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要在音乐欣赏中加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等要素
在我听到的音乐欣赏课中,在老师所选择的音乐要素的力度、速度等方面的音乐知识教学时,大多数老师只是运用了相同的方法,只注重对场面的理解,却忽略了对音乐要素的知识挖掘,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到音乐的实质中。在笔者的这节课中,体现了我们音乐教研组的智慧,大胆地对学生进行了音乐要素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也学会了基本欣赏知识,为以后的音乐鉴赏打好基础。
二、音乐欣赏中要注重音乐要素的变化
人的心理形式包括情绪与情感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更能表现出来。所以,当我们对某个情感进行体验时,都会感受到其中的情绪色彩,而且容易被学生发现,但是这种情绪色彩不是很稳定,也不持久。而情感则更具有稳定性,也不易被学生所觉察,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也有高低层次之分。对于情绪与情感来说,它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要素,在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显得很突出,也有特殊的表现内容。我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就是从情绪与情感两个方面的来体验的,二者有着一定的变化过程,在变化时,就是音乐的要素在发生了变化。音乐最能体现一种情感,可以说音乐是情感的化身,它的表情力量比任何一门艺术都显得明显,更能抒发情感,通过音乐表达一种感情,进行情感的宣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情绪与情感这个主线,让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得到培养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要素鉴别能力,能通过音乐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达到共鸣。所以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可以在外表的层面上显示出来,以更注重内心深处的体验,在音乐中找到使自身感到展撼的艺术效果。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要让音乐影响着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世界。当然,学生的感情养成是在音乐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的,音乐中的要素变化了,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化。
三、在不同的音乐体裁中进行音乐要素教育
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进行曲、童谣、舞曲等,小学生分清什么是独唱,什么是独奏、齐唱、齐奏等。比如,《爱劳动》的体裁是进行曲,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抓音乐的要素,让学生了解进行曲是什么样的体裁,触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另外,进行曲中的力度是什么样的,是正常的一种行进步伐节奏,更加突出了进行曲的节奏这一重要因素。总之,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场面,还要向学生渗透音乐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经常性的给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进而达到善于表现美的目标。
作者:吕海啸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
(一)不断创新小学音乐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全面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新颖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首好的歌曲具备悦耳动听的感觉是基础,同时要具备能挥发巨大魅力的曲调,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使小学生在优美的曲调中不断升华,让学生呈现想听、想唱的良好学习状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综合运用自身学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将歌曲的美妙之处充分展现出来,使其诱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或者编织出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学生享受音乐的美。另外,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听、体验、师生互动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情绪,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为主,以新颖的手法将教学内容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音乐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以取得学生的信任,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同时全面把握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水平及能力状况,更好地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小学音乐教师还要保持音乐课堂教学良好环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良好兴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音乐时应确保音乐的音量适当,避免因音量过大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现象,并避免因音量过小导致学生听不到,而降低学习效率的现象,只有确保有愉悦、适当的听觉效果,才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进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手段
小学音乐教师应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语言教学。语言作为最基本的交流媒介,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是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优美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突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掌握及运用好语言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四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时,教师要先酝酿好音乐情感,然后语言描述:“美丽的黄昏下,远远看去,家家户户都升起袅袅炊烟,红彤彤的晚霞照映了半边天空,此时响起了美妙的钟声……”与此同时,教师将《美丽的黄昏》音乐放出来,让学生在感受曲调美妙的同时,走进自己想象中的黄昏画面,感受音乐下的黄昏之美,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次,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运用优美的体态进行教学,身体的刚柔结合可以演绎出生动的画面。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歌曲时,可以边结合节奏边教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具体如下:第一拍时,双手向里扣腕,双膝微曲,教师先演示,让学生跟着做动作,并适当予以正确指导;第二拍时,让学生将身体重心放在左脚,使其膝微微弯曲,右脚则向右侧开胯,脚尖点地(这个动作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度,教师要注意叮嘱学生要小心练习以免扭伤脚趾),然后弯曲膝盖,同时左手在胸前翻腕,右手向右侧翻腕打开,动作要一起做。待学生熟练动作后,教师可以一边打拍子一边带领学生做动作,最后完成边唱歌便跳舞的教学。通过结合体态进行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更容易展现音乐的美,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一、小学生打好音乐欣赏基础的重要性
小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会更深入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内容与情感。欣赏课中,小学生接触到的音乐风格十分丰富,欣赏的音乐作品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音乐的旋律与其中的情感会作用于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投入到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促进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通过音符的变化体会作曲者的心情,不同曲风、不同年代的音乐作品会让小学生有不同情感变化,从而为音乐素质的提升奠基。
