我国的乐器行业也相应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由西方传入的小提琴逐渐被普及,先后出现了盛中国、吕思清、俞丽拿、李自立等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可见小提琴对于我国近代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且长久的影响。在当今的小提琴教学中融入具有红色基因精神的小提琴经典作品能够促进小提琴教学的继承与发展,发挥其良好的育人作用,助力学生渗透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本文主要探索红色基因在小提琴教学中的渗透,使红色基因精神得到传承与发展,促进学生对红色基因精神内核的理解,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红色基因;继承与发展
小提琴作为一种传统的西洋乐器,在西洋交响乐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分成了两个重要的声部,一声部提琴的领头演奏者称为乐队的“首席”,这也证明了小提琴在乐器中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性。随着当下小提琴的普及,我国音乐的发展也离不开小提琴所作出的贡献,在小提琴的发展下,使群众逐渐地对音乐产生了热爱,对于人们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提升。小提琴在我国建国前后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于当时的国情分析可知,于建国前后创作的小提琴演奏作品多包含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人们通过小提琴抒发对国家的热爱与发展期望,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后世小提琴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目前的小提琴教学中需结合具备红色基因的本土化小提琴演奏作品,在带领学生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挖掘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激发学生在红色经典作品演奏中感受小提琴魅力,在红色基因的渗透下做好小提琴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一、借助红色经典作品,促进小提琴教学的研究
小提琴的音色婉转优美,其音域宽广,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十分和谐。这也证明了红色经典作品与小提琴的有效结合能够将作品中的精神有效地展现出来,使其以更好的姿态展现给大众。所以为了将红色基因的精神内容渗透在小提琴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红色经典作品展开教学研究,深挖红色经典小提琴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为开展小提琴教学做好铺垫。对此,教师可以按照我国小提琴发展的时间顺序收集红色经典小提琴音乐作品,使教学过程具备循序渐进的逻辑,也能够进一步促进红色基因精神内核在小提琴教学中的渗透,促进学生对红色基因精神的理解,保障小提琴教学的质量。我国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作品的发展主要可以从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为主要研究方向。首先,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小提琴发展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前的小提琴发展主要集中在3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的小提琴作品运用的技术并不多,多数是模仿西方小提琴演奏的方式,且演奏作品的内容大多数饱含人民内心的对抗战胜利以及和平生存的渴望。比如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环境下诞生,聂耳最初即运用小提琴谱写了这一演奏歌曲,最后也成为了我国国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的代表作还包括马思聪的《内蒙组合》《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诗》等作品,这一阶段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如萧友梅、冼星海、古庆嘉等。但经过分析可知,这一阶段的我国小提琴的演奏主要是深受西方小提琴发展的影响,代表作较少,著名演奏家也多数以国外的代表作展开演奏。但这一时期的小提琴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音乐领域的提升与优化,为红色基因的小提琴作品奠定了基础。其次,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小提琴作品发展为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力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音乐领域也空前繁荣,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家的独立使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生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不同意义上的积极向往,人们靠音乐寄托情怀,使小提琴的发展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并且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导下,我国乐器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音乐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一时期也涌现了大量的小提琴人才,如盛中国、俞丽拿、吕思清、李自立等,他们的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作品也为后世带来了无穷的听觉盛宴。以李自立的红色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为例,如《丰收渔歌》主要以潮汕渔歌为素材,以南海波涛为背景,描写了渔民们出海捕鱼并丰收而归的欢快情景,在欢快的小提琴演奏过程中,诉说了渔民的日常生活,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具有强烈的红色基因。又如《忆延安》主要以延安为出发点回忆,关于延安的发展历程,延安曾是我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这里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等重要国家发展改革,所以在这首小提琴演奏歌曲中也包含了对延安之情以及对解放战争后国家发展的期许,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红色基因精神内核与小提琴演奏的紧密关联。再以何占豪、陈刚作曲,俞丽拿的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经典作品为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从另一个角度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过程中,优先运用了小提琴的轻盈柔和知音诉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间友谊加深的过程,中途的小提琴独奏再次呈现了这一故事的主题,在结束部分主要靠大提琴的辅助,并使用复调的形式展开演奏,进而体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爱情的不易。