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运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教材中的音乐素材比较单调,孩子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教师可用声势教学法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孩子爱上音乐课,参与音乐表演,培养节奏感,尝试用多种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关键词:声势教学;兴趣培养;奥尔夫教学法;节奏训练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小学生天然地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他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等代替乐器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创造性。

一、声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声势教学是一种应用较广,可操作性强,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它不必借助复杂的工具和烦琐的准备,利用自己身体各部位以及身边的音源即可参与表演。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随时随地进行声势教学,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培养节奏感

先从节奏模仿开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给出节奏图示,然后示范表演。起初节奏不宜太复杂,可以有规律地重复,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做动作提示,促使学生跟做,降低难度,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节奏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慢速到快速,循序渐进。在二年级教材中有《小鸡的一家》一课,歌曲中有模仿大公鸡、老母鸡和小鸡仔叫声的乐句。在导入环节我利用声势教学法,找了一首课外的乐曲,全部是模仿身边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孩子们一下就融入进来。动作简单易学,生动形象,音乐节奏变化有规律,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掌握。这样的导入既为之后的歌曲学习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导入不留痕迹,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本课的节奏练习。但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要适可而止,以免学生无法完成,丧失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应鼓励他们自由创编。他们对流行音乐尤其感兴趣,流行的经典歌曲通常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于是我鼓励孩子们“老曲新唱”,自己加上衬词,可以变换节拍配上动作,还可以加上乐器伴奏,看谁的方式又新颖又恰当。选择好的方式在班里推广,激发孩子们的创作能力和创作兴趣。声势训练和音乐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节奏奇妙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以及概念的理解。

(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年纪增长后,音乐课中不太爱张口,更别说表现了。利用声势教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运用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们都能参与进来,丰富课堂,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低年级可以通过拍手、跺脚、互动表演来感知节奏,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二年级有《金孔雀轻轻跳》一课,这首歌曲唱到傣家的小姑娘。孩子们对傣族比较陌生,通过视频介绍,加入傣族代表性的简单舞蹈动作,孩子们一下融入进来。我还利用身边的素材给他们制作演出服装,创设氛围,孩子们在载歌载舞中很快学会了歌曲,兴趣盎然。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打花巴掌》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通过打花巴掌的动作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再通过互相拍巴掌增强了趣味性,最后自己创作形式不同的花巴掌,循序渐进,在游戏中、律动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增强了创作兴趣。低年级声势教学方法很多,如通过节奏接龙、动作接龙、唱歌接龙,听辨节奏、音调的高低。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小课件,让学生跟着屏幕提示做动作、拍节奏,用动作表示听到音的高低。游戏与声势训练教学受到低年级孩子们的欢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教师可鼓励他们自由创编,用身边的乐器或肢体,还可以借助道具来表现音乐,他们必定很感兴趣。大家一起参与也避免了个人表现的羞涩或尴尬。五年级《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听过,有些学生已经会唱了。所以解决节奏难点后,教师的歌曲教学没有大问题,但很快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就没有了。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创作想象能力,我布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用身体、身边的乐器创作歌曲,还可以创作简单的双声部伴奏谱。经过课下的一番精心准备,他们呈现出了一个生动的音乐课堂,让我对孩子们的想象创作能力刮目相看。其中一组用身体发声,响指、弹舌、拍手,创作了此起彼伏的双声部人身伴奏。另外一组用自制乐器发声伴奏。还有一组用歌舞形式呈现。最后一组用集体舞的形式表现歌曲。整堂课成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热情高涨,获得了创作的成就感。

