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法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法探析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然而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方法策略

体育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体育作为体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许多小学生在饮食中毫无节制导致营养过剩,而长期缺乏锻炼又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阶段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使学生身心愉悦。体育是一项运动,运动项目和体育游戏是体育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活动方式。运动和游戏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释放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现阶段小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自小被宠爱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导致小学生的抗压能力普遍较差,缺乏意志力,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放弃。而在体育教学中,部分运动项目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力,如长跑等田径运动,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较好的体育才能够有效完成。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耐力和意志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提高和勇于挑战的体育精神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影响将提高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体育教学。教师和学生甚至将体育看作户外娱乐活动,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被其他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所占据的情况屡见不鲜,体育教学流于形式,课程形同虚设,这也是影响小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新课程的改革使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有所改善,学校和教师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然而部分体育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重视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无法学到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加深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才能让学生始终对体育保持兴趣,这也是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既不能刻板地按照课程计划制订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和发展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为全班同学都设置一样的教学目标会大大降低体育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对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目标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使达到目标。对于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提高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教师在因人而异。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原则性,既不能毫无下限地降低目标,也不能设置过高的目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低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降低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设置的过高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如果屡次尝试仍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将会逐渐丧失对体育自信,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教学。

(二)科学地处理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素。然而,现阶段体育教材内容大多过于单调,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感到枯燥无趣。同时,体育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困难,导致学生对体育难以提起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对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科学处理体育教材,降低体育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单调的体育教材内容更具富有趣味性。例如,在田径类体育项目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对田径运动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心理,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花样的跑步形式,如分组比赛、接力赛等形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评选出跑得最快和表现最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又如,在跳绳运动中,教师可以将男女混合进行分组,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跳的最快,哪一组跳的花样最多。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的体育自信,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而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体育基础在节奏、幅度、速度等方面适当调整难度,由易到难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放松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立定跳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分组练习、分解练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动作训练,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相关动作的技巧。然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生对枯燥的动作训练缺乏兴趣,训练效果不佳。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将立定跳远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开展游戏互动,并在游戏中加入竞争元素,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游戏教育中。又如,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增加体操、跳绳等运动项目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篮球、足球等活动性和运动量都比较大的项目,为体育课堂注入新鲜的因素,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期待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及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中受教师影响较大,如果学生信赖和喜欢一位教师,就会主动亲近这位教师,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并主动学习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反之,学生如果不喜欢一位教师,就会对课程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首先,体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和人格修养,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仰慕心理。其次,体育教师要主动关心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获得学生的认可。只有教师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给予教师相应的回应。再次,体育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学生创设愉快的体育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巩固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改变传统体育课堂严肃、刻板、枯燥的课程教学氛围,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教学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例如,课前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活动教学的前提,教师通常让学生通过围绕操场慢跑的形式进行热身。跑步是一项比较消耗体力的运动,学生在跑步结束后会感到疲劳,影响体育课程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开展课前热身活动。此外,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性的趣味教学活动,舞蹈课程、武术课程、篮球课程、足球课程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体育基础、性格、学习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依据不用小组水平相同、组内成员水平差异化的原则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如在球类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运动的技巧教授给学生,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让小组中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帮助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练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体育运动中的精彩片段或富有趣味性的教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激昂的运动情境,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处理,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心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信息周刊,2018(15):1.

[2]杨宁.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04.

作者:唐丽萍 单位: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