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中小学校园建筑形体学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中小学校园建筑形体学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中小学校园建筑形体学探析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多元化,本文用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的方法研究近期的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一些设计手法,从形体构思和形体手法两方面重点分析校园建筑设计,提出中小学校园建筑形体创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手法,以期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形体学;形体构思;形体手法

1现代校园建筑的发展与形体学概念

校园是知识的汇聚地,因此中小学校园建设在不停地探索。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还是学生社交处事、思想情感慢慢融入社会的场所,犹如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大家庭。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也日新月异,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然而许多中小学校园建设的设计周期较短,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各个维度的变化,导致很多校园风格雷同,生搬硬造。本文从形体学的角度分析中小学校园形体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手法。建筑设计构思是建筑创作的基础,众多影响建筑设计的构思的因素都将转换为建筑语言,最终通过建筑的形体表达出来。本文仅限于中小学校园这个范围,通过几个实际设计案例,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希望在中小学校园的设计上,增加形象思维的转换,使校园设计具有创造力与表现力。

2中小学校园的形体学设计分析

2.1河源市第二中学小学部

河源市第二中学位于河源市中心永福路与新风路交汇处,周边交通便利。建设用地位于校园内校门西侧,北面毗邻永福路,东面为校门和已建小学教学楼,南面为篮球场和已建中学教学楼,西面为体育运动场。(1)形体构思。这座建筑的形体构思主要来源于形象思维,以抽象、概括的几何形态来塑造主题建筑。诱发建筑构思的因素为项目主题———设计方案提出“树梢上的童年”的概念,不仅能打造绿色校园,更是从实际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这里采用的表现手法是抽象的——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非物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属性的过程。这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可以源于形象、数字、哲理意象上。其次,该建筑的形体构思有部分源自环境思维,属于环境思维中的人工环境———物理环境的形体构思范畴。从周围的建筑及城市生态环境中思考建筑形式用地南侧毗邻城市干道,噪声较大,在有限的用地环境里,如何给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是本次设计的难点与重点。(2)形体手法。设计人员没有按常规思路降建筑设置在用地最南边,而是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在围墙与建筑中间设计了一个隔声庭院,在庭院中种树,反射街道噪声,来减弱街道的噪声,形成绿色生态的隔音屏障,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见图1)。该建筑的建筑形体手法为母题法中的建筑元素母题法,这种方法大部分表现在构成体系,如外立面或序列空间构件等建筑细部。在此建筑中的建筑元素母题主要在于外立面的绿色花池及垂直绿化。在建筑中设置立体游戏廊道和庭院相结合,与树木对话。游戏廊道可与植物、展览、阅读、活动等功能相结合,创造外向的、积极的、开放的室外空间,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快乐学习的场所,为学生全方位的学习生活提供条件。教学楼为外廊建筑,双面都可以采光,考虑到场地毗邻城市干道,设计人员将走廊设置在南边,在走廊的天花上设置吸音材料并结合造型局部设置垂直绿化,进一步吸声减噪,为学生提供安静的教学环境,同时丰富走廊的层次与内容。

2.2思茅农场中学

思茅农场中学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普洱大道与景谷路交界处。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及教学辅助用房、校舍、食堂、综合楼、体育馆及看台、附属设施等。(1)形体构思。建筑的形体构思主要来源于形象思维。其形象思维的诱因是项目主题———为了和城市的文脉取得联系,方案根据需要,将校园跨过原有规划道路,使其根据功能需要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校园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内部将通过一条自然景观带连接起来,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校园整体性的影响,使校园形成有机的整体,校园环境与城市风貌相互结合。传统书院建筑的现代诠释,是本设计的一个大胆设想。各个功能组团以传统学苑的方式构建,彼此独立又相互通达,依附于学苑的又是各个单体建筑所围合而成的小院落空间,从而形成校园主轴—学苑—小院落的空间布局层次,书院的布局形制并不意味着建筑风格上的仿古,相反,现代一流品牌的办学机构,均反映其时代特色,彰显其高端大气的校园风貌(见图2)。(2)形体手法。在形体手法的处理上主要运用几何母题法,根据建筑的性格与地域,采用平屋顶、坡屋顶等基本图形为元素,在平面上包络构成、穿插组合,使建筑形象更简洁、明晰,增强建筑的韵律感、统一性和识别性,规格化的建筑布局,有利于建筑结构体系的简化和统一。本设计将对普洱地域建筑空间进行提炼,造型上采用平坡结合的方式,木色红墙作为主饰面,与白色页岩墙组合,并大胆加入金属铝板、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语言,并辅以精致的细部,融会贯通,寻求在底蕴上的相似,和而不同,从而塑造出“思茅农场中学”大气典雅形象。

2.3朱村街第二小学(方案)

朱村街第二小学选址广州增城市朱村街,位于广汕公路G324南侧,广州中航城花园东北侧,中铁建国际花园西侧,用地东侧为设计规划道路,用地西侧为广场用地。(1)形体构思。规划设计方案提出“活力书院”的概念,在规划中采用“品”字的布局格式,形成三个内院和一个外院,既符合中国古代书院传统的布局方式,又成为校园礼仪性、象征性的空间轴,体现学校的理性和秩序,突出校园的人文气氛。同时半围合的外院合理解决了学生接送的瞬时交通压力。校园规划着意创造外向的、积极的、开放的室外空间,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快乐学习的场所,为学生全方位的学习生活提供条件。三内一外的院落分别命名为菊坡院、甘泉院、以文院、与之广场,与增城本地文化紧密联系,使学校的历史文化基调更加厚重,打造朱村街特有的活力书院(见图3)。(2)形体手法。在形体手法上,这里采用了网格位移法:平面由书院图底关系演变,这种手法可以丰富空间与造型,带来活跃的气氛。同时建筑细部上,在建筑墙面的转折处局部台阶建筑形态也可以反映其建筑母题法。在立面处理上开窗的方式也运用网格法。方案在底层架空空间,结合绿色草坡设计,把教学区、体育区、活动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师生提供休憩、晨读、阅览、活动的生态景观平台,打造科教绿洲。体育看台结合架空层及草坡设置,平时可以作为活动空间,活动时可以作为看台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将整个校园功能分区便捷紧凑地串联起来,结合景观环境统筹设计,使整个校园融为一体,塑造具有标识性的校园空间效果。

3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小学校园建筑在形体构思上善于采用形象思维和环境思维,来贴合中小学生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形体手法上,母题法和网格法是常用手法。其实,每个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形体学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方法,在设计不同的建筑时,就可以分门别类地从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这一方面入手,可以收获更多在建筑设计思路和建筑造型上的好方法和经验,使建筑设计更加理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李展.再现、表现与重构[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作者:涂悦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