(三)激发创造力,提高欣赏力

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对外界新鲜的知识接触得多,学得快。教师可利用课外音乐素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自己创编衬词,人声伴奏。用身边的乐器模拟声响和节奏,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抒发情感。根据歌曲的速度、音高、情绪的变化用律动的方式去变现,欢快的乐曲可以用拍手、跺脚、互动等动作去表现,抒情的曲子可以用舒展的动作、身体的晃动、波浪起伏去表现。特别是欣赏课,静下心来去聆听、理解、表演,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力。三年级有一首欣赏曲《小小白鸽》,歌曲十分动听,在每一乐句结尾都有音高的变化。我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一名学生马上想到两手交叉打开,四指并拢模仿鸽子的造型,然后向上飞向下飞模仿音高的变化。这个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全班孩子一起模仿起来,很快感受到歌曲音高的变化,趣味盎然。四年级乐曲《海上风暴》里出现了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场景。我布置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听到的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孩子们一下活跃起来,用拍凳子表现打雷,用揉报纸表现闪电,还用上了鼓和镲来烘托气氛,用人声表现狂风呼叫的场景。学生们在创作中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感受音乐变化的情绪以及所表现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的内涵,提高了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声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低年级课堂实践运用

低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参与积极性高。在教唱《小雨沙沙》时,我让孩子们用手指表现小雨落下的场景,根据音乐的节奏弹动手指,并启发他们小雨是轻柔的,在演唱时我们也得用轻柔的声音;种子发芽就做从土里钻出来的动作,潜移默化地让他们记住了歌词。学习《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时,学唱“55··67··︱1234︱55︱5—︱”时,我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小马车上坡了,爬到坡顶才能向前跑。孩子们拿出小手和我一起边唱边模仿小马车上行的动作,到“55︱5—︱”时做平行向前跑的动作。这样,孩子们既感兴趣又把握了音准。其次,用语言声势增加歌曲的趣味性,掌握音乐符号。在教唱《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时,在每一乐句的结尾加个拟声词“驾”,伴上扬鞭的动作,孩子们兴趣高涨,同时将二分音符的时值表现完整。学习三年级《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时,歌词里有很多拟声词。课堂教学中我启发孩子们用身边的乐器去模仿这些自然声响,他们开动脑筋,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一半的米,晃动发出“沙沙”声来模仿雨声;用废旧的报纸用力张合发出声响模仿闪电;用手拍打桌子来模仿雷声;用指尖敲打桌子模仿滴滴答答的雨声。整个课堂活起来了,孩子们小组合作,随着音乐自己排练本组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启发了创造力,激发了想象力。最后,低年级课堂还可以借助声势表达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感知。在学《小红帽》这首歌曲时,我先渲染了音乐背景。授课前我先讲了小红帽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并配上肢体语言。孩子们不知不觉跟着模仿,用自创的动作表现小红帽见到外婆和路边玩耍的快乐心情,表现大灰狼凶狠的样子。课堂上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升了音乐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高年级课堂实践运用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音乐基础,不再满足于那些简单的律动和创作。我发现很多孩子不太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却对外界流行音乐兴趣十足。其实课本上的歌曲还是应该认真学,特别高年级教材双声部的歌曲比较多,认真学好对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技能都有很大帮助。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适当拓展一些课外流行的歌曲。例如借用了《少年》这首歌对孩子们进行节奏训练。课前制作音乐课件,用跳动的图谱提示动作,简单易操作。表示休止,□表示拍桌子。几个简单的节奏型变换贯穿全曲。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进来,经过几遍的练习,学生已经可以整齐地跟着音乐拍节奏,并且表达准确。《霸王别姬》是一首经典歌曲,教师可借鉴网上视频,让学生准备一把扇子边演唱边表演,表现歌曲的情绪,并拍成视频让孩子们观赏。通过活动,他们信心倍增,特别对那些不太爱表现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激励,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

三、总结反思

合理的反思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掌握的不足之处,不断总结改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声势教学中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必须以学生为主题,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循序渐进,让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声势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种科学的音乐教育方法。声势训练使得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更加协调,进而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合理发挥声势律动教学的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动静结合,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发挥声势教学的优势,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和探讨,将声势教学和与常规音乐教学进行融合,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恬恬.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3).

[2]付珊珊.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

作者:石云 单位:铜陵市长江路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