通过小提琴婉转优美的演奏,生动地呈现了这一民间故事,也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更为形象的寄托。经过举例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小提琴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多数的小提琴演奏内容相对欢快,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以及战争胜利之后的喜悦之情,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将对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小提琴的演奏过程中,演奏内容也包含了“革命理想高于天”“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精神。最后,以改革开放至今的小提琴作品发展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国整体的发展方向也得到了全新的调整。并且基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发展的阻碍,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处于更为祥和、欢乐的社会发展中,音乐领域也逐渐地呈现了我国音乐发展的特点,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影响下,小提琴的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人们再次将情感寄托于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美好希望。在改革开放以来,小提琴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人们不仅在提高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时,围绕小提琴展开了学术方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小提琴的发展进行展望。如《椰林迎春》这一小提琴独奏曲为例,主要是作家到海南岛保亭黎寨采风时,运用海南岛的黎族音调谱写而成,这首演奏曲目主要讲述了时代大变迁———改革开放的背景,并且在演奏过程中体现了黎族人民喜悦的心情,以及黎族人民用载歌载舞、举杯欢庆的方式庆祝喜悦,进而呈现了倾诉我国老百姓迎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在这一小提琴演奏曲目中,深刻地呈现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践行了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对于我国小提琴的发展以及小提琴教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小提琴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无论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还是对小提琴的学术研究都呈现着积极发展的状态。所以,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需深刻研究小提琴演奏曲目中蕴含的意义,使学生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感受音乐的力量,推进小提琴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践行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发挥红色作品价值,渗透小提琴教学的意义
基于目前的小提琴发展可以发现,小提琴在我国音乐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仍缺乏对小提琴学习的正确认知,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存在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并且小提琴是一种学习难度较大的乐器,该乐器由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30多个零件组合而成,主要演奏部分为琴弦,有E弦、A弦、D弦以及G弦四根弦,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也具备着多样的技巧,如运弓、揉弦、把位、双音与和弦等等。所以,在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很多,如若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则会导致学生小提琴技巧掌握得不够透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小提琴学习的意义,教师可以借助红色经典作品,运用作品的背后故事激发学生小提琴学习的动力,进而促进学生掌握技巧,感知小提琴学习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我国著名演奏家马思聪的小提琴演奏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西洋乐器与民族化红色经典作品的完美融合,避免学生产生“小提琴只是西洋乐器”的固有认知,从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用小提琴演奏民族化红色经典作品的目标,进而推进小提琴教学的继承与发展。小提琴的发展起源于欧洲,所以在学生学习小提琴的发展历程时,难免会存在对演奏曲目的固有认知,并且学生也会多用“西洋曲目”展开练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过程为学生重点介绍我国小提琴的发展过程,并且强化我国小提琴演奏作品中的背景,带领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分析逐渐地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化红色经典曲目与小提琴的有机融合,进而发挥红色作品的价值,为学生渗透小提琴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的小提琴学习技巧,使红色基因在小提琴教学中得到顺利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曲目选择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可以设计专题课程,以“红色基因”为主题展开小提琴的教学活动,发挥不同红色经典演奏曲目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思考曲目背后的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在小提琴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红色基因精神内核。
三、深入研究红色作品,优化小提琴教学的方式