二、实施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要从根本上提升音乐教学效率,让小学生领悟到音乐的内涵美,就必须用创新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
1.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引导小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尊重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主体地位,调动广大小学生音乐欣赏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戏剧表演、视频影片及相关动画、肢体语言等丰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欣赏到一些课外东西,有利于小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通过课外内容的补充,为小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音乐作品欣赏情境,促进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热情。如引导小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天地之间的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一些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让小学生通过图片走入真实的歌曲情境中。图片会给小学生提供一些音乐欣赏意境,让小学生快速进入音乐欣赏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出一些有关于音乐欣赏的问题,让小学生跟着情境与问题,快速进入状态,本能地与音乐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对于天地有什么样的认识,持怎样的态度?”这些问题对于音乐欣赏来说,都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2.利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欣赏内容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属于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情感、语言和思想都有着必要的联系,通过音乐的表达,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中,通过班级合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合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让全体学生用同一种声音表达同一种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并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最后,合唱与其他的音乐表达形式不同,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在同一首歌中感受到不同声部所传达出的音乐魅力,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让学生在团体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表演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的演出经验,同时学生还能够在此过程中更加轻松和愉悦地受到音乐的熏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音乐的班级合唱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想要增强其吸引力,则需要教师在该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文化课程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尽量使用幽默活泼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正式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听一遍合唱的曲目,让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和震撼性,加深学生对合唱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合唱兴趣。另外合唱与个人独唱不同,在合唱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存在跑调或者节奏不稳的情况,教师不能对其过于苛责,而是要用包容的态度对其进行安慰,可以让其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尽量轻声附和,降低音量,然后使其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接受周围同学的正确引导,逐渐提升合唱能力,以此来保持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唱教学与普通的音乐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要注重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激起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合唱,教师可以自己担任第一声部,让学生演唱第二声部,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开口唱歌,然后在后续练习的过程中,逐渐降低参与度,使学生能够放心地开口唱。其次,教师可以将合唱与其他的乐器结合在一起,通过乐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合唱的节奏,从而积极推动学生进行合唱学习。
一、与教材互动,体验文本之美
新的音乐教材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添加很多卡通与插图,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美的世界;内容上更加具有丰富而且具有审美价值,融进了很多结合了优秀的作品;更加贴合学生生活,体现了教材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欣赏美、发现美、研究教材文本之美,这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审美教育途径。
1.善用插图
小学音乐教材中,教材单元都配有趣的图片。学生第一看关注的就是这些图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然后从图片之美引入对乐曲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乐曲的欣赏与学习有审美准备。例如:在《小白船》的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图片中的月亮、星星、小船组成的图画,说出来这幅画美在哪里?制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然后通过乐曲的欣赏感受、验证这种美。这样的教学不仅把音乐与美术贯通,而且能充分利用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天然联系,整合审美资源、深化审美感受。另外,教材中有一些小的故事、小问题、小互动设计等,这些素材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对音乐教学有着极大帮助,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为乐曲的学习做铺垫。
2.与作品互动
教材的核心是乐曲,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学生感情动荡产生情感共鸣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作品中去,在互动中感受韵律之美。首先,与歌词交流。歌词本身具有节奏美、意境美、韵律美、和音美。如:《鲁冰花》中的歌词“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啊鲁冰花……”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其次,与伴奏交流,音乐节奏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生活。如:汽车的喇叭声,火车的隆隆声,虫鸟的鸣叫声,下雨的滴答声等,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节奏引领学生为歌(乐)曲伴奏。如在教学《雨滴》时,把i5555555|25555555|75555555|i5555555|采用密集的节奏,让学生用手指弹击坐的“凳鼓”,突出强拍模仿雨水声,在学生有节奏的伴奏声中,学生如醉如痴。再次,与歌曲交流,如在《卖报歌》教学时,老师先用轻松快乐的形象范唱歌曲,让学生说说老师唱得怎么样?学生马上觉得:这个小报童很可怜,不能用这么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那么到底怎么唱呢?让学生讨论,得出:第一段的速度唱得稍快些,反映等派报时焦急的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唱得稍慢,表达内心的凄苦;第三段速度可稍快,表现出小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走进教材,发掘背后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