上述分析的红色经典作品创作时间距今已经有40~90年的历史,但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说明其作品背后蕴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以及巨大的艺术价值。所以,在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作品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技巧仍有很多,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作品,并细致分析不同作品独有的演奏方式,并通过教学将之全部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与反复的练习下,掌握小提琴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且能够再一次渗透红色经典作品对学生的积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红色基因精神内核。以《丰收渔歌》这一红色经典作品为例,经过分析本首演奏作品可知,其创作背景为南海的波涛,描述的人群为出海捕鱼的渔民,所以在分类上可以将之大致分为广东汕尾一带的地方民族音乐素材作品。基于此,教师可以先分析汕尾渔音乐曲调的特点,在曲式结构上可以发现,汕尾渔歌整体结构较为简约,并且多注重首尾呼应,演奏结构十分工整,旋律多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在这首《丰收渔歌》的创作过程中,李自立将汕尾渔歌与小提琴的演奏特点相结合,使其演奏过程更加欢快,深刻地体现了渔民的喜悦之情。所以为了能够运用小提琴明显的表达这首演奏曲目的特点与特色,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合适的演奏技巧。比如,在本首曲目的双音乐段的旋律演奏过程中,节奏与主题旋律对比可发现其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3/4、2/4的混合拍,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右手加快弓速的同时左手加强揉弦的技巧,从而演奏出双音乐段欢快愉悦的感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进一步的表达出本首曲目的主题思想,在正确的演奏技巧掌握过程中,渗透本首曲目的红色基因精神内核。所以,乐器的演奏需要演奏者饱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情感,才能深刻地体现出乐曲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给予学生正确的技巧指导,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反思,进而掌握小提琴演奏的精髓,促进学生的对红色经典作品的理解。
四、利用红色经典作品,设计校园小提琴的比赛
随着小提琴在国际上的推广与发展,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定期举行相关的小提琴大赛,如“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比赛”等都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比赛。为了切实保证小提琴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模拟国际性比赛设计相关的校园小提琴的比赛,使学生能够踊跃地参与到比赛过程中,进而体现小提琴教学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设计“红色基因小提琴大赛”,比赛的规则可以设计为:一是参赛者需要选择与红色基因相关的作品;二是参赛者需要在原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二度演奏创作;三是比赛分为预赛、半决赛以及决赛三个阶段。通过上述规则的制定,学生能够通过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红色经典演奏作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使学生将思维与音乐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红色基因精神内核的理解,进一步做好小提琴教学的基础,鼓励学生做好红色基因在小提琴学习中的继承与发展。在红色基因下的小提琴教学需要适当的结合竞赛来衡量学生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在自身理解之上进行作品的再创作,从而发挥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鼓励学生继承与发展红色基因精神的小提琴演奏。五、完善红色作品演奏,展示小提琴教学的成果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点,在教师的指点下助力学生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完善学生在红色经典作品方面的演奏。基于此,教师可以定期的为学生布置不同样式的演奏作业,作业内容可以围绕不同红色主题作品展开,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小提琴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红色作品的演奏能力。对此,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内容,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演奏曲目的作者,如:盛中国、吕思清、李自立,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进而选取学生自身最擅长的演奏曲目,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角度展开小提琴的演奏,进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地将学习成果展示给教师。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当下较为发达的互联网展开作业的布置。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人们常用的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布置指定的演奏曲目。以《椰林迎春》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录制演奏视频,并将演奏视频上传到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使学生能够作为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曲目的传承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宣传小提琴的演奏以及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曲目,使红色基因在小提琴的教学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从中得到收获与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布置小提琴相关的作业或任务,使学生能够借助不同的手段展示小提琴学习的成果,并且借助红色经典小提琴演奏曲目促进小提琴的教学得到有效的发展。综上所述,小提琴在我国建国前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与发展,这一时期产生的小提琴演奏作品对于后世的小提琴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下衍生而出的小提琴作品中蕴含着信仰、凝聚、追求、拼搏、坚定等红色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提琴教学中融入红色经典演奏作品能够使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得到传承,使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学生深刻感受到正确的思维观念,并将之逐渐渗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作为教师需要结合我国小提琴发展历程进行思考,分析学生需要继承的红色精神,以及如何促进小提琴教学的积极发展,助力学生在红色经典演奏作品的解读下达成对红色基因精神内核的理解,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做好小提琴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谢骏 单位:贵州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